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胤禩夺位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总结那些值得深思与反省的职场道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康熙的皇四子胤禛从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来的雍正皇帝。

然而,纵观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雍正的登基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一方面,雍正“非嫡非长”,无论是从其生母的出身与级别,还是从其在皇子中的排位顺序来看,似乎他都不具备优势,甚至还有一些劣势存在;另一方面,雍正在皇室宗亲、朝堂大臣以及地方官员中,所获得的支持力量非常的有限,并不具备充足的政治势力扶助。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雍正的登基似乎也是一种“必然”。他能够深谙康熙皇帝内心的想法,紧紧跟随康熙的脚步,极力隐藏自己的“夺嫡”之心的同时,还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现出了勤政严明、积极上进的一面,逐渐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最终在康熙去世后成功继承了皇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雍正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八阿哥胤禩。

虽然他出身卑微,但他却凭借自身后天的努力,培养了卓越的才能,并且积攒了非常高的人气,在“两废皇太子”前后,一跃成为了“夺嫡”的热门人选。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禩无疑触动了康熙内心之中“皇权高度至上”的敏感神经,最终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胤禩为康熙所彻底厌恶,彻底从“九子夺嫡”中出局,再也无法染指皇位。

而在纵览“九子夺嫡”中,雍正与胤禩的得失表现的时候,让我们除了对历史上的皇权斗争的残酷与激烈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外,也可从其中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一番深刻的职场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表现很重要,但是表现过了头那只能是适得其反。

职场中的上司,都喜欢能够做出成绩的下属,毕竟这会给整个公司或者部门、团队带来效益与荣耀。可是,当这些表现积极且有所成绩的员工,一旦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就会犯下两个非常致命的错误,第一是“越俎代庖”,第二便是“功高震主”,虽然自身可以是风头出尽,却难免也会将自身陷入非常负面的状态之下,尤其会让一些上司感到不快。

回顾“九子夺嫡”中的八阿哥胤禩,他便是犯了这样一个职场中的许多有着很强能力的人犯下的错误,因为表现的太过,将康熙置于了非常尴尬的处境之下,进而使得康熙对其有了极大的不满。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之后,胤禩在署理内务府事务时期间,所犯下的一个明显“错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清朝时期最为重要的内廷管理部门,内务府一直都是由皇帝最为信任的皇子、兄弟或者大臣进行统领。在康熙“一废皇太子”之前,内务府便是一直由太子胤礽来管理的,并且由胤礽奶妈的丈夫凌普来担任内务府总管之职。

可尽管如此,康熙并不希望胤礽籍此来结交朋党势力。

早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时候,胤礽就公然违背禁令,擅自在府中接见内务府中下级官吏,包括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等人,进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与太子有过交往的内务府这些官员们或被康熙下令处死,或被治罪。可以说这一举动将康熙的态度已经表现的非常的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并且剥夺了其管理内务府的职能,其亲信凌普也被康熙罢免。

与此同时,康熙安排八阿哥胤禩,接管了统领内务府的差事,可以说,此时的康熙对于胤禩还是非常的信任的。

当然,康熙这样的安排,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康熙希望借由八阿哥胤禩,对内务府之中,胤礽的党羽势力进行清理,进而排除内廷管理的不安定因素,维系康熙本人自身的安危。另一方面,则是康熙希望胤禩能对内务府进行整顿,从而让内务府在管理上能够焕然一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八阿哥胤禩的做法却让康熙非常地失望。

在接管内务府的工作后,胤禩不仅没有对内务府的各级人员进行有效的排查、清理、撤换和调整,反而对所有人都极尽安抚,甚至还向康熙皇帝请旨,希望对内务府的人员进行褒奖。

康熙皇帝瞬间明白,胤禩这是在明显的在借由职权之便,邀买人心,这无疑引起了此时已是非常敏感的康熙皇帝的极度不满。

而这样的行为和事情对于胤禩来说,并不是孤例,在此之前,胤禩就在多次表现出了自己宽和的一面,甚至有几次是抢在康熙之前,提前施以了恩德,反而让康熙是不知所措。

于是,愤怒的康熙对于胤禩产生了产生消极的印象:

