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4年,李敏回中南海,看到毛泽东身上盖了块白布,儿子当场吓哭

0
分享至

前言

李敏的儿子小名叫宁宁,这个名字是她的公公孔从洲给起的。毛泽东知道后非常赞赏,他希望自己的这个外孙长大后能继承革命事业,于是就给他起了一个大名——“孔继宁”。

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外孙,在他出生的时候,毛泽东刚好虚岁70,于是他高兴地说:“我70岁官升一级!”毛泽东因此升为“祖父级”了。

而孔继宁本人,也是毛家的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



毛泽东

在女儿的婚礼上,毛泽东破例多喝了好几杯

1959年8月底的一天,中南海菊香书屋内喜气盈门。毛泽东的女儿李敏要结婚了,虽然比较仓促,但也有了一些准备。好在毛泽东向来不主张大操大办,所以也就用不着东采西购地忙活了。

这天早晨,刚从外地回来的毛泽东把李敏和孔令华叫到办公室,商量该请哪些客人。除了双方的家长外,他们商定请蔡畅,因为李敏在苏联就见过她,回国后在哈尔滨、沈阳又和她多次来往,比较熟悉。请邓颖超,是因为李敏和周总理比较熟悉,经常去他们家玩。请曹轶欧,是因为当年江青曾请她帮助找画家来辅导李敏,就这样认识了。

毛泽东拿起一支香烟,将它掰成两截,插进烟嘴里点燃后说:“这个烟嘴还是宋庆龄介绍给我用的,说里面装有滤烟器,可以将尼古丁滤掉。我吸了这么多年的烟,也不知道尼古丁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对了,是不是把宋庆龄也请来?”

李敏却摇摇头表示,自己是小辈,请那么多老人不合适。



李敏、毛泽东

“那也好。不过,你请的都是女宾,是不是还要请一些男同志?我看,卫士组的同志能参加的都请来。”毛泽东接着说,“我的亲戚王季范就住在北京,是一定要请来的。”

李敏点头同意并说:“还要请一些我的同学和朋友。”

毛泽东说:“新房可以叫一组的同志和他们的家属帮助收拾一下,不要太复杂。书柜、桌子、椅子、衣柜大床等家具,可以从仓库里临时借用。”

李敏说:“床上铺的褥子,我们有现成的,虽然旧一些,用白床单盖着看不到。两套夹被用新被罩套着,也看不出来……”

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把随身带来的七十元钱掏给李敏,作为公公的见面礼。尚在庐山休养的江青,事前也送给李敏一块毛料作为贺礼。李敏用她平时积攒的四十五元零用钱,给孔令华买了一双皮鞋、一件衬衣、一条西裤,却没钱再买上衣了。她自己则穿着以前做的无袖无领的浅蓝色连衣裙,胸前别着孔令华三毛钱买来的一枚胸针。

毛泽东委托生活管理员张国兴准备了3桌酒席,规定每桌为八个菜,除了几道普通肉菜和几个素菜外,没有别的。尽管如此,这几桌酒席的花销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他俩都还在上学,没有经济收入,所以李敏就觉得让父亲太破费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李敏小时候

婚礼是在午后举行的,毛泽东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这天,毛泽东特别高兴,他举着酒杯向李敏和孔令华祝福。

仪式结束后,李敏和孔令华端着酒杯双双走到毛泽东跟前,久久地望着毛泽东,心里纵然装着千言万语,可此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俩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以感恩的心情给毛泽东敬酒祝福,不胜酒力的毛泽东竟然破例多喝了好几杯。随后他们又举着酒杯,走到孔令华的父亲——李敏的公公面前,向他敬酒献上儿女的孝心。

熟读史书的毛泽东为了使女儿婚后家庭幸福和谐,就提前给女儿上教育课打“预防针”,教她们如何调整心态,避免日后产生家庭矛盾。

不过,毛泽东并没有用生硬的说教来规劝女儿,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方式——让李敏听京剧《打金枝》。



《打金枝》剧照

《打金枝》讲的是唐朝功臣郭子仪之子郭暧被代宗招为驸马娶升平公主为妻的一段故事。升平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奢傲成性,郭府上下平时都迁就她。这天是郭子仪的寿诞,阖家老少齐聚府上给郭子仪拜寿,唯独升平公主自特是金枝玉叶,躲在宫里避门不出。郭暧为此受到了兄嫂的讥嘲,十分难堪。郭暧气愤之下,回宫与公主评理,并伸手打了公主。恼羞成怒的公主即向父王母后哭诉,要求治罪郭暧。郭子仪闻讯后大为震惊,随即绑子上殿,负荆请罪。不料唐王并没有怪罪他的亲家反而给驸马加官晋爵,并劝导小两口言归于好。

