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银行也撑不住了?

0
分享至

  

  这两天公布了很多宏观经济数据,GDP、社融什么的。

  但并没有太多让我拿出来讨论的动力。

  为啥?

  就拿GDP来说,政府在机关大楼前修了一条路,花了500万,这时候GDP的统计就多了500万,但不会让你的钱包多一毛钱。

  而且,有些数据,很容易进行修饰。你细品…

  换句话说,大部分数据既失真,又和普通人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但有一个数据例外

  ——MLF。

01

  MLF和大家有啥关系?

  2019年利率改革之后,我们的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利率就开始以LPR为基准了。

  而LPR就是在MLF的基础上,由各个商业银行进行报价,取平均值,再进行加点。

  换句话说,

  MLF降,房贷和各种贷款利率就会降;

  MLF升,房贷和各种贷款利率就会升;

  (对于存量贷款,每年降一次)

  更进一步,MLF被称为是贷款利率的锚。

  那为啥MLF会成为贷款利率的锚呢?

  别急,我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MLF的定义讲给你听:

  MLF,英文全称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直译叫做“中期借贷便利”,

  全称名字不太好记是吧?

  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他的俗称——麻(M)辣(L)粉(F)

  麻辣粉的利率是完全由央行来定的,说白了就是政策利率。

  每个月15日,央妈会进行一次MLF的操作。

  ——央妈想刺激经济,就把利率降一降,以这个利率借一笔钱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拿到一笔便宜的贷款,自然也有空间以相对低的成本借给企业和个人。

  最后市场上借钱的利息整体都会低。

  简单理解,MLF就是央行放水,而MLF的利率直接决定接下来的市场利率走势。

  这个月央行的操作如何呢?见下图:

  

  这次MLF的“操作量”1000亿,也就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放水1000亿。

  期限一年、中标利率2.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们一年到期后,要连本带利还1025亿给央行。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呢?

  接着往下看。

  房贷利率高低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推荐看文章《》‍‍‍‍‍‍‍‍‍‍‍‍‍‍‍‍‍‍‍‍‍‍‍

02

  上个月的MLF,中标利率也是2.5%,

  这个月利率保持不变。这,就叫做“平价”

  ——别失望,更让人失望的还在后头:

  MLF这个月还有1700亿到期回笼

  所以,相当于看这个月的“麻辣粉”要考虑1700亿减去这个月的1000亿,“净”回笼700亿,也就是意味着“收水”700亿。

  这个叫做“量缩”。

  两个条件连起来,就是:这次央行的操作属于“平价量缩”,意味着

  ——不但没降息,甚至连总水量都往回抽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月为什么没有降息放水,反而还抽水了呢?

  不是都说经济很差,需要刺激吗?

  网上大部分的解读,会解释说,这是因为:

  2月已经降过了,加上PMI等经济数据表现不错,现在降息的迫切性不高;季节性因素等等等...

  ——好像很合情合理、波澜不惊的样子...

  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家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告诉你,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MLF下降的压力下,也降到了极低的危险水平

  ——2023年已经低到了1.69%。

  ——而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为商业银行划定的净息差警戒线是1.8%:

  

  换句话说,净息差低于1.8%,就要小心风险了。

  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利用资金和利率,家庭财富会产生巨大变化,具体可以看文章《‍‍‍‍‍

03

  你想一想,如果降低MLF就可以刺激经济的话,那这事得多简单;

  ——MLF利率下调,经济繁荣、房贷压力减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哪会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呢?

  ——是,LMF利率下降,带来贷款LPR利率下降,可以给购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缓解地产周期底部对我国经济整体的压力;

  ——但是,LMF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持续下降后,银行也快撑不下去了...

  要知道:银行主要是靠“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赚钱的,也就是净息差。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储户100块钱的存款,给储户2%的利息,然后用4%的贷款利率借出去,这中间2%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净息差。

  它占银行总收入的70%-90%。

  贷款利率一降再降,银行就不好赚钱了!

  看看过去几年,我们的商业银行净息差一般是多少呢?

  2019年,2.2%。

  2020年,2.1%。

  2021年,2.08%。

  2022年,1.91%。

  2023年,1.69%。

  一直在创!新!低!

  注意,这还只是平均值,

  个别的,像交通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已经低到1.28%了。

  而净息差太低意味着什么风险?

  要知道,银行借出去的钱不是每一笔都可以安全收回来。

  如果收不回来,就等于是坏账,要计提损失,银行要靠其他收入去覆盖这些不良资产...

  而且目前银行的不良形势不乐观,主要在于地产和地方债

  1)公司贷款层面,2023年,房地产业是六大行不良率最高的公司贷款业务,

  而这些贷款的还款来源又来自于房企的销售回款,回款=量*价:

  量——房地产未回暖;

  价——下跌压力大。

  2)个人贷款层面,四大行个人不良贷款主要也是集中在住房贷款,占比超过40%;

  也就是说无论公司业务还是个人业务,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都主要与房地产有关。

  

  以贵X银行为例:

  2023年财报,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虽然不高,只有75.41亿,其中不良贷款却有30.46亿,不良率达到了40.39%!

