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装疯多年,被太监当傀儡扶上帝位,发第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要说古代最危险的、不见硝烟的战场,当属位于京城的皇宫。一位皇帝陛下殚精竭虑地守着宝座,后宫中一群妃子和皇子们为了抢到君临天下的荣耀,每个人都长了八百个心眼。并且皇宫也是孩子夭折率最高的地方,很多的孩子都在尔虞我诈中失去了生命。

所以这些皇子们渐渐地找到了保命的方法,要么从始至终都不参与争斗,放弃皇位选择一生荣华;要么选择收敛锋芒,做一个看起来不堪大任的无为之人。这两种方法被无数次验证:虽然它们老掉牙,但是好用。眼看着前人靠着这两种方式活得逍遥快活,无数的后世皇子选择继续执行前辈的经验之谈。更有甚者,他们将这套苟之大法进行了加强与升级。



唐朝时期的唐宣宗李忱就是此中人物的代表,这位陛下在后宫装疯卖傻几十年,而后被把持朝政的宦官扶上帝位,登基以后一道圣旨直接将这些宦官处理了,太监们直接傻眼。唐宣宗究竟是怎么忽悠了众人几十年的呢?

生于深宫,靠苟保命

作为忽悠界的翘楚,唐宣宗很明显地受到了老天爷的偏爱。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一个好的出身,但是明显的把原本该给他侄子们的智商,一起塞给李忱了。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感觉到很奇怪:皇帝的儿子哎,这还不算好出身吗?多少有点凡尔赛了吧。



李忱是皇帝之子,但是皇帝一个人是生不出李忱的,所以李忱的出身问题来源于他妈。李忱的母亲并不是后宫中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而是原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造反兵败以后,这位侍妾成为了宫女,之后被皇帝看上并且生下皇子。

所以李忱这样的出身在宫里是很受到鄙视的,而且这位母家不显的皇子自己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当时的皇帝觉得自己这个儿子除了不傻,就没其他的有点了,后宫诸妃子也觉得李忱憨的可以,至于各个皇子皇孙更是没把这个出名的老实人放在眼里。



唐文宗和唐武宗是李忱的两个侄子,他们经常暗地里用语言和行为挤兑不比他们大多少的叔叔。李忱听到这些也不生气,久而久之皇宫里一群满是心眼的人觉得:李忱就是个没心没肺的憨憨,不足为虑。

所以宣宗时期,在一群皇子皇孙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李忱这里是异常的安逸。连皇帝都不对这个儿子有太大期待,大臣们更是默认了这个皇子已经成为废柴和透明人的事实。所以一早表明志不在皇位和装疯卖傻的李忱活到了最后。



这位叔叔生生地熬死了自己两个短命的皇帝侄子。武宗驾崩以后,宫中掌权的宦官为了继续横行霸道,就扶持了李忱这个异常听话的老实人。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老实人其实并不老实。

一朝登基,尽显明君本色

马元贽作为太监之首,早在宪宗年间就深得陛下信任,在宫中呼风唤雨。宪宗驾崩以后,他一手主导了四位皇帝的册立。这位太监历经多朝,到了宣宗李忱这一代依旧能站在权力的巅峰,让人不得不佩服。按照这位导演的预想,他希望找一个好拿捏的傀儡皇帝,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所以他选来选去,看中了身份合适,人又傻得可以的李忱。李忱登基以后也确实如他所想,对他信任有加、赏赐不断。正当他为自己选对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李忱秉雷霆之势,在所有太监们惊讶的目光下,用收集的罪证和收服的大臣将他直接料理了。

收拾完了宫中的太监的同时,李忱又对朝中的大臣挥起屠刀。彼时朝中官员大多以牛僧儒或者李德裕为首,朝中党争激烈,朝臣们经常因为顾及党派的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宣宗上台以后,没有采取和前任皇帝一样的;缓缓而治的方法。他收拾了对国家危害较大的李德裕,结局就是李德裕三年之间从权力的巅峰直接成为末等小官。



而与此同时,朝廷并没有因为李党的崩溃而瘫痪。宣宗一步步分化、拉拢群臣,渐渐地收回了外落的皇权。牛僧儒也借此看到了宣宗对于朝廷的把控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恐怖的地步,从此他战战兢兢地做事,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为非作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