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的皇位传承,没有秩序:历史中的王位争夺与政治混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父子、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在福利国家才是合适的。在乱世,皇帝的继承永远遵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律,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

559 年 10 月 10 日,年仅 31 岁的北齐皇帝高洋在酒后终于要拼死一战,为了发展北齐的势力,高洋后来似乎早有预感,他的弟弟常山王死在了高俨的面前:"你要想占据皇位,就让老夫路过这个世界吧"。

高洋死后,15 岁的高殷登基。

这次皇位更迭实质上是汉军与鲜卑军之间的较量,鲜卑军获胜后,汉朝皇帝高殷不得不放弃汉军代表的地位。但是,即使没有发生胡汉之争,高殷也不可能坐上皇位,因为北齐没有人会支持一个没有军功、没有威望的少年,更何况这个少年和鲜卑一系在北齐仍然不和。



因此,高殷被废后,常山王高演顺利登上王位,561 年高演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弟弟常广王高湛。

高阳、高燕、高战之所以变态,其实是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洋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男人,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经不起压力。所以,即使高演已经不可能登上皇位,现实也会对高演进行筛选。

高演打败杨传后进宫请罪,禁军虽然害怕,但还是支持高演:"臣能给叔父天子之位,何况臣是汉臣,只求叔父饶我一命。"

这样的品质不适合在乱世中生存,难怪高阳生前说:"我这孩子从来不跟我"。



南朝时期,公元 566 年,陈文帝陈蒨去世,享年四十五岁,长子陈伯宗继位。

与北齐一样,陈蒨死后,南朝立即分裂为两派:以尚书仆射、武平侯孔奂、太常卿刘士奇为首的保皇派和以安成王陈顼为首的先知派。

南陈内部分裂的原因是,陈文帝年幼,缺乏军功和威望,而陈顼在其兄陈文帝之后建功立业,在权力上能够接近皇权。

双方的第一次冲突源于刘适之歪曲圣旨,将陈顼送出国境,陈顼忽略了这一点,随后以刘适之歪曲圣旨为由逼迫刘适之自杀。

后来,陈旭以开会为名,将韩子高、支中举骗到尚书省,将他们逮捕,并判处死刑。



568 年,陈顼代表太后废黜陈伯宗的临海王之位,改立陈宣帝。

是的,陈伯宗的劣势在于年轻,没有军功和威望的优势。想想看,陈霸先死后,他的儿子陈昌虽然顺利登上了皇位,但并不稳定,因为对内有南陈、宗室、豪强土官想要皇位,对外有北齐、北周、西凉等国步步紧逼;陈昌的能力和威望不足以应对变化了的局势,只有陈蒨的军功才能让他如愿以偿。

我们怎么能说,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开国皇帝死后,继任者如果没有服过兵役,就会面临来自军事院校的压力呢?

汉惠帝看不惯大臣曹参整天喝酒不务正业,曹参直接怼刘盈的节奏:"陛下御下无事,臣来处理外事"。

曹参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军事胜利和威望消灭刘英。

李世民之所以和太子李建成两面敌对,最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李世民有军功,李建成有皇帝李渊的支持,即使他是太子,能力也不差,但还是碰不到皇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