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廖静文来合肥举办徐悲鸿的画展,见继女:我没辜负毛主席

分享至

前言

2005年9月25日,廖静文来合肥举办丈夫徐悲鸿的画展。家住合肥的继女徐静斐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安徽省博物馆与继母一起为前来购买《徐悲鸿的一生》的市民们签名。

廖静文见到继女后,久久地凝视着她,突然间泪流满面,说:“我现在年纪越大越像悲鸿,做梦也梦见他走到我身边来了,心里真高兴,可梦一醒一切又都变成了空白。”



图 | 廖静文

继女说:“您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父亲的事业,父亲在天之灵会感激您的。”

廖静文很欣慰地说:“孩子,你有幸福的晚年,儿女们也都事业有成,我很高兴。现在看着悲鸿的几个孩子都很好,我可以安心了,我没有辜负你父亲,更没有辜负毛主席啊!”

话落,母女俩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廖静文嫁给了比她大28岁的徐悲鸿

1939年夏天,刚满16岁的廖静文,一个人从家乡长沙跑到遥远的桂林考大学,她原本报考的是桂林的中央美术学院,但因火车延误而错过了大学报名。为了在桂林安身,准备下一次考试,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

当时,重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来桂林招聘一个图书管理员,前去报考的廖静文就这样遇见了44岁的徐悲鸿。



图 | 徐悲鸿

面试的过程中,从古典名著,到诗词名句,再到美术鉴赏,小小年纪的廖静文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令徐悲鸿不禁刮目相看。徐悲鸿夸奖道:“小鬼,懂得的不少啊!”就这样,廖静文顺利通过了面试,跟随徐悲鸿去了重庆。

初到重庆,廖静文经常生病。据廖静文回忆说:

那个时候,举目无亲的我,只认识徐先生一个“亲人”。他带我去诊所,逼我回宿舍休息。见我不好好吃药,他就哄我说,“小鬼,你把药喝了,我就奖励你块糖吃。”

为了答谢徐悲鸿的照顾之情,廖静文在做图书管理员的空暇之间,开始主动帮徐悲鸿分担繁琐事务。她慢慢地学着做饭、学着修补衣服、学着为咳嗽的徐悲鸿熬红糖姜水。每当徐悲鸿接过廖静文泡好的红糖姜水时,他都会笑着说:“小鬼,谢谢你啊!”



图 | 徐悲鸿

时间一转,来到了1943年。这年,徐悲鸿在重庆磐溪租了一个地主家的花园,筹办了中国艺术学院。暑假期间,13岁的徐静斐第一次见到了将来要成为她继母的廖文静。

在徐静斐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写的:

……我发现父亲的身边总跟着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经打听得知这位姑娘是学院里的图书管理员,名叫廖静文。廖静文十分含蓄,非常文静,每日把许多时间都花在练书法、看文学书籍上。凭直觉,我觉得和廖静文之间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1944年夏秋之际,徐悲鸿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接着,他被送进了重庆高滩崖的一所医院。当天,医生向整日一人守在徐悲鸿病榻前的廖静文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廖静文哭成了泪人。



图 | 徐悲鸿

往后,在徐悲鸿住院的一百多天时间里,廖静文时刻守在他的身边。为了省钱,廖静文吃的是徐悲鸿的剩饭菜,睡的是冰冷的水泥地。她的举动,都被徐静斐看在眼里。据徐静斐回忆说:

我由此更加明白了这个女孩(廖静文)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化学专业,摈弃来自家庭和外界的世俗压力,全身心地照顾年长她28岁的父亲,为的不是名和利。

1946年1月14日,徐悲鸿迎娶廖静文。婚礼上,廖静文叫徐悲鸿“先生”,徐悲鸿对廖静文说:“静,以后你不许再叫我先生了,应该叫我的名字。”从此,廖静文不再称呼徐悲鸿为“先生”,而是改叫为“悲鸿”。



图 | 年轻时期的徐悲鸿和廖静文

2月的一天,徐悲鸿和廖静文与三百多名进步人士一起联合签名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的《进言》,并发表在了重庆的《新华日报》上。这个举措令国民党特务恼羞成怒,他们写了封恐吓信夹着两颗子弹寄给了徐悲鸿,但徐悲鸿和廖静文并未退缩。

与此同时,郭沫若先生受周恩来的嘱托,从延安带来了小米、红枣等营养品来看望徐悲鸿,徐悲鸿当即就激动地表态:我签的名负责到底,决不退缩!徐悲鸿和廖静文的勇敢,极大地鼓舞了孩子徐静斐,不久她拒绝与生母去台湾,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平时一有时间,廖静文就和继女徐静斐促膝长谈,她的进步思想和对共产党的高度评价,开始影响着徐静斐的人生价值观。



图 | 郭沫若

7月,徐悲鸿调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即将临盆的廖静文随丈夫前往北平定居。1947年,徐和廖的女儿徐芳芳出生了,这样一来,使得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不久,雪上加霜,徐悲鸿生了场大病,家里的里里外外,大事小情,就全都落在了廖静文一个人的肩膀上,但她从来没有过半分怨言。



那段时间,她不舍得吃,把省出来钱给徐悲鸿搞营养。每当她被丈夫问起是否吃了饭时,她都会笑着说:“我刚才在医院门口的小饭馆吃了一碗三鲜面,味道真不错!”

1949年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来到了北平的城门口。当时,南京的教育部派飞机去“接”很多有名的大学教授。那个时候,第一个走的就是北大的校长胡适。胡适是坐第一批飞机走的。

胡适走了以后,飞机场被解放军接管,国民党的飞机不能降落了。这种情况之下,国民党就下令把树砍掉,在城里做了一个临时的飞机场,派了两架飞机,把各大学校长、有名教授都“接”走了。像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故宫研究院的院长等。



图 | 梅贻琦

当时,徐悲鸿也是要被接走的,但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南京的“好意”。这种情形下,南京教育部便汇了一笔钱去,叫“南迁费”,让北平艺专的师生迁到南方去。

为了商讨“走或留”的问题,徐悲鸿紧急召开了校务会议,在会上他第一个亮明态度,不赞成南迁,在他的带领下,吴作人等人也都不赞成。最后,徐悲鸿把“南迁费”分了一部分给学校的教职员工,另外买了很多小米,存到学校里面,以便解放军在和平解放北平之前,学校里的师生们都能有粮食吃。

实际上,徐悲鸿不仅没走,而且还劝傅作义早下决心和平解放北平。



图 | 傅作义

那天,徐悲鸿被傅作义邀请去开会,傅作义跟大家讨论北平是“守”,还是“不守”?当时,因为北平还没有解放,特务很多,一般人不敢讲话。这时,徐悲鸿就第一个发言,他说:“为了保存北平城市建筑,也为了北平城里面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希望傅将军能走上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对于徐悲鸿的做法,廖静文是给予大力支持的。她还和丈夫一起去拜访了八十多岁的齐白石老先生,安抚他:共产党是正义的一方,是站在人民的一方。齐白石老人是最听徐悲鸿话的,就这样,齐白石也没有走。



图 | 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合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