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为被老爸“冤死”的叔叔朱祁钰平反?真实原因关乎大明国运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明代政治史上的一桩轰动大事,就是“明宪宗为景泰帝朱祁钰平反”。

要知道,在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后,曾经受命于危难之时,“抢”了明英宗皇位且挽救大明朝的景泰帝朱祁钰,就成了大明朝堂上下的“忌讳”。

从明英宗二度执政的天顺年间起,已故的景泰帝朱祁钰被废掉帝号,只给了谥号“郕戾王”,几乎是被一踩到底。

他执政时“年谷屡丰”“元元乐业”的景泰时代,也被不断抹黑,文臣武将,多年来更惨遭清算打压,堪称一场政治灾难。

但这场政治灾难,最终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朱祁钰去世十八年后,即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长子明宪宗朱见深,为叔叔朱祁钰恢复名誉,追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图:景泰帝朱祁钰画像

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明朝更以隆重典礼,为朱祁钰在奉天门举行了加谥仪式。而于谦等诸多因此蒙冤的臣工们,也相继获得了平反。

大明王朝,至此终于了结了这桩旧案。

那么问题来了,虽说是朱祁钰的亲侄子。但作为皇子的明宪宗朱见深,当年就是被亲叔叔朱祁钰废掉了太子身份,更因此度过了一段悲催的童年。

作为明英宗的儿子,他更有理由把当年这桩恩怨,变成永远没法翻身的“铁案”。但为什么他却做出了这个抉择呢?

第一个原因是童年时的明宪宗,与朱祁钰一家的特殊关系。

在打赢北京保卫战且成功“捞回”明英宗朱祁镇后,已是帝王的景泰帝朱祁钰,对待朱祁镇朱见深父子,确实有些刻薄:朱祁镇被软禁南宫,朱见深也被废掉太子位。但朱祁钰的皇后汪氏,却竭力反对。

这位被史书评价“刚毅偏执,心怀仁德”的皇后,为了保朱见深的太子位,自己甚至也被朱祁钰一怒废黜。



待到明宪宗登基后,明宪宗与其母周太后,也一直对汪氏关照有加。

也正是这特殊的渊源,使得明宪宗看待这段“恩怨”,自然与父亲明英宗观点不同。

第二个原因则与明宪宗在位时的局势有关。

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虽说勤政方面进步了不少,却又遇到了“曹石叛乱”,最后扔给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依然是一片残破的江山。

朱见深登基的前几年,西南西北荆襄先后爆发叛乱,明英宗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一股脑爆发,急的朱见深在朝堂上多次叹气。



如此危急时刻,想要稳定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反昔日冤狱。

所以,从朱见深登基起,他就第一时间忙活“平反”。

明英宗驾崩不到八年,即天顺八年(1464)六月时,他就为明英宗年间遭“夺门功臣”诬陷贬官的御史耿九畴父子平反。

这个“信号”一放出,“喊冤声”滚滚而来。

成化元年(1465)二月,挽救明王朝的大英雄于谦,也洗清了身后“谋反”的污名,得以恢复名誉。

次年八月,朱见深更特命翰林院为于谦书写祭文,定论了被其父冤杀的于谦,那无可争议的英雄功业。



图:于谦塑像

另外,还有曾血战瓦剌,却受于谦株连身死的范广将军,以及“夺门之变”惨遭流放的陈循俞士悦等内阁重臣,也都在明宪宗登基后的短短几年里,或是身后恢复名誉,或是官复原职。

但所有这些扬眉吐气的臣工及其家属们,都与景泰帝朱祁钰息息相关。

既然他们都平反了,那景泰帝怎么办?

如果说明英宗年间的朱祁钰,是个群臣们讳莫如深的敏感词。那么经过了一系列“平反”后,“朱祁钰”更成了满朝文武的一个“心结”。

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这位皇帝,不能给那个时代正确的定论。这事儿不只是明宪宗的“家务事”,更牵动大明朝的朝局走向。

所以,平反朱祁钰,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成化年间,诸多大臣的强力推动。



比起晚明的末世闹剧来,明宪宗年间的明朝官员们,依然保持着刚正朴实的士风。对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赛一个敢说话。

成化三年时,湖广荆门州训导高瑶,这位举人出身且在景泰年间落榜的小官,率先勇敢为景泰帝“发声”。

他的一篇奏疏,详细陈述了景泰帝之冤,以及这一系列的冤案,对明王朝道德风气甚至统治的败坏。

一句“而天心可回矣”,也让明宪宗受到了触动。

当然,高瑶的奏疏,并没有直接怒斥当年的明英宗,而是把这场悲剧,甩锅给了石亨曹吉祥等“夺门功臣”们。



而这一“炮”开过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好些大臣也纷纷发声。

比如曾牵涉入“夺门冤案”的名臣杨守随,在自己得到平反后,也再接再厉,于成化六年继续上书,大赞朱祁钰“削平祸乱”的功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