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为何执意要打中国?毛主席:我十天十夜也没想明白!

分享至

前几天写的“解放台湾”计划因何搁浅里,有教员对金日成的建议:别急着统一南朝鲜,等我们统一台湾后,在全力支援他。

可是金日成没听,最后啥好处没捞到,弄的民不聊生,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当年听了教员的,估计就不会有韩国了。

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教员的军事造诣有多高?

教员指挥打仗真的是全方位拿捏和控场,几乎所有因素都考虑到位了。

抗日战争时,教员说快不得;

解放战争时,教员说拖不得;

要不是金日成和斯大林偷摸搞这一出,台湾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已经收复了。

教员指挥了一辈子,几乎每一次战役都在他的预期内,唯独1962年,印度非得硬扛中国,教员对看着地图,足足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整明白印度为啥要打我们?



其实,教员说没想明白,那是自谦,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01

印度为啥总在边境线反复横跳?

为了方便理解,先看看印度与西藏的地理位置。



这样看,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



嗯,这张图还不够明显……



好了,这下明显了。

这虽然是按比例模拟的地图,但真实的地理环境可能让印度更压抑。

印度虽然和西藏接壤,但是海拔却低的离谱,印度整个境内也就德干高原与中央高原海拔高一点,500-600米的样子。

但是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加上印度的首都新德里,距离中印边界才400公里,这在古代还没啥好怕的,对于军事如此发达的现代,一架战机几十分钟就能飞到新德里上空了。

就好比你与几十米的巨人生活在一起,没有半点隐私,万一哪天巨人迈错一只脚,你家房屋就坍塌了。

所以印度迫切的需要占领西藏,哪怕将边境线往前推,占领高地,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恰好印度又有这样的“契机”,这个“契机”便是英国埋下的。

1914年以前,中印两国是有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的,东段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中段是喜马拉雅山,西段则是喀喇昆仑山脉。

结果在这一年,英国搞出一条麦克马洪线,是背着当时的北洋政府,与西藏地方噶夏的代表弄出的分界线。



在原来的传统边界线向西藏方向推移了150公里,把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划给了英属印度。

9万平方公里你可能没啥概念,这相当于给了一个江苏出去。

了解情况后的噶夏政权对此并不承认,但印度却当真了。

而麦克马洪线只是中印边界的东线争端。

西线边境争端也有,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阿克赛钦地区是被几座山环绕的盆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历代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

可印度不要脸啊,说阿克赛钦地区是他们的,他们的依据就是约翰逊线。

这个“约翰逊线”比“麦克马洪线”更离谱!是当年英国军官约翰逊曾探险旅行,抵达新疆后以阿克赛钦人烟稀少为由,视为无主之地,将阿克赛钦近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划给了英属印度。

当时也并没有将此事告知清政府,可以说,如果不是中印边境冲突,中国历代政府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就这样,印度独立后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入侵。

02

从1943年-1947年,一直是英印政府在中间充当搅屎棍,印度独立后,以“大儿子”的身份,扬言要继承这些土地。

他们不但要“继承”,还开始扩充军备,侵占“麦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直接用武力将西藏地区的行政人员赶走,不断骚扰边境百姓。

在1951年前后,印度政府趁中国解放军平叛西藏时,侵占了门隅、洛隅以及下察隅三个地区,面积共9万平方公里。

在西段边境同样侵占了拉达克、坎巨提等地区。

边境的中国百姓时不时遭受侵扰,生活破败不堪。

1959年,解放军平叛西藏后,印度竟然提出要中国将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以及西段的3.2万平方公里划归印度。



很多地区已经被印军占领,为啥他们还要提出来?

主要是印度做这些事的时候属于一厢情愿,他们希望中国能同意他们的要求,但中国政府听到后严词拒绝了。

印度见状只能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一步步蚕食中国领土,还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境官兵多人。

这里就有人问了?英属印度以及独立后的印度,一直侵占中国国土,中国政府怎么不管?

不是不管,是一直抽不出时间来管。

没落的清朝政府自不必多说,清帝退位后,就是军阀混战,再就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

基本是来不及管这些边境地区的。

即使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也是呈指数级增长的,就连解放台湾都被抗美援朝耽搁了。

因为这一年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确实不利,用教员的话说“多事之秋,四面八方都不平静。”

首先是中苏关系的破裂;

其次是中印边境不安宁;

最后是东南方向的蒋介石蠢蠢欲动。

当时教员等高层大佬商议过,一致认为这四面八方的不平静,以东边最为严重,不可小觑,西边是次要方向。

所以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实事也正如教员预想的一样,蒋介石准备的“反攻大陆”计划,随着我军在东南方向的不断加强,随时备战,国军一直找不到战机,这种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一直到1979年才结束。

在中国一系列“默不作声”的情况下,尼赫鲁愈发大胆了,直接公开撕毁中印友好的旗帜,仅仅在1961和1962年,在中国境内设立了100多个军事据点,真是得意忘形。

尼赫鲁作为印度领袖,确实是个能人。

他看出中国内忧外患的困境,所以认定中国是无暇顾及的。



正是尼赫鲁的过分乐观,激发他在中印边境线不断施行“前进政策”的欲望。

他分析的比中国专家还透彻。

他是凭啥认定中国不会反击的呢?

一是认为中国战略重心发生的变化;前面写了,教员认定的战略重心在东部,尤其是在抗美援朝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进行打压,利用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欲望,抑制中国的发展。

二是认为中国综合国力严重下降;尼赫鲁认为经过抗美援朝后,中国国家经济基础肯定薄弱,加上中国那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认定支离破碎、民不聊生的中国肯定不是印度的对手。

三是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局势不好;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专家,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高精尖技术,甚至陈兵边界,威胁中国。中美关系更加不必多说,因为这时候的美国,正在提供军事援助给印度,为的就是遏制共产主义阵营的发展。尼赫鲁同时也认为印度是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在第三世界和国际上享有盛誉,很多主张是能得到国际上支持的,侵犯西藏也是如此。

四是认为中国现如今部队规模小,战斗力弱;而印度拥有王牌军队,还参加过二战,这些军队轻轻松松就收复了葡萄牙占领的果阿地区,拥有这样一支强军,亚非欧都很难找到对手。

五是认为中国距离西藏远,没有地缘政治优势;西藏确实远离中国政治核心区,印度一度撺掇西藏叛乱,而中国平叛也用了很长时间。

正是由于如此多的“认为”,才让尼赫鲁过分乐观,不断蚕食中国领土。

针对这些,教员的处理真就滴水不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