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冤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历史真相(上)

分享至

对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这都得益于90年代初热播的14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那年月电视才刚刚出现,电视剧一开播,少数有电视的人家,门框几乎都要被挤破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作者那时家在农村,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也没有家庭作业的牵绊,整日天一黑就想着去谁家看电视去,尽管有些情节看不太懂,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至今仍对一些动人的情节,记忆犹新。尤其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天大的冤情,却无处伸张,朝廷上下官官相护,一片黑暗。更是引得无数人泪沾衣襟,既同情两人的悲,又痛恨官府的恶。

其实,不仅是现代的电视剧,早在在清末民初,以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为题材的小说、评弹、戏曲等就开始出现,此后百余年来,以此案为背景改编的文艺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可毕竟文艺作品是经过文学加工和艺术处理了的,真正的历史是这样吗?带着这个疑问,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探究历史的真相。

清末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前前后后打了四年官司。这一案件不仅震动了案发地余杭县,还惊动了浙江省府,乃至京师,轰动朝野,此案和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冤案”。而杨乃武小白菜案因涉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案情之曲折离奇、国内甚至国际关注度之高,当之无愧地排在“清末四大冤案”之首。

一、杨乃武其人

杨乃武世代居住在余杭县城内(即现在杭州余杭区的余杭街道)澄清巷。其父杨朴堂靠种桑养蚕为业,凭着自己的勤劳,杨家的生活基本能达到小康。杨朴堂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杨乃文,早年不幸夭折;老二就是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

在杨乃武二十多岁时,考取了秀才,从此人称杨二先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又考取了第四十八名举人。在清朝,一旦考取了举人就有可能外出做官了,只不过需要等待吏部的“大挑”,运气好的可以做个知县,运气不好的也可以做个教谕(县教委主任)、县丞(副县长)、主薄(县委秘书长)等。所以,举人出身出来做官的,能出头的很少。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明朝的海瑞,举人出身,官至一品太子太保;再比如,清朝的左宗棠,举人出身,也是官至一品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因此,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考,再往上就是吏部考试,考中叫“贡士”;然后就是殿试,高中三甲称“进士”,第一名是状元。

当年,杨乃武考中举人后下一步如何打算,不得而知,反正是没有去做官。但是尽管没有做官,但毕竟是个有条件入仕的举人,在小小的余杭县也算是个凤毛麟角、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