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韦贤妃,身为原配却屈居妾室之下,活得通透终成后宫之主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提示:本文基于史料,揭开了韦贤妃是德宗原配的身份,并结合史书上细节对韦氏为何被降嫡做出了推断,再加上对韦贤妃生平事迹的叙述,篇幅达4600余字,不喜欢长文的文友慎入慎入!)

唐朝有一位名气很大、出身极高的太后,她就是七代五尊的郭太后,她是升平公主之女,兴唐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如此华贵的出身也难免有遗憾,那就是她明明是丈夫李纯的原配,可是在丈夫登基后没能封后,其实郭太后看看她原本的太婆婆韦贤妃的经历就应该宽慰了,她比起韦贤妃还是要幸运得多。



唐德宗李适画像

在两唐书和《唐会要》等唐代史料中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唐穆宗及以后的唐朝皇帝就没有任何关于原配的记载了,可在这之前,唐德宗李适的原配是谁竟然在这些史料中也没有记录,这就不寻常了,因为李适之父李豫和儿子李诵、孙子李纯都有关于原配的记载,何以单单漏掉他呢?笔者是万分不解,于是查找各种史料,依旧没有所得。偶然在《陕西通志》发现了一点线索,进而在《全唐文》中找到了大诗人白居易撰写了一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揭开了德宗年间的一些宫闱之事,读来倒让人颇为感慨。

父祖皆驸马,出身豪门大族的李适元妃

说起来,郭太后与这位名义上的太婆婆还真是很像,二人都是公主之女,二人的外祖母都是皇帝的原配又因故都没有追封为后。韦氏虽然没有郭子仪那样的牛人当爷爷,可是她的爷爷韦濯与她爹韦会一样,都是驸马爷。

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濯即韦皇后从祖弟,以卫尉少卿诛,更嫁太府卿崔铣。—《新唐书▪公主传》



演员贾妮饰演的韦皇后

其实,说起韦氏女子,唐朝最出名的还是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而韦贤妃之所以能出世就和这位远房堂姑祖母有着密切的关系。韦贤妃的祖母是唐中宗李显的庶女定安公主,公主的元夫王同皎乃是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因不满韦皇后和武三思专权,密谋诛杀武三思,事泄被杀。公主因此守寡,没多久,嫡母韦皇后就把她嫁给了韦濯,这个韦濯乃是韦皇后的远房堂弟,真是论起来,定安公主还要叫一声堂舅,二人婚后生育了儿子韦会。

历史没有记载韦会的出生年,但定安公主元夫死于神龙二年(706年),韦濯于唐隆政变(发生在710年)中被诛杀,如此可以推测韦会大约出生在707—711年(不排除遗腹子),为什么一定要提一下韦会的出生年呢?想必大家也想到了,这个韦会就是韦贤妃的父亲,而贤妃之母乃是肃宗李亨的女儿永穆公主(出嫁时还只是郡主),李亨出生在景云二年(711年),也就是说,李亨这个女婿可比他自己年纪都大。



太子惧,上表自理,言与妃情义不睦,请离婚,玄宗慰抚之,听离。妃遂削发被尼服,居禁中佛舍。—《旧唐书▪后妃传》

影视剧中的韦妃(贤妃外祖母)

永穆乃是李亨的原配韦妃所生,这个韦妃也算是韦会的远亲(很远很远),因为后来李林甫诬陷韦妃之兄韦坚,李亨不得不与妻子离异,最终也没有追封皇后。但永穆是嫡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韦会的年龄来看,永穆嫁过去应该是作为继室,二人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这女儿就是后来的韦贤妃。如此看来,韦贤妃没有孩子似乎和过于密切的近亲结婚有关。

说了这么多,似乎只能证明贤妃出身高贵,难道就因为这就证明她是李适的原配了吗?两唐书那么权威的史书都没有记载,谁敢肯定呢?当然,论证要一步步来。

德宗元妃韦氏,京兆人,母曰永穆公主,元和四年四月薨,詔葬洪平原,白居易撰墓志。—《陕西通志》



假装是永穆公主(贤妃之母)

