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为何没有继承皇位?全因他急功近利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惠帝刘盈驾崩。

汉惠帝去世后,势单力薄的吕后先后立刘盈之子刘恭、刘弘为帝,鉴于皇帝年幼,吕后便临朝称制。为了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对付朝中权臣,吕后在称制的同时,又开始大量封王封侯。所封的王侯中,既有刘家人,也有吕家人。事实上,在吕后的心中,她只想大权独揽或者在朝堂中壮大吕氏一族的势力,给刘家人封王只是为了堵住朝中一些人的嘴。

于是,在具体的封王操作上,吕后看似很大方地为刘家人封了四个王,给吕家人封了三个王。但是,在封给刘氏的四王中,封给他们的都是小国,这四王分别是淮阳王刘彊、常山王刘不疑、济川王刘太、琅琊王刘泽。这四国的前后七王,都是惠帝与宫女所生,还都是小孩子,啥也不懂。唯一的成年人只有琅琊王刘泽,但刘泽却效忠于吕后。



而吕后所封的吕氏三王中,却个个都是大国,在朝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他们分别是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这三个大国原本都封给了刘邦的儿子,但在刘邦去世后,他的这几个儿子都被吕后一一害死。他们死后,吕后便将大国夺过来封给了自家人,装模作样地给刘家人封给了几个小国。

吕后自以为她的这一招很高明,可刘家人都不是傻子,吕后如此偏心的行为,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吕后想要大权独揽,从而将刘家人排斥在朝堂之外。

做完这一切的吕后或许不会想到,她的这一行为将为吕氏一族招来灭族之祸。从她做完这一切开始,一场腥风血雨便开始在未央宫的上空酝酿。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后病逝。

吕后刚刚去世,一场酝酿已久的政变就发生了。吕家和刘家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这个导火索终于随着吕后的去世被点燃了,最终演变成了一桩惊天血案,而吕家人在朝中的势力也将随着这场政变而烟消云散。



事实上,对于这场政变,身为政治家的吕后早已有所察觉,可那时的她尚且压得住,她怕的是她死后,她的所作所为肯定会招致一些人的报复。于是,在她临终前,他就叫来梁王吕产和赵王吕禄,让这两人掌握军政大权,吕禄掌握北军,吕产掌握南军,守卫皇宫,以防政变。

毫无疑问,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吕后的政治嗅觉是灵敏的。可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在吕后死后,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把带血的屠刀正在向吕氏一族砍来。

第一个跳出来发难的,是吕禄的女婿刘章。作为吕禄的女婿,吕后对刘章不薄,在第一次封侯的名单中,刘章被封为朱虚侯。他的弟弟刘兴居,也在后来被封为东牟侯。按理来说,吕后对刘章兄弟俩不薄,可为什么刘章要在吕后死后,第一个跳出来发难呢?

原因就是,刘章除了是吕禄的女婿之外,还是前任齐王刘肥的儿子,现任齐王刘襄的弟弟。作为刘邦的儿子,刘肥在刘邦死后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吕后势力太过庞大,刘肥曾差一点被吕后杀掉,最后靠献出城阳郡才保住性命。刘襄上任后,吕后又变本加厉,又进一步割走了济南郡和琅琊郡。这对于刘襄来说,可谓是憋屈到了极点,可他又拿吕后没有办法,这一口恶气只能暂时忍着。

刘襄憋屈,其弟刘章自然也憋屈。于是,吕后的死成了刘家和吕家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更重要的是,刘章想借此事拥立刘襄为帝。当时惠帝刘盈已死,现任少帝刘弘来历不明。此时拥立刘邦的长孙刘襄为帝,名正言顺。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刘章派人联络刘襄,希望他出兵讨伐吕氏,他自己则和弟弟刘兴居在京师为内应。接到刘章的来信后,齐王刘襄也没有多加考虑,便立刻树起义旗,以“入诛不当为王者”,正式出兵讨吕。

外有刘襄来势汹汹,内有刘章作为内应。此时,少帝刘弘和手握兵权的吕产和吕禄方寸大乱,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办!政治斗争中,犹豫往往是致命的,就在吕产和吕禄愣神之际,有人对他们果断出手了。

他们分别是时任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

这两位大佬一出手,缺乏政治经验的吕产和吕禄又哪里会是他们的对手!这一交手,便注定了吕氏一族的败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