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病重,宰相吕端悄悄送走“大渐”两个字,确保宋真宗登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窃取了后周的江山,建立宋朝。赵匡胤登基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控荆湖、灭川蜀、定江南。结束了中原地区70的战乱。明太祖朱元璋曾评价赵匡胤:

“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在历史长河中,赵匡胤算是一位英雄。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赵匡胤的死亡非常离奇。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50岁的赵匡胤生病。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入宫,第二日清晨,赵匡胤突然病逝,皇位由赵光义继承,是为宋太宗。因为当天夜里有人遥遥看见赵光义在烛光下离席逃避,又听见有斧击柱子的声音,因此后人称此事件为“烛影斧声”,当天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历史之谜。



巧合的是,21年后,赵光义驾崩时,宋朝皇位传承又一次发生波折。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宰相吕端,吕端用自己谨慎的态度,粉碎了这次阴谋。



毛主席曾有句话叫“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能很好地概括吕端的性格特点。平时不注重小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小心谨慎,坚守底线。吕端的父亲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兵部侍郎,后来投奔赵匡胤。赵匡胤登基后,吕端袭承父亲千牛备身的职位,曾在基层磨炼多年。赵光义登基后,吕端升为开封府判官,而此时担任开封府尹的人是赵光义的三弟、齐王赵廷美



赵光义登基后,因为顾及“兄终弟及”的说法,对弟弟赵廷美充满猜忌。公元979年,赵光义想利用亲征北汉的机会,让赵廷美留守开封监国,故意给赵廷美一个破绽,以寻求机会打压赵廷美。圣旨颁布后,齐王府的幕僚们欢欣鼓舞,认为赵廷美的机会到了。然而,吕端和赵廷美是开封府的同僚,因此提醒赵廷美:

“陛下在外征战,齐王殿下应当跟随陛下出征,若你留在开封,非常不合时宜。”

赵廷美一听,恍然大悟,他若留在开封,必然大难临头,于是立即上奏请求随军出征。



此事过后,赵光义渐渐发现吕端是个人才,便一路提拔,不久提拔为参知政事,后来提拔为宰相,和寇准同列。此时吕端已经60岁,人虽老迈,但思维却十分敏捷。

最初,赵光义让吕端寇准轮流执掌相印,后来逐渐发现吕端的能力在寇准之上,于是便推吕端为首,寇准为次。



公元997年二月,宋太宗赵光义病危,宦官王继恩等人认为,若太子赵恒登基,他们没有拥立之功,不如改立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于是联合李皇后企图发动政变,以废黜太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