婚后的李敏和孔令华相携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但和千万个普通的家庭一样,在整个生活奏鸣曲中,尽管有风有雨有坎,但他们却感到十分地美满和幸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得益于毛泽东用心良苦的教育。



李敏、孔令华

搬出中南海,李敏从烧柴做饭学起

由于还在上学,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依然住在中南海,和爸爸毛泽东一起生活。在学习期间,李敏怀孕了,生了一个儿子。这是毛泽东的第一个第三代,他对这个胖胖的小外孙十分喜爱,经常抱抱他,逗他玩。

1963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敏决定搬离中南海。

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阳光被稀疏的梧桐树叶揉碎了,抛撒在路面上。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华抱着孩子,顺着林荫道走出了中南海的红围墙。在他们身后,跟着一辆平板车,车上拉着他们一家三口的全部家当。跨出这个出来进去走熟了的大门,李敏回头一看,泪水顿时涌出眼眶,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李敏搬家了,搬到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过上真正意义的民间生活。

俗话说,平平淡淡也是福。然而,在父亲身边生活了十四个年头的李敏,此时却感到很难过。她和孔令华都还在上学,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靠父亲从稿费中拿出的三十元钱维持一家三口外加一位保姆的生活,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李敏一家三口

离开中南海以后,他们像所有成家的同龄人一样开始了另起炉灶的独立生活。然而,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过去他们都是在大食堂吃饭,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不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样从小就受到历炼。所以最初的日子确实不容易,除了做饭以外,还有持家、孩子的教育和抚养等,李敏得学会一个钱掰成两半花。

每天,安顿好孩子后,李敏就开始动手学习生炉子做饭。一开始,她连木柴和煤炉也搁不好,总是弄得像烧窑似的满屋子都是烟,她被熏得满脸鼻涕眼泪。做米饭,也不知道该放多少米多少水,不是做成了夹生饭就是做成了稀粥。蒸馒头就更不好把握了,不是发酵时间短了就是发过了头,蒸出来的馒头抽抽搐搐的像个干瘪梨。实在没办法,他们就到食堂去买主食,再自己做点菜吃。

不管好吃不好吃吧,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也别有味道。孔令华也不介意,有什么吃什么,一律说好。看到丈夫吃得很香,李敏就拿父亲的话来安慰自己:“吃得少,活得好;吃得简单,活得自然。”



李敏和毛泽东

一个星期后,李敏回中南海看望父亲。当走进那座熟悉的小院时,她的心情就像新媳妇回娘家一样激动。面对七棵默然而立的古柏,她顿生羡慕之情,羡慕它们能时时站在父亲身边,形影不离地陪伴着父亲。

紫云轩的门开了,毛泽东在向李敏招手。

“爸爸!”李敏一头扑进毛泽东的怀里。

“娇娃!”毛泽东用一只手抱着李敏,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她的肩头。

李敏告诉爸爸,自己会做饭了。毛泽东开玩笑地说:“我的娇娃学会做饭了?可比妈妈当年有水平啊?莫得出洋相呦!”

原来,三十年前,毛泽东所在地的房东好心送了他一包燕窝。当时贺子珍给毛泽东做饭,一份好好的燕窝,还没清理干净羽毛,就被贺子珍煮成了一锅“毛毛汤”。

贺子珍摆上饭菜,毛泽东端起碗说:“我这里没有白酒,咱们就以汤代酒吧!”

朱德喝了一口汤,咂咂嘴赞叹道:“要得,要得,味道就是鲜美!”

