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高煦谋反被烹杀,而意图弑父篡位的朱高燧,却能得以善终?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得到皇帝宝座,父子反目成仇、兄弟内斗的事情屡见不鲜,毕竟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强了,一言能定天下人生死,这种将所有人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试问谁不心动呢?



朱棣自然也眼馋那代表着权力的皇位,但当父亲朱元璋、太子朱标在世时,他可不敢起篡位的心思,不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建文帝朱允炆心急削藩却了他当皇帝的机会,于是,他靠着所谓的“奉天靖难”成了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朱棣能力很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的三个儿子也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在永乐20多年的时间中,没少互相使绊子,都对那张龙椅觊觎良久。



在兄弟三人中,朱高煦后来因为起兵谋反被烹杀,结局最为凄惨,而朱高燧的手段其实比朱高煦还要恶劣,他居然想要毒杀朱棣谋权篡位,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此君最终却能得以善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燕王妃最宠爱的小儿子

洪武六年(1373年),洪武帝朱元璋决定给第四子朱棣寻一门婚事,经过仔细挑选,朱元璋看中了有着“女诸生”之称的徐达长女,于是朱元璋叫来徐达,推心置腹说了一通君臣情谊,然后表露出想要联姻的意思。



徐达听完,自然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三年后,朱棣和徐氏正式完婚。两人婚后感情深厚,朱棣一生所生9个儿女,其中有7个都是徐氏所出,仅有的庶出子女,也是在徐氏无法生育后才出生的。

朱棣的三个嫡子中,朱高燧最小,他开始读书启蒙的时候,朱高炽与朱高煦两个哥哥都被朱元璋安排到南京读书去了,也就是说,朱高燧在北平陪伴父母的时间要比两个兄长多。



和普通家庭偏爱幺儿一样,徐氏对朱高燧这个小儿子非常疼爱,经常将其带在身边,而朱高燧也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十分恭谨:

(朱高燧)终日侍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

不过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燧也才16岁,相比大哥朱高炽驻守北平、二哥朱高煦随朱棣拼战沙场,朱高燧在靖难之役中的参与感相当低,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燧虽也有争位之心,但也只能活在两位兄长的光芒之下。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朱高煦获封汉王,而朱高燧则被封为赵王,当时朱高煦为夺嫡不肯就藩云南,朱棣也没有刻意赶走朱高煦,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朱高煦联合朱高燧给太子使绊子,常常令朱高炽狼狈不堪。

朱高燧意图毒害朱棣

实际上,朱高燧和朱高煦两人都明白,即使将朱高炽拉下天子之位,他们也是竞争对手,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如果两人不联手扳倒太子,根本连抢皇位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在对付朱高炽这点上,他们达成了高度共识:

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在朱高煦以及朱高燧的谗言下,朱高炽的心腹杨溥、黄淮等人皆被下狱,朱高炽由于多次监国,在朝中拥有一股不小的拥护势力,令朱棣猜忌,所以他不便过多给自己辩白,只能选择忍让,而这则助长了朱高燧的嚣张气焰,屡行不法之事。

朱棣尽管不是很喜欢太子,但出于稳定大明江山的需要,也不能任由朱高燧胡来,于是在永乐七年(1409年),趁着朱高燧犯错之际,朱棣狠狠惩罚了他,诛杀了他的王府长史顾晟。



朱高燧经此严惩,蛰伏了一段时间,但他仍没有放弃篡位夺权的心,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棣卧病在床,多日没有上朝,赵王认为这是夺位的最好机会,于是便联络孟贤、王射、杨庆等人谋求篡位: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帝顾高燧曰:“尔为之耶?”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

按照朱高燧等人的计划,他们要推举朱高燧上位首先要解决名分问题,即伪造诏书,废太子朱高炽而立赵王朱高燧,然后给朱棣下毒,等到朱棣去世后,让宦官拿出诏书宣布让朱高燧继位。



赵王得以善终的原因

然而,这份计划还未实施便被人泄露给了朱棣,朱棣看后大怒,杀了朱高燧这个逆子的心都有,他将伪造的诏书扔到朱高燧面前,质问道:“这是你干的好事?”,朱高燧吓得口不能言,反而是朱高炽维护这个弟弟,劝慰朱棣称,朱高燧不知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