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心学实战:如何快速结交人脉?这类人不设防,值得交往

分享至

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如何快速结交人脉?从曾国藩刚刚进入京城的心学实战方法来看,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心理不设防,值得交往。

这类人就是同乡。不过,在和同乡的交往中,有很多技巧,否则,随着了解加深,你的弱点暴露后,就很容易被同乡坑害,处于被动局面。下面,我们结合曾国藩的心学实战案例,详细剖析他的方法,看他是如何借助同乡的力量,走上一条成功之路的。

曾国藩28岁进入翰林院实习三年期满后,30岁正式成为翰林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曾国藩刚刚进入京城的这段时期来看,他所交往的人员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他的湖南同乡。曾国藩的这个方法,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在使用,我们看各地成立的各种异地商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同乡之间交往、关照。



前面我们提到,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他想成为一个好官,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在举目无亲的京城,曾国藩要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同乡关系。

同乡由于地域、生活习俗、语言等相同或相近,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彼此,而且,在交往时,往往比较真诚。

我们来看曾国藩的具体实施方法,一共包括两点,其中的第二点是打造自己影响力的关键环节,一定要了解。

第一点:以认识同乡为基础,可以快速积累人脉。

曾国藩进入京城时,条件并没有我们今天这样好,可以租房子住,他是住在湖南会馆中。清朝时期,各省在京城的名士,为了方便同乡联系和交流,都会捐银子修建同乡会馆,方便进京赶考的学子落脚。

由于有人赞助,会馆的收费都非常低。曾国藩前两次进京赶考,也是住在湖南会馆,后来考中进士后,就一直住在会馆中,整整住了6年后,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他获得升迁,成为翰林院一名从五品侍讲后,才开门立府,搬到内碾儿胡同一个四合院中居住。

这段时期,曾国藩的主要交往对象都是同乡,如后来成为他主要帮手的胡林翼,也是住在湖南会馆中。当时的胡林翼,地位也不高,是翰林院从八品典薄。这期间,曾国藩对胡林翼有了充分了解。



通过同乡关系,曾国藩也认识了很多外省在京的文人,如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浙江人邵懿辰(后成为清朝的目录学家、文学家),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江苏人梅曾亮(后官至户部郎中、清代散文家),国子监正八品、湖北人刘传萤(后官至国子监学政)等等。

随着认识的人不断增多后,曾国藩感慨: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

从曾国藩这段时间所交朋友的结构来看,他虽然得以快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这些人都和他一样,地位低微。也就是说,这些人,除了和曾国藩谈论诗词以及空谈天下大事外,对他的帮助并不大。

如何才能有效利用人脉资源,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才是人际交往中需要去探讨的问题。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有效利用人脉,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呢?下面,我们接着来看第二点,非常重要,全是曾国藩结交人脉资源的操作方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