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抓大鱼
“插秧很累但是很开心!”“抓到了抓到了,这条鱼好大!”昨日上午,南安市英都镇良山小学的多名同学来到良山村鱼粮共存的稻渔综合种养田里,既学插秧又抓鱼,体验农耕劳作,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据悉,良山村“稻鱼共生”项目是泉州首个深水稻渔综合养殖试点,通过稻鱼共生,农户将实现鱼粮双丰收,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争先恐后抓鱼
小学生插秧抓鱼感知“粒粒皆辛苦”
昨日上午10时许,良山小学的多名同学来到稻田边,跃跃欲试。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走进水田,投身于热火朝天的插秧中。大家高卷裤腿,弯着腰踩在泥浆里,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秧苗插进田里。没多久,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便在田间逐渐铺展开来,为空旷的水田点缀了生机和绿意。虽然脸上沁出了汗珠,衣服和脸上也粘上了泥土,同学们依然乐在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里。
插完秧,同学们又在田中体验抓鱼。流水潺潺,鲫鱼、草鱼、鲢鱼,一条条鱼在水里游动,不时荡起阵阵涟漪。同学们边踩着泥,边低头搜寻着鱼儿的踪迹。“抓到了,抓到了!”一条大鱼游过,一名男生迅速弯下腰将其捞起来。大鱼不停摆动,附近几名同学也赶紧过来帮忙。一顿手忙脚乱的操作后,同学们合力将大鱼“制服”,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容。随后,大家再接再厉,一条条鱼也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应声入桶。
“以前看家里人种地插秧时觉得很有趣,今天体验后才发现,插秧时要踩在泥地里,还要一直弯着腰,真的很辛苦。”四年级的洪圳航说,这次的插秧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大家一起抓鱼的过程也让他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田里插秧,体验劳作的辛苦。
经济生态共赢 推广“稻鱼共生”
英都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洪文坚介绍,良山村“稻鱼共生”项目是泉州首个深水稻渔综合养殖试点,于去年正式试行。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农业模式,也是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的主推技术。在该技术下,投放到稻田里的鱼(以黄金鲫鱼为主)可摄食水稻害虫,鱼儿排出的粪便则成为滋养水稻的肥料。鱼儿游动时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提升肥力,也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促进水稻生长。深水和高大的稻株还可庇护养殖的渔产品。此外,在该模式下水稻不用打农药、施化肥,鱼也不用投喂饲料,既可达到有机食品标准,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双增收,更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他表示,目前良山村已试行“稻鱼共生”的田地约25亩,试行以来实际收获水稻每亩产量1240斤(以往约1000斤),每亩产鱼120.4斤,每亩增收24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的目标。今年将继续推广该模式,并预计新增至80亩左右,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益增长与生态效益的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