  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只有0.83%!

  换句话说,短短两年,房地产贷款的爆雷面积提升了几十倍!

  

  还有,银行体系中到底还有多少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到底有多少,这个数据在官方那里讳莫如深,我们得不到确切的数字。

  可操作的空间还有:银行对于不良的认定!对于银行系统外的人来说,都只能看到披露出来的数字,最终的真实情况只有银行内部的极少数人清楚。

  总之,你看得到的风险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银行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净息差,去覆盖已知的、未知的风险。

  而现在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已经触及了央行规定的警戒线!

  

  如果净息差一直降,以至于银行没有足够的钱覆盖这些不良资产的风险,就有可能形成一个风险传导链条:

  银行为了收入,银行会倾向于寻求更高风险的贷款项目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这就会导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降,增加不良贷款的比例,出现信用风险。

  一两家银行出现这些问题还好,但如果多家银行同时这样,可能会引发市场对银行业整体健康状况的担忧,导致信用紧缩和资金成本上升,这就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

  严重的甚至出现挤兑,也就是你存在银行里的钱都取不出来了。

  明白了吧?

  麻辣粉来放水,以至于净息差太低,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撑不住不良资产的风险;如果银行撑不下去,我们能好吗?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04

  所以说,不可能实现“麻辣粉一上,大家都轻松”这种事。

  天底下就没那么好的事...要去解决银行的“净息差”下降的问题,就得对应来看:

  “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一头是贷款利率,对应银行的收入;一头是存款利率,对应银行的成本。

  既然贷款利率一直降,银行为了保净息差,会怎么做?

  答案呼之欲出:你的存款利率现在被人盯上了!

  现在大家知道为啥存款利息越来越少了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买房,不背房贷?那也得为别人还不起的房贷买单...

  当然,银行净息差也一直在下降,也就意味着银行没有肆意地降储户的利息

  为啥存款利率没跟随贷款利率同步下降呢?——因为这个事也没那么简单~

  第一,已经存在的存款利率是刚性的。这个是改不了的。

  第二,对于新拉的存款,银行之间会竞争。

  为了抢存款业务“存够多少多少钱入职”这种事听说过吧。不卷的话就拿不到存款,拿不到存款就放不了贷款,恶性循环。

  

  

  而且尤其是对公的活期业务,互相之间会卷利息,比谁的利息高。

  有些地方中小银行为了业绩,甚至把存款利率定在接近4%的水平,一度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的情况,这里的风险可想而知。

  还有微信、支付宝理财们虎视眈眈,这些年对传统银行吸储造成的冲击也不小。

  再者,中美息差维持在高位,“聪明钱外流成美元吃利息”,也就是外币存款利率大幅上涨这件事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卷到最后,一定是小银行先出问题。去年一年有21家地方中小银行倒闭。

  第三,越来越多的活期转定期给银行带来了成本压力

  这几年投资确实难,毕竟股市、楼市那个样子…因为“投资荒”的问题,大家发现到头来不如把钱存个定期吃利息来的踏实,定期存款就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而越来越多的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会加大银行的运营成本。

  

  像前阵子招商银行停止大额存单的新闻,大家听说了吧...

  不要惊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银行的骚操作。

  

  总结来说:很难通过降存款利率的手段,完全抹除贷款利率下降给净息差造成的影响。

  从这些年降息之后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

  这几年MLF一直在降,从2019年的3.3%降到现在的2.5%,下降了0.8%;

  银行的净息差呢?从2019年的2.2%下降到了1.69%,下降了0.51%。

  也就是说,净息差并没有保持稳定,而是随着政策利率MLF的下降而下降。

  

  所以说,还是有点利好的,对于普通人

  以后MLF利率/贷款利率还会降,但降息的压力是一部分转移,而不会是全部转移给存款利率的!

  而净息差给银行业带来的危机,也就是说低利率和低息差这件事,并不是我们独有的,有些国家早就走过这条路了,比如,德国、日本。

  德国吧,它搞成了混业经营;

  日本呢,倒逼了它银行业的出海

  ——抬起头,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05

  最后,说几点:

  1,MLF降,则LPR降,二者高度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息都会随之下降,放出来的水,有助于刺激经济!

  未来的放水方式会更加多元,比如今年的特别国债,大家不借钱,那国家就站出来帮大家花钱刺激经济。

  如果靠利率赚钱配置房产,可以看文章《》‍‍‍‍‍‍‍

  2,放出来的水,流向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而这,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3,银行需要合理的净息差来抵补风险。

  而银行风险比房地产企业爆雷更加需要小心对待的,管理不善,很容易会引发危机。但基于现在的经济形势,银行难受归难受,未来贷款利率肯定还是会降。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4,低息差时代,不要贪图小银行的高息,你惦记他的利息,他惦记你的本金。

  5,如果未来银行存款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你还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吗?

