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首次访问中国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真知道该怎么羞辱他们

分享至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一个政府代表团第一次访问北京。他这次访华,主要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祝活动,还有参加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但这些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会谈。

中国领导人热情地接待了代表团。他们也因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有机会同中国同志进行讨论而感到高兴。



在苏方代表团同中国领导的会谈中,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保护苏联、保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保护中国的问题。为了保持苏联人自己的防卫态势,他们必须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发展其工业作出贡献,因此,苏联人做了一些安排,增加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他们同意给中国派遣军事专家,运来大炮、机关枪和其他武器,以加强中国军队的实力,从而也就是加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总之,赫鲁晓夫认为,只要苏联的物质条件允许,他们就尽可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因为,中苏必须一致努力去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虽然已被打败,但仍是潜在的威胁。而现在,一个比日本大得多的威胁则来自美国,它已经在紧靠中国的南朝鲜发动了战争。

01、苏军撤出旅顺港



中苏双方为努力使彼此关系建立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了签订旅顺港协议的正式会谈。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旅顺港是中国领土,苏联只有在对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在那里保持军队,这是绝对正确的。

为了改建旅顺港的防御工事,用最新式武器装备这个军港并在那儿维持一支相当规模的驻军,苏联人已经花了很大力气,他们在大连也有驻军(1945年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一项协定,规定苏联对大连享有自由港权益。斯大林曾同意最迟于1952年撤出驻旅顺港和大连的苏军,但后来这个撤军期限由于中国方面的“要求”而推迟了,这是因为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方感到东北面临着美国的威胁。)

代表团说他们想从旅顺港和大连撤走军队,除了刚刚安装的十分昂贵的海岸炮群以外,把他们在那儿的一切设施全部移交给中国。毛泽东回答说,他认为苏联在这个时候从旅顺港和大连撤走是不合适的。他怕美国可能会利用这一行动向中国进攻。

赫鲁晓夫说:“毛泽东同志,我们怀疑美国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当然,我们不能向你们担保,因为美国刚刚结束它在朝鲜的侵略战争,而且现在还在推行侵略政策。不过,如果我们的部队从旅顺港撤走的话,这些部队还会驻扎在离那里不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所以,假如你们遭到进攻,我们可以前来救援。”

又经过一番协商,毛泽东同意了,说:“如果你们认为现在撤走合适,我们就不阻拦了。”

双方就一项有关撤走苏军的新协定草案取得了一致意见。 (旅顺港和大连于1955年即赫鲁晓夫首次访问北京的7个月后重新由中国管理)

据赫鲁晓夫回忆,后来过了一些时候,周恩来问代表团:“你们看把你们的大炮留在旅顺港怎么样?”

赫鲁晓夫认为,假如中国愿意为这些大炮付钱,苏联倒是愿意助人为乐的,可是周恩来要求苏联免费交给他们。

赫鲁晓夫说:“周恩来同志,请体谅我们的难处。我们还没有从可怕的毁灭性战争中恢复过来。我们的经济一团糟,人民很穷。我们乐于以低价把这些大炮卖给你们,但我们确实无力无偿地送给你们。请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吧,不要再坚持你们的条件了。”这件事就谈到这个地步,中国没有再提起过它。

02、苏方拒绝修建铁路



代表团取消了两国间的联合机构(指新疆的联合公司)以及有关的各项协定。苏联放弃了对东北中苏铁路的权益。赫鲁晓夫记不得这条铁路是怎样移交的,是无偿的,还是廉价买回的,反正中国接过了这条铁路的管理权。赫鲁晓夫相信他们这么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不想制造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冲突,你就不应该在他们的领土上保留自己的设施。

赫鲁晓夫还记得,中国当时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他们说,通过乌兰巴托连结苏联和中国的那条铁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赫鲁晓夫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条铁路对苏联非常有用,而对中国却没有好处。从前,苏联必须通过远东运输货物,有了乌兰巴托这条铁路后,路程大为缩短,莫斯科和北京直接连接起来了。中方说,他们想要的是另一条铁路,它在阿拉木图附近跨过两国边界,然后穿过中国矿藏丰富的地区。

苏方代表团说,如果中国修建这条铁路位于他们境内的那一段的话,他们愿意承建苏联境内的那一段。这一段路程较短。条件也好。此外,苏联工人在训练和设备方面比中国工人强,因此完成这一段根本不费什么事。然而,中国人很快就认识到,修建他们那一段是件很棘手的事。以中国当时的筑路实力,很难完成这样的工程。于是,周恩来就来找代表团。赫鲁晓夫认为。中国总是派周恩来向代表团提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来因为他是总理,二来因为他是个外交老手。

周恩来说:“我们请你们承建我国境内的某些路段,你看怎么样?”赫鲁晓夫觉得,中国想让费用也由苏方出。

这就把整个事情都改变了。对于这样一个建议代表团毫无思想准备。他们不知道这要花多少钱,但是苏方能肯定这是一笔相当昂贵的人情。赫鲁晓夫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承建这段路要架很多桥,凿很多洞——这一切都是要花很多钱的。

拒绝朋友这个不愉快的任务落到了赫鲁晓夫的身上。他对周恩来说:“非常遗憾,周恩来同志,我们实在不能承建你们国内的那一段铁路。我们自己的经济问题太多了,实在承担不起这个任务。”

这件事也就这样作罢了。但是,后来赫鲁晓夫认为,由于苏方拒绝中国的要求这一决定,就像在双方关系的天平上又加上了一块石头,使天平进一步朝着不利于友好的一侧倾斜。

03、苏方建议中国派出百万劳工



苏方也向中国提出一个建议。他们说要帮助中国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那时,苏联的部长们认为苏联的西伯利亚缺少劳动力(当时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劳动力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他们应该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吸引一部分工人去开发西伯利亚的宝藏)。苏方建议中国派100多万名工人到西伯利亚去帮助苏联开发那里的巨大森林资源。

毛泽东对他们建议的答复很有特色——也预示着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