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去年两会的全新改革方案,要求机关单位对人员编制进行百分之五的精简。
而这项规划方案正是网友们讨论的“清退令”!
而这项规划会在2024年真正的全面实施吗?对于无编制人员会做到100%清退吗?
清理编外人员的原因及利好
政府在2023年出台了清理编外人员的政策,这项政策不仅旨在减轻财政支出压力,更是为了优化编制结构,推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
以2022年数据为例,全国各级政府用于编外人员的支出约为7800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6.2%,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节省这部分"冗余"开支,将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为政府提供更多资金用于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支出。
多年来,编外用工一直存在编制外、权责不明的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将编外人员大量使用在机构正式编制岗位上,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还有的地方滥用编外人员,将其派遣从事与其职责无关的工作,造成严重的机构功能扭曲。
通过清退部分编外人员,优化干部职工结构,提高内设机构精干效能,无疑可以为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条件。更进一步说,这种变革还将推动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人才迭代和优化配置。
现如今,编制内公务员岗位门槛越来越高,如果继续保留大量编外人员,将使享有"铁饭碗"的公务员队伍长期滞涨。清退一批编外人员后,就能为应届毕业生和其他有为青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而新鲜血液的加入必将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新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让服务质量和政府公信力得到全面提升,从全局高度来看,这一艰难决断是完全值得的。
编外人员的定义及现状
在我国,编外人员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的事业编制,但却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辅警、环卫工人、医院的护工等,无一不是编外人员的代表。
而基层编外人员在全国有数百万人。他们虽然没有编制,但是默默维护着城市的安全和环境卫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一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祥和有序。
可长时间以来,编外人员的地位一直都处于尴尬的阶段,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但待遇和发展总是不及编制内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
而且编外人员收入低福利待遇少,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还没有什么晋升空间,这些原因也让他们为这份职业的前景堪忧,甚至有些人都选择了换工作。
而更为不好的是,编外人员的队伍还在不断增加,可实际上国家需要用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数量已超过660万人,占总人数的31%,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而这其中就有一些“混日子”的人员,他们对工作不负责任,还吃着国家给他们带来的福利,甚至有的都是走后门进来的,只为了有个编外职位拿着国家的工资。
种种弊端,让人们对编外人员的印象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在广大编外人员中,大多数人都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力量"。现在这支基础力量却面临着生存危机...
清退编外人员的具体措施
在福建永春县,采取了具体的清退措施,明确了清退范围和标准,体现了按照"渐进式、分类别"的原则执行的总体方针。
根据规定,将清退以下编外人员:一是服务窗口使用的编外人员;二是超过编制10%以上的人员;三是已有正式补充人员的岗位;四是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的编外人员。
这些清退措施突显了对不同群体区别化对待的政策导向。对于在编内服务多年且业务能力较强的老编外员工,可能会继续留用;而那些游手好闲、徒具其名的"混日子"者,则将被毫不留情地清退。
而这次清退的不仅仅是一次无情且公正的“大扫除”,更是在铲除那些在编外队伍中不务正业,徒有虚名的“蛀虫”。
除了福建省,其他地区如黑龙江哈尔滨、湖北十堰、云南楚雄等多地近期也陆续出台了类似的清退措施,总体都遵循了上述"渐进式分类别"的基本导向。
这些清理对象的分类清晰,体现了对编制外人员的规范和清理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以确保边界分明、合理高效的管理。
对于必须遣散的编外人员,也制定了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多种渠道为失业编外人员提供再就业信息;二是开设针对编外人员的免费技能培训课程;三是提供一定的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支持。
不过,从现有情况看,这些帮扶措施的实际成效并不太理想。很多被遣散的编外人员在经济上遭受了沉重打击,生活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普遍存在再就业困难的问题,一些人不得不领取低保度日。
而其中就有一位37岁的编外档案管理员,在广东某机关工作了16年之久。当年她能进入这个单位,家人曾引以为荣。没想到一纸遣散令下来,她只获得了区区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随后一度陷入了失业和低保的困境。
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很多遣散的编外人员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创业资金缺乏……
这一个个"拦路虎"令他们陷入暂时的困顿。
编外人员清退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全局来看,清理编外人员无疑是一项应有之义。但就个人而言,这些被遣散的群体确实付出了沉重代价,值得我们给予理解和同情。
但是在过去疫情影响下,不少行业的效益都不是很好,大部分都大裁员还有的企业直接是倒闭关门了,而这些因素也让那些被清退的编外人员在就业之路上更加艰辛。
虽然说各个政府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及多重政策扶持,可是面临清退的人员之多。
政策也是很难到做面面俱到,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政府还需强化再就业指导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和就业信息发布,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对于有创业意愿的编外人员,政府也应给予更多的创业扶持,比如优化创业补贴发放标准、缓解融资难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等,真正帮助他们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社会各界也要体谅这些群体的特殊处境,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帮助。比如行业协会可以发起专项公益活动,号召企业多向这些群体开放就业岗位,就业机构也可以通过组织招聘会等方式,为失业编外人员搭建同行业、同城市的就业平台。
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位发力,通力 合作,才能为他们重新求得一个好去处,让这支"基础力量"不至于就此中断,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冲击。
无论如何,"编外人员"终将只是一个过渡性,他们将重新就业,过上平稳安康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期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