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志愿军女兵离奇失踪,五十年后,美国记者用五幅画还原真相

分享至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宣告朝鲜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伤亡36万人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朝鲜半岛近70年的和平。

据统计,除了被民政部、总政治部确认为光荣牺牲的197653名烈士之外,还有25621名战士至今下落不明。

他们或是被俘之后不知去向,或是早已战死沙场,因为种种原因,遗骸无法辨别。



不管结局如何,国家都始终不会遗忘他们,有关部门也一直都在寻找他们的下落。

为此,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展了一项名为“忠骨计划”的DNA采集工程,通过比对家属DNA,验明了不少无名遗骸的烈士身份,为失踪者的结局画上了句号。

但是,有这么一起失踪事件,困扰了我军数十年。

1951年的一天,作战处同志在清点减员人数时,发现某连队有五名女兵与队伍脱离了联系,并且一直找不到遗体,所以无法将其归为战斗减员。

据战友反映,这五名女兵是在同一天失联的,除此之外查不到任何线索,这件事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直到2001年的一天,一个美国女人的到来,才为世人揭晓了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泛黄的画像,尘封的往事

这个女人名叫玛丽,是一位美国记者,2001年10月25日,她搭乘飞机跨越大洋,千里迢迢来到中国首都。

飞机在机场刚着陆,玛丽就在随从的带领下径直前往北京军事博物馆,很显然,她不是奔着旅游观光来的,肯定是有要紧的急事。

这名美国记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她跟中国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或许,答案就在她手里那一沓泛黄的画像上。

一进门,没来得及握手,玛丽就从包里拿出一沓画像,小心翼翼地递交给博物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数了一下,一共有五张,画像上的姑娘,明显是中国人的面孔。

随后,玛丽向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五幅画像,是当年那五名失踪的女战士留下的,她知道这些姑娘的下落。

玛丽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女战士牺牲的时候,玛丽就在场,她亲眼见证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起初,工作人员对玛丽说的话将信将疑,但出于职业素养,还是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上级。

一听到有失踪战士的下落,很快,一支由军方和文史专家组成的调查团队就接见了玛丽。

调查人员询问了玛丽许多战场上的细节,并逐个推敲。



直到她说出那个关键的时间段——1951年8月中旬,在场的专家们才拍板说道:“此人所述属实可信!”

那么,在朝鲜战场上,这个时间段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能让专家们笃定此人可信?

1951年8月,夏秋之交,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了第二阶段,“联合国军”总司令也从麦克阿瑟换成了李奇微。

在秋夜肃杀的凉风中,一场可怕的战略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话说自打1950年底美军临阵换将之后,“联合国军”指挥部就采纳了李奇微提出的磁性战术。

先是以放弃汉城为诱饵,吸引志愿军深入,再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猛烈反扑,狠狠重创志愿军的南下攻势,我军伤亡惨重。



紧接着,李奇微又以切断后勤补给线为目标,于八月中旬对我军连续发起了著名的“绞杀战”。

一时间,停泊在美军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顷刻出动,组成大机群编队,在地面火炮的配合下,对准我军补给线所在的桥梁与铁路就是一通狂轰滥炸。

这一行动,一连持续了十个月,交通线的封锁,给我军的后勤补给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时,彭德怀总司令敏锐地察觉到,美军的战术变化莫测。

经过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美军高层早已撤下了那些傲慢的军官,而这个新来的李奇微也绝非等闲之辈,用之前对付麦克阿瑟的方式对付他是没有用的。

为了保存实力,彭德怀司令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战术调整,战略撤退,战线收拢。



历史证明,彭德怀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在美军轰炸机的穷追猛打之下,志愿军的补给工作已经变得相当困难,这时如果再南下深入、拉长战线。那么我军就很有可能陷入分割包围的绝境。

中央最终采纳了彭德怀的提议,大部队开始朝三八线的方向战略后撤。而这五名女战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大背景之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