原创不易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网传某银行商贷按揭政策:借款人可以贷到85岁,征信只看最近2年

网传某银行商贷按揭政策:借款人可以贷到85岁,征信只看最近2年

六子吃凉粉
2024-06-04 21:02:37
“铁头”回国后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被问会不会反省,回击:八格牙路

“铁头”回国后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被问会不会反省,回击:八格牙路

不掉线电波
2024-06-04 10:18:56
老百姓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无人关注!骑个破电动车却严加管束?

老百姓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无人关注!骑个破电动车却严加管束?

元爸体育
2024-06-04 22:12:20
乌克兰连续打击俄本土,俄军家属跪在国防部楼前乞求亲人回家

乌克兰连续打击俄本土,俄军家属跪在国防部楼前乞求亲人回家

史政先锋
2024-06-04 21:22:44
他们为什么而战?他们的祖先已经回答

他们为什么而战?他们的祖先已经回答

小刀99
2024-06-04 15:22:51
我防长:若插手台海必粉身碎骨!话音刚落,27家美军火商代表窜台

我防长:若插手台海必粉身碎骨!话音刚落,27家美军火商代表窜台

影孖看世界
2024-06-04 21:12:01
反抗有罪,投降有理

反抗有罪,投降有理

金召点评
2024-06-04 21:26:29
香港茶餐厅立7大规矩,引内地网友不满,港人却说这是“行规”?

香港茶餐厅立7大规矩,引内地网友不满,港人却说这是“行规”?

娱乐圈见解说
2024-06-04 21:50:52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顾礼先生
2024-06-04 15:47:37
真是技不如人?阿波罗登月直播2个多小时,嫦娥6号不直播引质疑

真是技不如人?阿波罗登月直播2个多小时,嫦娥6号不直播引质疑

贾文彬的史书
2024-06-04 20:56:49
最后5公里打疯了!俄军一天战斗冲锋130次:整队士兵死在火海

最后5公里打疯了!俄军一天战斗冲锋130次:整队士兵死在火海

星辰故事屋
2024-06-04 21:04:42
重庆女子长2颗虎牙,相亲8次失败,小伙:主要怕半夜醒来睡不着

重庆女子长2颗虎牙,相亲8次失败,小伙:主要怕半夜醒来睡不着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4-06-04 21:30:50
国足圈定23人名单!4人无缘战泰国:武磊停赛 艾克森搭末班车?

国足圈定23人名单!4人无缘战泰国:武磊停赛 艾克森搭末班车?

念洲
2024-06-05 06:31:02
广东一对聋哑情侣吵架,现场堪比火影对战,男的吵输成表情包了

广东一对聋哑情侣吵架,现场堪比火影对战,男的吵输成表情包了

大苏专栏
2024-06-04 21:46:15
网传长春街头三胎宣传横幅:要想生活奔小康,三胎更比二胎强

网传长春街头三胎宣传横幅:要想生活奔小康,三胎更比二胎强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4 12:16:42
詹姆斯:看着欧文成长我很高兴 但我也很生气自己不再是他搭档了

詹姆斯:看着欧文成长我很高兴 但我也很生气自己不再是他搭档了

直播吧
2024-06-05 00:38:13
周大福停工了?网传通知称:大环境不好,员工开始放假待岗

周大福停工了?网传通知称:大环境不好,员工开始放假待岗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4 20:31:19
全球首次!中国取得史诗级成就!美国遭遇沉重暴击!

全球首次!中国取得史诗级成就!美国遭遇沉重暴击!

一个坏土豆
2024-06-04 19:24:55
网友们亲眼见识了舆论战的打法

网友们亲眼见识了舆论战的打法

清晖有墨
2024-06-05 06:29:07
最缺德的专家出现了!

最缺德的专家出现了!

麦杰逊
2024-06-04 11:53:48
2024-06-05 09:44:49
混知房产
混知房产
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265文章数 14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六年四换帅,茅台到底经历了什么?

头条要闻

贪官花数百万建占地数十亩大院 还未完工自己就落马了

头条要闻

贪官花数百万建占地数十亩大院 还未完工自己就落马了

体育要闻

从英国联赛到NBA,两个美国人相爱相杀

娱乐要闻

杨幂留言为热巴庆生,姐妹情深惹人羡

科技要闻

马斯克把特斯拉5亿美元AI芯片提前调拨给X

汽车要闻

2.0T+云辇-P+天神之眼 方程豹豹8还配软包内装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亲子
艺术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教育要闻

为何有些孩子明明努力了,考试成绩却不好?

亲子要闻

小宝宝过生日结果宝宝竟把手摸蜡烛网友:居然没哭 情绪好稳定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