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勿跑偏

0
分享至


半月谈评论员 姜磊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的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今年十项工作任务之首。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有29个省份提及“新质生产力”。

中央重点部署,各地大力推进。但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需充分认识到,越是具有重要性、迫切感的事业,越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冷静。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无中生有,一哄而上,必须实事求是。 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和实践路径来看,其有明确的定义,内涵、外延清晰。不能忽略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边界,更不能讲空话、喊口号、套概念,随便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往新质生产力上靠,什么菜都往新质生产力这个篮子里装。滥用泛用这一概念,或者跟风投放,不顾实际上马,不仅可能抓不住主要矛盾,更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摆脱浮躁心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忌脱实向虚,盲目追热点,搞泡沫化,要以实体经济作为支撑,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聚变的广阔地域。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之首,但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并存。本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借“元宇宙”概念实施炒作诈骗,6个百亿元级集成电路大项目“烂尾”等乱象。须谨防此类“资本运作”、金融炒作,真正把心思用在科技创新上,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实体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搞一刀切,搞一种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车、江西的航空、河南的盾构、湖北的电子、湖南的重工……仅就中部地区制造业而言,每个省份就有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差别大,即便同一省份,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也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齐步走,套用一个模式,而要充分挖掘本地发展潜能,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口。各地可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推进,各展所长,探索契合自身的模式,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在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商显 MLED 生产线上作业 曾清龙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要以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些传统产业发展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仍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自身也急需用新技术、新硬件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关键看走什么样的路——要放弃走低端低质低效重污染之路,选择走高端高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将传统产业打造成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撒胡椒面”,平均用力,要在产业统筹上下功夫。 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则代表着科技发展新趋势,关乎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但资金投入大、时间周期长、技术迭代升级快,要想突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结合实际通盘考虑,探索三类产业不同的增长方式、发展路径。要科学规划、精准聚焦、分类指导,该发展的发展,该加快的加快,把有限的资源投准、用巧、夯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不能先破后立,而要先立后破。 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一些产业,虽非战略新兴产业,未必“富含新质生产力”,但对我国实现产业协调、充分就业、参与国际竞争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我们在这方面吃过亏,有的地方推动产业转型时,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迁往海外,有的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清算,影响了实打实的就业和民生。未立先破,先破后立,都有可能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立”的基础上推进“破”,及时根据产业和市场发展变化作出调整。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内工作 孙凡越 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获得新质生产力也绝非一蹴而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核心在创新,关键在培育。在这一培育创新过程中,必然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创新规律。与此同时,市场周期、经济环境也会给培育新质生产力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摒弃短期行为,不搞揠苗助长,用心营造鼓励社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保持定力,积极有为,善作善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固根本、立长远的战略之举,需要加速推进促成新质生产力迸发涌现的各项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人力资本占比高、研发阶段时间长、金融支持要求高、营商环境要求高、市场渠道联系紧、政府政策配套细等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为一事之誉、不贪一时之功,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正确指向,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来源:《半月谈》2024年第7期

编辑:孙文豪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张子晴

校对:褚孝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半月谈APP
半月谈APP
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8258文章数 24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