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俊武同志逝世

0
分享至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1日17时47分在洛阳逝世,享年97岁。

陈俊武(资料图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陈俊武,汉族,1927年3月1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长乐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9年12月参加工作。

陈俊武历任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艺室副主任、工艺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院长、公司经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

据《中国石化报》报道,陈俊武中学时期就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1944年,17岁的陈俊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6年,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人造石油厂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丢弃的一直没有投产的煤制油生产装置。国家石油石化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他当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投身石油石化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为了心中的石油梦,4年大学生活,陈俊武把青春岁月全部融进一张张书页和笔记之中。“外面的春天与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让内心充满芬芳。”陈俊武在日记中写道。

毕业前夕,陈俊武以《化学工程与我——俊武求知旅程之一段》为题,把自己几年来的学习笔记整理装订,分成18类,各包以封皮,加起来竟有20厘米厚。

大学毕业后,陈俊武前往辽宁抚顺,从事人造石油项目设计与生产,以解国家燃料油极度匮乏的燃眉之急。当时的人造石油厂,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废寝忘食,与技术专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接连完成蒸汽喷射器、蒸馏加热炉等技术革新任务,并逐步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

1956年4月,陈俊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党许国、一生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陈俊武说。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陈俊武曾带领团队创造了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为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原油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但当时国内的炼油能力和炼油技术都不过关,不能进行有效深度加工,汽油和柴油产率只能达到30%以上,“就像好不容易有了上好的稻谷,却没办法把它变成香喷喷的大米饭”。

1961年冬,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他吃住在工厂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经过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当清晨第一缕霞光拂过地平线时,位于抚顺石油二厂南端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展现出钢筋铁骨的雄姿。这个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扭转了我国依赖“洋油”的被动局面,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从此扎根洛阳50载。

1978年,由陈俊武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乌鲁木齐炼油厂试运行成功,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浙江镇海炼油厂开车成功。1982年,按照陈俊武提出的技术方案建设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

1985年,由陈俊武担任“六五”攻关课题组组长、指导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该技术于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陈俊武负责设计的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该技术于1994年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鱼和熊掌兼得”,是陈俊武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才会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1990年,陈俊武主动卸任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经理的职务。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料分类整理成册,精心选取工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一一核对分析,用时两年写成《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一书,于1995年正式出版。2015年5月,该书第三版出版发行。该书为从事催化裂化行业的技术人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搭建了桥梁,广受赞誉。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工作下去”

陈俊武(资料图 来源:中国石化报)

2006年2月,春节刚过,陈俊武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甲醇制低碳烯烃试验现场出现了由于催化剂磨损而使试验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他急忙赶到现场,查看电脑试验数据后,二话不说,穿上工作服,迅速爬上几十米高的反应器平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在场人员都感到震惊。陈俊武常常告诫大家:“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

从2011年开始,陈俊武与同事合作发表十几篇关于中国碳减排战略研究的论文,并用时3年写就24万字的专著《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2015年5月,中国科学院邀请陈俊武参加在香山召开的气候变化研讨会,他的学术报告引起气象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带动创新。”陈俊武说。

陈俊武严于律己,在住房、公务待遇等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谢绝了一些正常的福利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所在公司机关搬迁至广州,组织给他提供了一套住房,也被他婉言谢绝。他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还默默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他满怀对科技队伍建设的强烈责任感,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他提出采用“学分制”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勉励青年人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练好内功。他呼吁老专家们都要带“徒弟”,培养业务尖子,以形成“尖刀队形”。

“我是共产党员,就得讲奉献,不能搞特殊。”陈俊武说,“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陈俊武的生活里也不全是数据、公式和模型,也有文学、音乐、体育和旅行。他对古诗词尤为喜爱,他常听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喜欢看足球、排球、乒乓球比赛。

2019年10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据新华社报道,陈俊武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技术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资料来源:新华社 《求是》《中国石化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414442文章数 24854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