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之死,应该是华阳太后布的局,收到秦始皇的信后不得不死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吕不韦经过"奇货可居",把羸异人推上了秦王宝座。秦庄襄王死了之后,吕不韦还当上了秦国的相邦,并且还成秦始皇的"仲父"。最后却被罢相,在洛阳封国收到秦始皇的一封信之后,饮鸠而死。

吕不韦真的是被秦始皇逼杀而死的吗?去看《谏客逐书》就明白了

吕不韦努力一生,权势又那么大,为什么就不反抗一下呢?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亲政的第二年,即始皇十年,吕不韦被罢相,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洛阳。

这个时候,吕不韦并没有被赐死,而只是被罢免了相国之位而已,但随即,咸阳爆发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咸阳逐客"事件。



咸阳逐客,意思是要驱逐所有的关东人,让他们全部离开咸阳。

关东人,历来是历代秦王用来压制老贵族、加强王权、推行变法的重要推手。也就是说,"咸阳逐客"的真实目标其实还是秦始皇,因为除掉关东人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架空王权、架空秦始皇了。

也就是说,秦始皇的政敌,想要推动一场政治风暴,来除掉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关东人。

也就是说,秦始皇这个时候,还是没完全地把控整个朝堂的,因为他还有"政敌"。

那既然有政敌,既然秦始皇还没有把握整个朝堂之前,为什么还要除掉吕不韦呢?这说不通。因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留下来给秦始皇保驾护航的政治遗产啊!



所以,吕不韦之死,到这里就变成了谜案。但历史资料,还有课本都是说,是秦始皇自己除掉吕不韦的。而这种说法,跟当时的朝堂局面有冲突之处。

在历史上,秦庄襄王给秦始皇留下的两个人:在军是蒙骜,在政是吕不韦。

但还有一个人,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人,即华阳太后。华阳太后和秦始皇关系,相当于汉景帝和窦太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

窦太后的身后是一股巨大的外戚势力,慈禧太后的身后,也同样有一股巨大的保守势力,同样,华阳太后也有。



(华阳太后)

可以说,没有华阳太后,就没有秦庄襄王,就没有秦始皇。因为华阳太后没有孩子,异人才过继给华阳太后的,要不然异人是做不了秦国大王的。

按惯例,如果秦始皇要亲政,华阳太后就要还权给秦始皇。而在事实上,当秦始皇快要亲政的时候,咸阳就发生了惊人的剧变。

首先是蒙骜死了。

始皇七年,蒙骜和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两路进攻赵国,但长安君走到"屯留"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无缘无故地停了下来,结果两路进军变成了孤军深入,蒙骜陷入了赵军的团团包围,最后战死。



见于《蒙恬列传》:七年,蒙骜卒。
见于《秦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将军蟜击赵,反,死屯留。

长安君,手上就万把部队,竟然敢"反",这又是一个迷案!

总而言之,这个事件,秦始皇失去了蒙骜,也失去了军队的掌控权,而他想要借"破赵之功"来加强功勋的意图也彻底流产,在政治上,可谓是大败而归!

始皇九年,嫪毐为"逆",但镇压之后,却是昌平君出任丞相,昌文君出任御史大夫。(可能是,反正是进了"三公"了)

昌平君是华阳太后的侄子,昌文君是楚国公子而仕于秦,而华阳太后也是楚国贵族之后。

也就是说,这两个事件之后,秦国朝堂慢慢地被华阳太后和一帮楚人掌控了。



(昌平君熊启也叫芈启)

始皇十年,吕不韦被罢相,桓齮为将军。桓齮这个人,是秦始皇的仇人,后来跑到燕国,化名为樊於期。

蒙骜死了,秦始皇失去了军方的掌控权,吕不韦被罢相,秦始皇失去了朝堂的话语权。

华阳太后、昌平君、昌文君这些外戚逐步把控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就像是昭襄王时代一样,宣太后、魏冉、白起把控了秦国的军政大权一样。宣太后是楚国人、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长兄、白起是楚国太子建的后人)



(宣太后临朝主政)

也就是说,吕不韦罢相之后,秦始皇差一点点就要被一帮楚国人给架空了。

为什么说是差一点点,因为秦始皇还有"关东人"。关东人,历来是历代秦王用来压制皇亲外戚、加强王权、推行变法的重要推手。比如"蒙氏、冯氏",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就是蒙氏和冯氏。

但是,在历史上,吕不韦被罢相之后,咸阳立即爆发了"逐客事件"。



(吕不韦罢相,咸阳逐客)

见于《李斯列传》: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咸阳逐客,一下子将秦始皇逼到异常艰难的境地。因为秦始皇再也不能失去"关东人",如果再失去了"关东人",那他就真的变成了孤家寡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