“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八阿哥胤禩这样的行为,只能用“聪明反被聪明误”来形容,本来想的是用积极正面的表现来为自己“加分”,结果表现的太“过”,反而抢走了所有的风头,甚至光芒都遮蔽住了康熙皇帝本人。

所以,这个时候同样想要得到了名望,同样想要通过获取好的名声来维系自身统治根基的康熙皇帝来说,对于胤禩的厌恶之情,也就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支持的人太多,有时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人气,在职场中绝对是一把“双刃剑”的存在,它在带来极高声望与关注度的同时,也带给了其他人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团队的领导或者上司来说,自己的下属人气过高,以至于其他的属员都紧紧围绕在他的身边,这对于领导的权威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挑衅,甚至还会让人切实感受到了紧迫感与威胁感。

也正是因为如此,“九子夺嫡”中,八阿哥胤禩过高的“人气”非但没有成为其优势,反而成为其为康熙所厌恶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胤禩,生母为辛者库出生的良妃卫氏,可以说是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为卑贱的。然而,并不高贵的出身非但没有让胤禩得过且过般的安于现状,反而选择了奋发图强,希望改变自己以及生母家族的现状。

于是,胤禩勤勉好学,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用非常宽和、仁德的态度来对人对事,赢得了包括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众康熙皇子的拥护。与此同时,朝中绝大多数官员也纷纷站在了胤禩一边,这其中就包括了安亲王岳乐、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纳兰揆叙、王鸿绪等一众有着极高权势与地位的满汉官员与宗室王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之后,面对皇子间日益激烈的争斗,希望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以平息复杂的局面,于是他专门组织了一次“御前会议”,希望朝臣们能够扶保胤礽,以正国本,为自己复立胤礽提供舆论的基础。

然而,令康熙感到极度失望的是,所有参加御前会议的官员们,在明知康熙想要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情况下,依旧选择让八阿哥胤禩成为太子,完全无视康熙皇帝的主张,以至于康熙皇帝不得不“自食其言”的说道: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

他希望以此重新引导官员们支持自己复立胤礽的主张,可包括阿灵阿、鄂伦岱、纳兰揆叙、王鸿绪等在内的朝臣们,则继续坚持己见,扶保八阿哥胤禩,让康熙深感气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此时的胤禩的“人气”已经凌驾于康熙皇帝之上,就连康熙皇帝都不得不感慨“是又出一皇太子矣”,以暗示群臣紧密围绕着八阿哥胤禩以至于敢“无视”康熙皇帝的本人的想法。此时的康熙皇帝身体康健,并未展现出病态,而官员们却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扶保、拥立新君,此情此景,康熙皇帝的心中会做何感想?他能对胤禩有好印象么?想必答案已经是你我心知肚明的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急功近利,最容易造成的便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局面。

急功近利,是不少下属,特别是职场新人非常容易犯的错误,由于说话以及做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性与目的性,甚至将自己内心的对于权力、地位、名望、利益的渴望过于明显的表现出来,必然会引发领导或者上司的不满,尽管在整个过程中,这些人的表现是非常的积极,但最终的结果以及收获到的评价,却恰恰是适得其反。

而八阿哥胤禩,却先后在康熙两次废黜皇太子胤礽前后,都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一面,进而让康熙对其深感厌恶,尤其是康熙“二废皇太子”后,胤禩的愚蠢行为更是将其推向了深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终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并将胤礽永久性的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

“皇太子胤礽复立以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断非可托付祖宗弘业之人,故予拘执看守。”

前文中也说到了,“一废皇太子”之后,朝堂上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并积极扶保其成为新的太子。而这一次,胤禩似乎又看到了自己被册封为储君的机会,于是他带着一种稳操胜券,甚至是有一点幸灾乐祸的状态,主动找到了康熙皇帝:

“我今如何行走,情愿卧病不起。”

这对于康熙来说,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炫耀,目的就是要告诉康熙,如果再询问朝臣们的意见,那么他必然会依旧赢得绝大多数的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