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时,为何当康熙见到12岁的乾隆后,他就决定传位给雍正?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是四子,还是十四子?

都说,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是康熙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但若换个角度看问题便会发现,所谓“康熙之大不幸,却是清廷之大幸”。

不信你瞅晚清时期,自咸丰到同治,再到光绪止于溥仪。这几位,算是没这方面的苦恼了,但清廷如何?不仅成就了慈禧,而且溥仪还最终一生无所出……

因此说来说去,九子夺嫡之所以发生,就在于的那些后代,都十分优秀,这才能掐在一起。所以有人曾戏言:康熙用尽了清廷二百多年的福气。虽说是戏言,却很形象。



比如到了雍正时期,老三弘昼再折腾,也是没法夺走老四弘历,接班人的地位,为何?只因弘历是康熙钦点的,甚至是若没有弘历,雍正能否坐上皇位,都是个未知数。

这可不是小编信口雌黄,而是有根据的,在1929年故宫曾公开过一张,皇家的生辰八字”,如下图。



不必理会那些让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但这些“富贵天然”,“子息极多,寿元高厚”等啥的,都应该能明白,就是说此人:就是老天爷赏饭的皇帝命。那么这人是谁?没错,正是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

那么他这生辰八字,咋会被故宫收录?这就要从乾隆12岁那年说起了……

乾隆12岁时,正处于“九子夺嫡”的晚期,当时八爷虽败了,但十四爷胤禵却异军突起,依旧对雍正处于一种碾压状态。

这种情况哪怕到了清朝灭亡,还余波依在。这就是著名的,是“传位于四子”,还是“传位十四子”的所谓悬案。



其实无论史料,还是推理,都有证据证明,就不存在“传位十四子”之说。最简单的便是“于”这个字,繁体字的写法是“於”。

在新中国成立前,再高明的人也不可能把“十”改为“於”,将“传位十四子”变成“传位于四子”。但在简体字推行开来之后,一个小学生就可以轻松完成。

而且更要命的是,康熙的传位诏书,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成了。就算是能改汉字版的诏书,其他两种文字如何改呢?

所以这个“传位于四子”的背后,无非是还原了“九子夺嫡”晚期时,十四子胤禵对四子雍正的巨大优势罢了。换句话说就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康熙更倾向于传位给胤禵,而非雍正。



二、雍正出招了

那么雍正是如何化解这不利局面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其实展现得比较生动和到位,雍正就用了一招:不争是争,争是不争。

所谓的不争是争,就是凡康熙交代的事,别管多难,多棘手,雍正都竭尽全力去完成,大部分还完成得很漂亮,这是展现自己才能。而非如八爷那样,拉邦结拜,壮大声势。

如此一来,雍正就变成了“孤臣”般的存在。虽场面难看,却让康熙很高兴。毕竟自古以来老皇帝与传位人之间,虽是父子,但更像一对仇敌——如玄武门中的李渊父子,仁寿宫内的杨广父子等等。

老皇帝不服老,还想再多活五百年。太子等得胡子都白了,却还轮不到他当主角?这就是废太子和八爷,最终输掉的原因——他俩事实上,都对康熙形成了威胁!



废太子干了些啥自不必说,八爷那个“八王站在白花下”就是“皇”,让康熙情何以堪?他还不是太子呢,就形成了如此庞大声势,真以为康熙是病猫了吗?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就必然让康熙关注——还是这个儿子好,不但能力强,替我分忧,还对我没威胁。

所谓争是不争,就是雍正争着尽孝,眼见康熙被搞得焦头烂额,雍正觉得必须要让老爸好好放松一下了。于是康熙晚年时,雍正便请康熙到自己府内来赏牡丹。

对此康熙很高兴,所谓父慈子孝,这四个字已经被废太子和八爷搞成了笑话,让康熙都自感丢人。所以,还是我家小四懂事啊。但恐怕此刻的康熙并不知道,雍正就在这时开始出招了……



三、弘历出现了

康熙来到雍正府内,的确是难得的一次放松,雍正也竭尽全力的展现孝顺,康熙则非常满意。

就在这时,雍正提出了一个要求:老爸,自你那两个孙子,弘昼和弘历出生后,您老还没见过呢。如今他俩都十多岁了,要不要喊来,老爸您也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