毛泽东见朱德喝得开心,就高兴地说:“既然军长说好喝,那就多喝点……”



毛泽东

此时毛泽东又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岁月,他把这段故事讲给女儿听,而李敏也在爸爸的温情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宁宁被姥爷的样子吓哭了

1964年夏天,一场暴雨把暑气真正地带到了京城。三伏的天气热得发了疯,初升的太阳刚刚洒下一点光芒,地上就像被点着了火。

大学毕业的李敏带着满腔激情走进了国防科委,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见习参谋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毕竟有了稳定的收入,她认为应该自食其力了,于是不再接受父亲给她的补贴。从这个时候起,她开始过着一种独立的、普通干部那样的简朴生活。

走上工作岗位,李敏发现摆在办公桌上的飞机、导弹、原子弹等高、精、尖的军事科技资料,与她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面对隔行如隔山的陌生工作,她唯有一头扎进去,像小学生那样不懂就请教,从头学起,从实践中锻炼提高。

她是一名军人,军人的职责要求她必须努力工作,坚决完成任务。于是,她又像中学时啃四大名著那样,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

皇天不复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她能看懂资料了,也能分辨图纸了,工作起来也顺手多了。

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在高中时的夙愿,和她的父母一样,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李敏、贺子珍与孩子

秋天的一个下午,满怀成就感的李敏带着儿子宁宁去看望父亲。到了菊香书屋,毛泽东正在休息,李敏只好在院子里一边逗孩子玩,一边耐心地等着。

宁宁这个名字还是他爷爷孔从洲给起的,取自革命导师“列宁”的“宁”。毛泽东知道后非常赞赏,同时又希望外孙长大后能继承革命的事业,于是大名就叫孔继宁。

毛泽东非常喜欢小宁宁,他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对隔辈人格外的亲。闲暇时常去看望小外孙,

有时还把小家伙抱在怀里,拍打着,亲吻着。

菊香书屋的院子好像是写在绿纸上的一个“田”字,草坪如毯,芬芳四溢。毛泽东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甚至不让工作人员清除院中的杂草。他还幽默地说:“莫拔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小草不仅给他改善了生活的环境,而且也给他置换着新鲜的氧气。

院子里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养鱼池,里面养了一些小金鱼。五光十色的金鱼在水里飘来飘去,就像游动的花朵。这些小金鱼都是大大的脑袋,鼓鼓的眼睛,圆圆的嘴巴。它们一会儿摆首弄姿,一会儿相互追逐,美丽极了,也可爱极了。



贺子珍、李敏、孔继宁

看到水里活蹦乱跳的小金鱼,宁宁也跟着活跃起来。他指着一条正在摆尾吐泡的金鱼问李敏:

“妈妈,小金鱼哭了。”

“小金鱼不会哭。”

“它听话吗?”宁宁伸出小手想抓金鱼。

“小金鱼离开水会死的,宁宁听话,不要动它。一会儿妈妈带宁宁去看姥爷。”

当李敏抱着宁宁走进毛泽东的卧室时,宁宁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孩子的哭声这么大,这么突然,好像是受到了惊吓。

莫名其妙的李敏一边哄孩子一边回头看父亲,结果她也被吓了一跳。原来,躺在床上的毛泽东刚从北戴河游泳回来,身上盖着一个雪白的单子,只是把他那被晒得黢黑的脸膛露在外边。是姥爷的这种怪异模样让孩子害怕了。

李敏认为哄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他点吃的,于是问毛泽东:“爸爸,您这儿有点心吗?给宁宁点,哄哄他,就不哭了。”

“没有点心,只有糖果。”毛泽东说完,并不起身给外孙拿糖果。李敏只好自己动手去取。



毛泽东

“莫要娇惯孩子。”毛泽东看了李敏一眼。

“只拿一块,就一块。”

“小孩子,莫要惯他。”毛泽东又重复一句。

“爸爸过去可不是这样,今天这是怎么啦?”李敏感到父亲对他的小外孙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宁宁拿到糖果后,那表情既高兴又委屈,小手紧紧地攥着那块糖果,时而看看毛泽东,时而看看糖果。当然,他不会想到这是伟人姥爷给他的。

等他们离开毛泽东,走出中南海时,李敏发现宁宁手里还在攥着那块糖果,没舍得吃。李敏边走边寻思,是不是父亲对孩子要求太过分了?她忽然又一想,父亲绝不是那种容易发生疏忽的人,他这样做也许有他的道理。父亲是一个严格要求子女的人,他对我,对哥哥和妹妹不都是这样吗?



孔继宁

结语

如今的孔继宁已经退休在家,照顾母亲。年轻时,他也曾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辛勤奋斗,后来在母亲李敏的影响下,他们一起从事撰写、宣传毛主席事迹和传播毛主席思想的工作。

因为特殊的身份,现在孔继宁成为公众人物,对此他却并不感到轻松,他感慨地说:“毛泽东外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多了一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6856文章数 40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