笔者查询资料时发现了《陕西通志》上的一段记载,上面写“德宗元妃韦氏”,笔者当时就是一愣,“元妃”这个词在辽金之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就是帝王的原配。辽金时,设立了一个妃嫔的等级叫元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但元妃作为帝王原配的含义并未失效,比如清朝努尔哈赤(弩尔哈齐)和皇太极的原配佟佳氏、钮祜禄氏都没有追封皇后,故而史书皆称二人为元妃,即清太祖元妃佟佳氏、清太宗元妃钮祜禄氏。现代人所熟知的“元妃”大抵是《红楼梦》中的宝玉之姐,但她的封号位分实际上是贤德妃、贵妃,元妃只是因其名为元春而起的代称。



笔者也担心《陕西通志》毕竟是孤证,若是能找到白居易撰写的这篇墓志铭就更好了,于是笔者就去翻《白氏长庆集》和《全唐文》,果然找到了这篇《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开篇第一句就是“德宗圣文神武皇帝元妃韦氏”。

杨愔固请依汉、魏故事,不改元妃。—《北史▪后妃传》
夫稷、契者,皆天子元妃之子,感神而生。—《旧唐书▪礼志》
后(郭贵妃)乃宪宗东宫元妃,事顺宗为妇,历五朝母天下,不容有异论。—《新唐书▪后妃传》

在历代史书中,元妃所指乃是皇帝原配之处不胜枚举。那会不会是白居易写错了?断无可能。



纪录片《案藏玄机》中的白居易

  • 首先,白居易是奉诏撰写墓志铭,这是严肃的政治指令,没有皇家的指示,“元妃”二字是绝不能妄用的,一个不小心那可是万劫不复;
  • 其次,韦贤妃薨逝于元和年间,当时的皇帝李纯是德宗李适和王淑妃的孙子,如果不是因为韦贤妃确实是德宗元妃,李纯不可能专门给韦贤妃贴金,反而不顾自己的祖母王氏。

命运多舛,贤德正妻为何被无故降嫡?

德宗韦贤妃,不知氏族所出,初为良娣。—《旧唐书▪后妃传》

韦贤妃的早期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直接来个不知其氏族所出,估计是没有看到乐天居士所写的墓志铭,但其透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韦贤妃在李适当太子时就是她的良娣(仅次于太子妃的位分)。李适被立为太子时已经22岁,按照当时的规制,定是早就与韦氏成亲了,既然韦氏乃是李适的原配,为何没有被封为太子妃,而是良娣呢?



假装是王淑妃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本仕家,失其谱系。帝为鲁王时纳为嫔。—《旧唐书▪后妃传》

众所周知,李适即位后没有直接册立皇后,那位后来被封为皇后然后仅仅半天就去世的王淑妃也没有当过太子妃的记载,只有其为鲁王嫔的记录。李适乃是宝应元年(762年)受封鲁王,当时他20岁。因为李适未满周岁时就被封为奉节郡王,再联系王氏曾为鲁王嫔,猜测韦氏刚开始嫁给李适为奉节郡王妃,后来成为鲁王妃、雍王妃,但在李适从雍王受封为太子时,韦氏只是被封为了良娣。

必须指出,李适虽然是太子,但是他的妻妾册封未必由得了他,换言之,韦氏虽为正妻却没有封太子妃乃是皇帝李豫的主意。查询史料后,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二:



假装是韦良娣

其一是李适身份的变化,让他不能立一位有缺憾的太子妃。李适乃是李豫的庶长子,他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他有两位嫡出的弟弟,可是因为马嵬之变,崔妃的母家倒台,两位嫡子因为有杨家血统不能即位,故而才轮到李适。李适在长安失守前已经年满15岁,应该已经成婚或定亲了,联系韦氏乃是李亨的外孙女,这场婚姻极有可能是李亨决定的,让外孙女嫁给孙子,可谓是亲上加亲。

定安公主男韦会任王府司马,闻之,话于私庭,乃被侍兒说于佣保者。或有憾于会,告于鉷,鉷遣贾季邻收于长安狱,入夜缢之,明辰载尸还其家。—《旧唐书▪王鉷等传》

韦氏当一位普通的王妃或许可以,但如果当太子妃或者皇后,她的身上则有一些缺憾。天宝年间,李隆基的宠臣王鉷让术士给自己相面,得到了一个“好结果”,王鉷很开心,然后杀死术士灭口,贤妃之父韦会当时是王鉷府上的司马,知晓此事,回家就宣之于众,然后被人告密,王鉷竟然将堂堂驸马杀死扔在韦家门前,因为王鉷势大,韦会的家人敢怒不敢言。此事直至王鉷伏诛都没个说法。



演员王劲松饰演的李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