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官方通报来了 | 村干部下田拦春耕,农民“种地先交钱”?开鲁县承包地事件后续竟然如此!

0
分享至

"荒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这句话在内蒙古开鲁县的春耕季节显得尤为切实。

“你别来找我!” “我不懂法!” ——建华镇书记的嚣张态度,更是令人咂舌。

开鲁县耕地承包费争端!

春耕本是农民年中大事,然而在内蒙古开鲁县,一场关于耕地承包费的争议不仅阻碍了农民播种,也暴露了当地治理的严重缺陷。


本应是农民们忙碌的背影与泥土芬芳充斥田野的美好画面,然而,一场关于“额外费用”的争议却像一阵冷风,让建华镇的春天变得异常寒冷。


01

事件详情

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多位种植户反映,有镇、村干部阻止他们下田耕种,种地要交钱,而此前他们已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





报道的视频显示,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村委会一名副主任阻拦种植户春耕时称:“110来又能咋地,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此外,建华镇还有镇干部阻止农民耕地,强力要求扣车。该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在报道中称:“别找我,我不懂法!”

按镇、村干部的说法,这些种植户目前有两个选择,要么交“增补承包费”,要么解除承包合同。那么,冲突何以产生?啥是“增补承包费”?


原来十几年前,村民承包的这些土地,还是少有人问津的荒地,当时承包价格也比较低,一开始种的是苜蓿、青贮等,后来经过承包户改良,如今成了水浇地。

村民告诉记者,土地承包费他们已经交齐了。从村民提供的土地承包合同,记者看到土地的承包期从2004年3月20日开始,为期30年承包费分批次缴纳,在2022年就已经全部结清了。


土地承包合同附件所显示的叫牧场图,这块总面积6000亩的土地耕地只有110亩。村民告诉记者,当初他们承包这块地是为了养牛种植饲草,当年这里除了少部分是耕地林地之外,绝大部分是盐碱荒地。

为了在这些地上种植牧草,种植户投入很大。拉土、平地打井、接电、种植耐碱固氮的紫花苜蓿、牧草喂牛、牛粪养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水浇田。

当地政府有关人员表示,从荒地变成耕地,土地增值了,自然要交“增补承包费”。

02

最新通报

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职

2024年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相关信息,开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报道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组织开展调查核实。23日,开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一、关于“蹊跷的增补承包费”问题。报道所反映问题的背景是开鲁县作为上级确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单位,针对“国土三调”较“国土二调”新增加的耕地开展的高效利用试点工作。报道中提到的“增补承包费”,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

二、关于“阻拦不让种地”问题。建华镇双胜村实施试点工作过程中,一部分新增耕地大户不愿交纳费用,导致已交费用的农户产生攀比心理,由此产生了阻碍翻地行为。目前,通过县镇村三级协调化解,该村群众已同意采取诉讼方式主张权益,解决矛盾问题,确保不再有阻碍翻地整地、贻误农时等行为发生。

三、关于个别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的问题。针对报道中反映的个别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工作方式严重不当的问题,开鲁县委已给予该镇党委副书记免职处理,并由县纪委监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县纪委监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可能存在的其他违纪行为,也正在开展调查。


谈谈看法

开鲁县的这一耕地纷争不仅是一场关于土地和费用的争执,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中国基层治理中的法治危机。它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员法律意识的缺失和对民众权益的漠视。


法律不应仅仅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而应内化于每一个官员的行动中。农民的权利,不应因官员的无知或便利而被轻视。


春天应该是希望的季节,而不应被争执和无知蒙上阴影。建华镇的事件提醒我们,法律与权力的平衡如何维护,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当关心的话题。让我们持续关注,为每一块耕地上的公平正义发声。

法律如同天平,应当为每一个人伸张正义。对于老张而言,这不只是关于土地的争斗,更是对他辛勤耕耘成果的维护。社会的进步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监督。春耕不容错过,正义亦不应迟到。

春耕秋收,这是中国农民的生活节奏。任何妨碍这一过程的行为,都是对农民生计的直接威胁。此次开鲁县的土地纠纷不仅影响了一个家庭,而是触及了全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神经。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如何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不要忘记,每一块耕地都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和辛勤,守护这些不仅是法律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完】


关注生物有机肥行业前沿资讯/最新热点,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来源:综合整理自央视网网络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电话:0311-89183396

编辑:校宇洋

责编:张亚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方农资周刊
北方农资周刊
农资行业性新闻信息周报
4961文章数 51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