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术前沿 | 《哲学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及重点文章摘要

0
分享至

目 录



摘 要

现代文明的西方逻辑与中国重撰——现代化的视角

陈曙光

[摘要]现代化奠基于欧洲,书写了以资本现代性为轴心的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历史的特定阶段获得了强大统治力。西方现代文明在带来成功和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代价和退步。重撰现代文明,已上升为人类命运自我救赎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国家,国运跌宕起伏的超大型国家。中国样本的独特性决定了“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现代文明的西方逻辑”在中国行不通,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现了和欧洲原理相对应的中国现代化原理,创造了蕴涵“中国之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重构资本与人民的权力逻辑,兼顾进步与正义的双重价值,冲破中心与边缘的传统格局,重塑物质与精神的内在张力,重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现代文明在21世纪的崭新形态,是具有辩证性、整合性、叠加性、自反性特征的新文明类型。现代文明的中国陈述,必将以思想的力量引领人类精神成长,以更高水准的人类文明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建构。

[关键词]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式分析何以把握现实问题中的本质关系——《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探析

杨洪源

[摘要]形式分析之所以能够揭示现实问题中的本质关系,就在于它绝非把形式范畴视为不言自明的事实从而消解现实问题,而是秉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追问形式范畴的成因、过程及实质,并基于此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就是马克思运用形式分析方法把握本质关系的典型例证。他一方面通过价值形式分析,论证商品拜物教的现实根源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指明它所具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双重属性;另一方面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出发,对货币形式与资本形式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考察,揭示货币拜物教及资本拜物教的秘密,阐明资本从价值自行增殖直至成为全部社会关系的主宰的过程。由此,马克思立足于复归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超越人们的普遍观念,以“自由人的联合体”来实现对资本拜物教的扬弃。

[关键词]形式分析;本质关系;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朱子“太极”的八重涵义及其逻辑

王锟

[摘要]学界对朱子太极说的讨论大多聚焦于“朱陆之异”和“太极即理”上,鲜有从“朱陆之同”与太极的多重涵义及逻辑关系进行研究。实际上,朱子正是在与张、陆等人辩论中认同“太极即理”的基本涵义。朱子的太极,除“太极即理”的基本涵义外,还有太极即气、太极是发动力、太极是心之理、太极是至善之性、太极是象数之“一”、太极是天地之中、太极是宇宙等八重涵义。其中,太极是至极之理,指气化生生的原理,如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太极是发动力,指气化生生的终极动力,如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太极是气,指生物的基本材料,如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太极是心之理,指生物之心或仁心,如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讲宇宙的生化流行,就要有生成万物的材料、秩序、动力和目的意向,此四因,构成朱子太极说的内在逻辑关系。朱子太极的八重涵义,是对汉、宋太极观的继承和综合创新,对后世儒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很大。

[关键词]朱子;太极即理;八重涵义;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B224.7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从目的论视角看梅亚苏对海德格尔的批判

文晗

[摘要]自黑格尔以来,目的论式的哲学体系似乎已成为了历史的遗迹。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围绕此在的实际性生存建构起了一种目的论式的意义世界。但同时,这一围绕此在的目的论世界如海德格尔所言,又时时遭受着偶然性的事实性世界的冲击。这样一种事实性对实际性的冲击在此后的法国哲学之中成为了哲学家们讨论的主题,当代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梅亚苏,在其代表作《有限性之后》中就接续了海德格尔的主题,将这种事实性的原理发扬光大。由此,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目的论哲学在当代的命运。

[关键词]目的论;实际性;事实性;无根据;非理由律

[中图分类号]B565/B516.54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论人工认知实现的方法论策略

魏屹东

[摘要]人工认知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在自然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形成的。鉴于自然认知的连续性和人工认知的非连续性之别,从方法论上审视,人工认知的实现策略需要考虑从生命到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属性统一性:生命系统的目标指涉性和生物指号性的统一,感知系统的预知性和情境性的统一,意识系统的涌现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心智系统的模拟性与表征性的统一,以及智能系统的重构性与文化性的统一。这些基于适应性表征的属性统一,可为人工认知的实现提供方法论。

[关键词]人工认知;自然认知;统一性;人工主义;适应性表征

[中图分类号]B80-0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孟子研究院
孟子研究院
扎根孟子故里,打造首善之区
2823文章数 15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