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中办找李敏谈及毛主席遗产,李敏哽咽: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份

分享至

  • 前言

在李敏的记忆里,爸爸时常告诫她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对此李敏牢记在心。由于李敏这个名字与毛主席不同姓,再加上有意隐瞒,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不知道李敏与毛主席的关系。

1981年,在毛主席逝世5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找到李敏,了解了她的生活情况,并且谈到了毛主席的遗产。对此,李敏哽咽着说:

“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要爸爸要给我的那份。”



那么,李敏为何会这么说?毛主席留给李敏的又是什么呢?

  • 与父母聚少离多

1936年,贺子珍在陕西保安的一个窑洞里生下了李敏。

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家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即使贺子珍怀着孕,也没补充什么营养,所以孩子一生下来就十分瘦弱。邓颖超将刚出生的小宝宝包起来,看着宝宝瘦弱的样子,她心中心疼极了,不禁感慨道:小宝宝是个娇娇女。

刚进屋的毛泽东听到“娇娇”这个词,便想到了《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净如芙蓉”一句,于是小宝宝就有了娇娇这个乳名。

即使后来娇娇又取了个大名——李敏,但毛泽东还是更喜欢叫她娇娇。



当时,毛泽东和贺子珍一心扑在革命上,夫妻俩跟其他许多革命夫妻一样,把孩子寄养在陕北的老乡家中。就这样,才4个月大的小娇娇就被迫和父母分开了。

革命时期有很多孩子都和娇娇一样,幸运的话能被父母接回身边,不幸的话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

1937年9月,贺子珍要去苏联治病,路途遥遥,带着孩子十分不方便,就将娇娇留给毛泽东照顾,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往苏联的列车。

而毛泽东当时忙于革命,难以十分细致地照顾娇娇,所以小娇娇暂时就被安置在了保育院。

保育院有很多孩子,每到礼拜天节假日,娇娇总是牵着保育院阿姨的手,看着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跟着爸爸妈妈回家。小小年纪的娇娇不知道什么是家,记忆里爸爸也没有去接她回过家。她不知道的是,爸爸就住在离保育院不远的杨家岭。

后来李敏在回忆起保育院的生活时,说过一句让任何人听了都感到心酸与心疼的话:

“那时,我是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在贺子珍刚去苏联的那段日子里,毛泽东知道贺子珍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尤其是得知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廖瓦,在苏联的保育院因病去世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他料想贺子珍此时也一定很痛苦,有心想要安慰帮助她,却鞭长莫及。

1941年1月,毛泽东为了让远在异国他乡的贺子珍能有家人陪伴,便将娇娇送了过去,希望有女儿陪在身边,贺子珍的生活有个盼头。就这样,娇娇到了妈妈贺子珍的身边。

有女儿陪伴,贺子珍的精神好了许多。



可这样平静幸福的时光才过了短短5个月,就被战争打破了。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儿童医院搬迁到伊万诺夫城,贺子珍也带着女儿娇娇一起去了那里。瘦小的娇娇无法适应苏联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天气,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很快就患上了肺炎,就连医生都说娇娇救不活了。

可怜贺子珍才刚刚失去廖瓦,她无法再次承受失去女儿娇娇的痛苦。医生不救,那就她自己照顾。于是贺子珍在工作之余拼命赚钱,给娇娇买药、买吃的,悉心照顾娇娇。

许是上天都可怜这对母女,娇娇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



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娇娇需要被送去保育院,但贺子珍说什么都不愿意将娇娇送去。保育院的人看贺子珍这么轴,竟然诬陷她精神有问题,贺子珍因此被强行关进了疯人院。

这一关便是6年。

刚刚大病初愈的娇娇再一次失去了母亲的陪伴,她被送到国际儿童院,又一次过起了孤儿般的生活。一直到1947年贺子珍在王稼祥的帮助下从疯人院出来,母女俩才终于团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