金门马祖:蒋介石死守不撤,毛泽东轰而不占,僵持背后是高度默契

分享至

1955年,中国台湾,台北近郊阳明山“总统府官邸”。

蒋介石像往常一样,黎明即起,然后静思、运动。因为是基督教徒,所以每天都要和夫人宋美龄一起做早祷,完毕后才开始吃早饭。

他的早饭十分清淡,仅有三样东西——稀粥、酱菜、一杯冷水。

早饭过后,他便开始一天的主要日常。

一、批阅公文;

二、独自沉思;

三、悠闲散步;

四、读中国古书;

五、认真写日记;

蒋介石的晚年生活,每天周而复始,不曾改变。对于一个地区领袖来说,这种生活方式,显然是过于懒散轻松了。

与他一样,有着一套定型的生活习惯的人,还有他的儿子蒋经国。



图 |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蒋经国极度自律,与父亲一样,黎明即起,然后运动、冲凉,接着开始批阅副官上午6点半即送达的公文。

过目完毕后,他才到厨房吃一顿跟父亲一样清淡的早餐,随后挑出部分公文见父亲。

这一年,蒋介石已经六十八岁。他自感老去,已不再留恋权力,逐步将手中的权柄释出,交由经国打理日常事务。但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他仍然亲自做“重大决定”。

1954年,台湾的外岛金门、马祖,以及更北的大陈列岛,都驻有好几千美式训练、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特种作战部队。

美国驻台北“大使馆”的蓝钦大使对这些特战部队的秘密军事行动并不掌握,因为这些都是蒋经国与美国中情局、美国军方顾问团瞒着“大使馆”的秘密合作。

这使蓝钦大为担忧,因为朝鲜战争已经停火,美国军方没必要再配合国民党军队去做一些偷鸡摸狗挑衅北京的事情,以免激起北京方面的怒火,招致军事行动对付台湾。所以他两度发电报给台湾省“外交部长”叶公超,告知不要过火,当前局势应该力促两岸和平。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见识了解放军打的漂亮仗,但依然不改反攻大陆的决心。在府上官邸,他与美国访客攀谈时说,“国民党军六十万大军可以在沿海地区建立坚强的桥头堡,然后中国大陆就会有大批“义军揭竿而起”,届时毛泽东就得逃到莫斯科去。”

美国访客点点头,接着,蒋介石话锋一转,说:“要发动此一作战,美国必须先以三到六年时间提升国民党军队武器和设备的水准,包括协助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建立海、空军武力。”

蒋介石这番话意在试探美国有无协助他反攻大陆的决心。但很抱歉,美国只想让两岸保持和平态势,更不可能协助台湾痴人做梦建立自己的海、空军。而且,以蒋介石在大陆的形象,会有大批“义军揭竿而起”?明显也是一个笑话。



蒋介石承认,偏居一隅的国民党军队能力有限,全面进攻大陆一旦失败,国民党精锐核心部队就会被解放军吃掉,当局也会随之垮台,最终他退无可退,恐会落得逃亡海外的凄惨结局。

但他从来不放弃高喊“反攻大陆”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是维持台湾外省人士气的一个口头禅。

蒋介石还是老样子,特别倚重外在势力,他希望美国预备挑起主要担子,或者等待大陆内乱崩溃,否则他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反攻突击”。

然而,在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国民党军队针对大陆的骚扰突袭仍频频持续。但在执行这类骚扰行动时,台北当局都十分谨慎,很注意把握分寸,以免玩过火了,激起北京采取激烈的报复手段,将他们驱离外岛。

所以美国官员调侃说,国民党军队的秘密活动,对大陆方面的骚扰程度不痛不痒,等同于传统的“海盗行为”而已。

不过,“骚扰性质”的突袭恰恰符合蒋介石的目的,他要告诉美国,战事还有,冲突不断,不能断援。这是蒋介石玩弄盟友骗取美援的一种手段。当然,不管溃败之军如何滋扰,毛泽东也无意将他们赶出金、马外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