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释放,其中10人前往台湾,结局如何?

分享至

1975年,内地释放了最后一批国民党在押战犯,总数为293名。其中283名当即表示留在内地,他们被各地安排到了新中国建设的各条战线。

另外有10名希望回到台湾同亲人团聚,上级很快批准了他们的申请。4月11日,时任统战部副部长的童小鹏,在北京为这10名战犯设宴饯行。

13日,10人乘坐飞机前往广州,在广州休息一天后,乘坐91次特快前往深圳。



在深圳,工作人员给每人发放了出入香港的签证,另外还发放了崭新的衣服和2000元港币的路费。

一行10人来到香港后,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有的重新回到了内地,有的留在了香港,有的去了美国,其中有一位却自杀了。

前往台湾

在国民党10名被释放出来的战犯计划回台湾时,台湾正好发生了一件轰动全世界的大事。

当蒋介石听说10战犯申请回到台湾时,蒋介石直呼:“毛泽东在要我的老命!”



没想到一语成谶,4月5日,88岁的蒋介石心脏病突发,医生没有把他抢救过来,在台北士林寓所告别了这个世界。

蒋介石认为,这10名战犯根本就不是回乡探亲,他们是被共产党“策反”的“反动分子”。

这些人回台湾的目的,是完成中共统战的渗透工作,是中共的间谍。

蒋经国继任后,认同了他父亲的看法,对这10名申请返台的战犯没有任何兴趣。

抵达香港的10名战犯不知道蒋经国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对国民党是忠诚的,在香港等待国民党前来接收他们。



蒋介石的丧事举办完毕后,时任台湾总统严家淦,在台湾媒体公开了他们对这10名战犯的接收意见。

他继承了蒋介石的看法,公开表示不欢迎这10名战犯回到台湾,他们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会谨慎考虑和处理。

此时这10名战犯的签证已经到期,内地工作人员把他们的签证延期10天后,全部送到了香港移民局。

此后,台湾方面提出了这10名战犯回台的具体方案,让他们以难民的身份,去大陆难民救济总会申请。



严家淦

这10名战犯不同意以难民身份返台,其中张海商、赵一雪、杨南村这三个人以前的官职不大,他们选择了返回内地。

三个人中,又以赵一雪的官职最大,是原国民党281师师长。

三个人回到内地后,分别被安排到武汉、上海和成都,担任当地的省市政协委员。

赵一雪的家原本就在上海,他被关押期间,政府并没有殃及他的妻子和孩子。

他进入政协后,工作十分积极,后来还进入了统战部,在向台湾宣传大陆政策方针,促进两岸统一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继续滞留在香港的7名战犯,他们的命运又会是什么呢?他们最后回到台湾了吗?

各奔东西

蔡省三和王云沛留在了香港,王云沛是无法去台湾,申请去美国又被拒绝的情况下留在了香港。

王云沛是原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在香港居住了四年后就去世了,他的骨灰被友人运回老家浙江安葬,算是落叶归根了。

蔡省三官至赣东警务总队队长,少将军衔,滞留香港期间延期了8次签证,返台无望后,他也留在了香港。



蔡省三

蔡省三经过教育改造后,思想进步很大,共产党对战犯的优待,也让他进一步认识到,祖国需要统一。

蔡省三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后,对还在内地的妻子曹云霞十分牵挂,他请求让他妻子到香港团聚。

周总理亲自批复允许曹云霞去香港,夫妻二人在香港团聚十分激动。

带着这份感恩,蔡省三在香港报纸开设专栏,大力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和台湾的民间交流。

还有4位战犯去了美国,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周养浩。



周养浩

周养浩是这10名申请返台战犯里面官职最高的,坐上了保密局西南区的区长、督查室主任的位置。

他号称军统三剑客、笑面虎和书生杀手,是毛人凤和戴笠的老乡,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他不仅杀害了宋绮云、杨虎城将军这两家的6口人,还在松林坡枪杀了32名进步人士。

自1949年被抓获后便一直不思悔改,还在监狱中无事生非。

有一次沈醉被提审后回到监狱,关在一起的周养浩听说他在交代问题时涉及了自己,抓起小板凳就砸沈醉。



沈醉

要不是同时关在一起的宋濂浠出手相救,沈醉不一命呜呼也会被打残。

周养浩年轻时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法学院学习,口才十分了得,有时候提审人员面对他的狡辩也无可奈何。

周养浩坚称自己没有错,因为是奉命行事,在法理上不能够认定为有罪。

因为反动立场顽固,虽然政府前面已经释放了6批次战犯,但是都没有包括他。

周养浩在监狱中也越来越不合群,常常一个人独自吟诵古诗词,这同样会给他带来麻烦。



周养浩吟诵《苏武牧羊》被狱友认为是拒绝改过自新,吟诵《金陵怀古》被认为是怀念过去的日子。

周养浩破罐子破摔,经常装病不参加劳动,违反监狱纪律更是家常便饭。

周养浩在香港滞留140天后,发现完全没有希望返台了,他开始向自己的子女打电话。

这一年周养浩已经65岁了,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最后只有居住在美国的小女儿愿意收留他。

周养浩到了美国后,把他妻子也接到了美国,在美国,他不问政事,一心一意于诗书。



同样去了美国的还有段克文,但是段克文在美国没有亲戚,他以前是军统专员,军衔是少将。

为了在美国生存下去,段克文通过一些老关系,给美国报纸写文章挣钱。

他还写了一本《战犯自述》,在他的文章和书中,对中共的战犯政策极尽污蔑之能事。

一名台湾记者看到后如获至宝,拉上一名美国记者,一同去找周养浩作证,因为周养浩一直反共。

到了周养浩那里,周养浩大骂段克文不是东西,他的文章全是胡说八道。



周养浩对两名记者说,自己能够同妻子和孩子团聚,完全是因为毛主席共产党的战犯政策好。

这算是周养浩少有的客观言论。1990年去世时,我国大使馆前往送了花圈,也是对他说真话的一种肯定。第二年段克文也去世了。

此外,同样去了美国的还有陈士章和王秉铖,两个人都是原国民党军队的军长。

王秉铖的儿女去海外发展得比较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在美国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



陈士章

陈士章的妻子和儿女在解放战争后期就去了台湾,陈士章入狱后,国民党不仅没有好好照顾他的家人,还把他的所有荣誉都取消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