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赐给胤祥一块玉佩,却也埋下将其圈禁十年的伏笔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雍正王朝》之所以被奉为中国影视作品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一众“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以及环环相扣的剧情之外,贯穿整个剧情之中的那些细思极恐、耐人寻味的细节内容,同样是这部电视剧为广大观众所认可与推崇的重要原因。而也正是这些精彩且经典的细节,在让观众有如同历史再现、身临其境的感受的同时,就此对于人生经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思考,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怀。这并不是对于《雍正王朝》这部经典影视作品人云亦云般的刻意迎合,也不是漫无方向的偏执追捧,而是透过一个个剧情细节得出的真实感悟。

这其中就包括康熙通过张五哥赐予十三阿哥胤祥一块玉佩这样一处简单的细节,透过此处,除了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整部剧作深厚底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每位角色心中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感情交织,进而大呼过瘾、拍案叫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对于十三阿哥胤祥没有“恨”,有的只是“爱”。

康熙皇帝与众位皇子在热河秋闱,但却发生了太子胤礽“阴谋造反”,凌普手持“太子手谕”包围康熙行宫的事情,让整个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同时将与胤礽在整个事件期间共同“消失”的十三阿哥胤祥一并拿下囚禁了起来。

然而,这样的举动可以说是康熙不得已而为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康熙这是为了维系当前局势稳定的需要。

此时的康熙已经发现策动凌普调兵的 “太子手谕”确系伪造,太子胤礽与十三阿哥胤祥也确属无辜,然而康熙却不能对此事进行彻查,原因就在于此事的局势尚不稳定,有牵连到军队,尤其是凌普等人,很有可能在惊恐之余,将“假兵变”搞成了“真兵变”,那么局势也就此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为了局势稳定的需要,只能暂时性将责任推卸在胤礽和胤祥身上。

另一方面,则是康熙为了安稳住其他皇子。

当康熙发现这份太子调兵的手谕为假时,必然会想到此事与其他皇子有关,是其他皇子故意的构陷从而使得胤礽被废黜皇太子之位,从而有人可以取而代之。而在“兵变”发生后,胤礽果然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疯狂的攻击,与其相伴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同样受到了弹劾。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康熙如果对胤礽与胤祥进行“平反”与袒护,那么其他皇子必然会找寻新的理由进行攻伐,反而会制造新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康熙也只能是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这两个儿子,以换的其他皇子,特别是“八爷党”一众皇子的安稳。

由此可见,虽然康熙名义上将胤祥以“谋逆从犯”的理由对其进行处分,并将其囚禁,但实际上,康熙内心之中还是非常喜爱和疼爱自己的这个儿子的,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安排人为其送去了菜食与火盆,在众人面前也对胤祥“有情有义”大加赞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之后,康熙将胤祥安排关在了理藩院,这更加体现了康熙对于胤祥的关爱。

一来,十三阿哥胤祥嫉恶如仇、生性仗义,而此时朝堂上正在进行的是“百官举荐新太子”的事情,康熙也担心胤祥会再度卷入其中,或者为人所利用,在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时候将更加的难以收场。

二来,热河一事让胤祥被牢牢的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而此时太子胤礽并未彻底倒台,其反对者更是仍未死心,所以康熙也担心胤祥受到这些人的排挤与打压,进而用这样囚禁的方式将其保护了起来。

三来,康熙没有按照制度将其如同大阿哥胤禔那样,关在宗人府,也是希望不过分扩大事情的影响,也不过分的上纲上线,为胤祥“定罪”,进而为随时将其赦免放出做好铺垫。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颇为用心的安排,只不过,朝臣中也就只有佟国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于是这才安排隆科多前往理藩院伺候,为的就是以此拉拢与雍正以及胤祥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赦免放出胤祥,既是给张五哥“面子”,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

“百官举荐新太子”在朝堂上如火如荼的展开,八阿哥胤禩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拥有了极高的声望,看似已经是“稳操胜券”了。

这个时候的康熙向张五哥进行了一番询问,而张五哥的回答可以说是直击康熙的内心,或者说,是与康熙心中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康熙:“哦,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 ”
张五哥:“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当太子。”
康熙:“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张五哥:“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张五哥:“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朕要的就是真话,比如说王掞,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说的是真话,朕不难为他。你今天敢对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张五哥的几句回答, 让康熙感到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康熙对于“举荐新太子”的思考。

正如张五哥所说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他看来最好,但是并不是来做太子的最为合适人员,因为十三阿哥的性格并不能让他成为一国之君,如果真的是这样安排,不仅会害了胤祥,甚至会害了整个国家。

相对应的是,康熙也深刻的认识到,胤礽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问题,所以他并不是皇子中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他却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一方面,胤礽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已定,再加上他的身份之高贵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就让胤礽存在了天然的法理性优势;另一方面,胤礽凝聚了康熙半生的心血和希望,康熙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所以于情于理,胤礽都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张五哥说自己说的是真话的同时,也映射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说的都是“假话”,他们之所以如此为的便是获取政治利益,而并不是出于真心或者忠孝礼仪,这一点也为康熙所认同。毕竟康熙背负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他要看的是自己的内心所想,而不是官员们的意见。

可见张五哥的一番话,是实实在在地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而张五哥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适时的为他的“恩人”十三阿哥胤祥进行了求情,希望康熙能够将其放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干脆赏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作为一国之君,同意了张五哥的请求,给了一名侍卫面子,必然是天大的面子,毕竟皇帝就是“天子”,这个“天大的面子”绝对不算是夸张。

而康熙让张五哥放出胤祥的时候,还特意将一块玉佩送给了胤祥,可以说,康熙也就将自己全部的话语寄托这块玉佩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块玉佩,尽显康熙对于胤祥的期望与嘱托。

“玉”,在《说文》的释义为“石之美者”,与之相伴而生的“玉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玉”所代表的精神与气节,也受到了一贯的追捧与推崇。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