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以此换来30年安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抬棺西征,是左宗棠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标志性事件,目的是收复伊犁,而伊犁谈判是收复新疆的最后“一出好戏”,同时也是68岁高龄左宗棠的最后“战地绝唱”。

伊犁的收复,标志着被外敌侵占长达16年的新疆全境,重新回到大清王朝的版图。

那么,16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舍得丢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内忧外患的新疆

1864年,新疆发生了内乱,给大清王朝的“内忧”又加了一把火。此时的大清,正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袭扰,国家动荡不安,朝廷手忙脚乱,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对付洪秀全上。

这种情况下,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和扶持弱化了,又恰逢朝廷腐败、税收加重等因素,以部落为主的新疆各方势力开始混战、抢夺、割据,纷纷宣布独立。

1865年,新疆的“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来了。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带领着他的骑兵来抢地盘了。

阿古柏,并不是浩罕汗国的国王,只是这个内乱国家的一个军阀头子。他在疆外打听到新疆正乱成一片且清朝无暇顾及,就率领自己的兵马闯了进来。

靠着骑兵的威猛,阿古柏一路高歌猛进,并在1867年占领南疆,1871年又占领北疆,还建立了新的国家“洪福汗国”,除了伊犁,整个新疆都变成了洪福汗国的领土。

伊犁哪去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阿古柏南征北战时,沙俄趁机把伊犁占为己有。小小的阿古柏,面对强大的沙俄帝国也无可奈何,只能哑巴吃黄连。

新疆被占,有人坐不住了。“如果新疆不在,俄国与我北境万余里边境相连,没有战略纵深,一旦有事,战火将迅速蔓延至京师”,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朝廷、陈述边情,请求出兵收复。

但是刚刚扑灭太平天国运动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能力应对新疆问题,收复大业只能一拖再拖。

此时的阿古柏,加紧了分裂新疆的行动,洪福汗国分别和英国、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得到两个强国大量的军火援助,甚至要在乌鲁木齐建立兵工厂。

1875年,左宗棠再一次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求收复新疆。这一次,慈禧太后同意出兵收复新疆。此时,清朝需要面对的困难,不只在西域,也在东海。

海防和塞防之争

1874年,日本在南海入侵了台湾,清朝海防危机急速升温。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到底要收复新疆还是收复台湾,朝中大臣们出现了意见分歧。

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没钱,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时的清朝百废待兴,没钱去同时应对两场战争。

一方主张以“海防”为主,其中李鸿章为主要代表,他们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发展海军,对抗日本,夺回台湾诸岛。

李鸿章的意见略微有些偏激,他居然认为,新疆是蛮荒之地,地贫人少,丢了也对全国没有多大影响,完全可以放弃,不如把有限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到海防建设上。

另一方主张以“塞防”为主,左宗棠为主要代表,他们表示“海防”“塞防”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但当前的紧要任务应该放在收复新疆上,一旦阿古柏站稳脚跟,必然侵犯陕西、甘肃等地。

最重要的是,新疆绝对不能随意丢弃,它是大清王朝西边的战略纵深,有了新疆就有了天然屏障,而且新疆是一个物产富、矿产多的宝地。

不管多么艰难,慈禧太后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两手抓、两个都要硬。她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即刻出发收复失地。

收复之战的胜利

实际上,早在1873年左宗棠就已经着手准备工作了。他分析新疆地理条件、制定战略战术方针,还结合军队情况制定准备计划。

担任钦差大臣后,左宗棠马上就确定了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行速决。先北后南是因为阿古柏的主要兵力集中在南疆,先打北疆更容易,而且以乌鲁木齐为首的北疆物产丰富,可作后方基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