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陈奇涵自己填下中将军衔,最后被授衔什么军衔

分享至

前言

1955年在申报军衔表上,陈奇涵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将”二字。

但中央军委却认为,陈奇涵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授予中将军衔不合情理。

那么陈奇涵最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他又为革命作出过哪些贡献呢?



一、赣南农民运动的旗帜

陈奇涵曾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后来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因此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这期间,陈奇涵曾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但因为曾是旧军队出身的军官,所以一些人想多考验考验陈奇涵。

得知这一消息后,陈奇涵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毅然表示,

“入不了党,我就回家修水利、种稻田!”

陈奇涵对革命的坚定,终于获得了组织的肯定,再加上陈赓等好友的帮助,最终在1925年成功入党。

对此,陈奇涵还在自传里写道,

“这个时期,是我一生中的转折点,从旧军队生活走上了为民众解放而奋斗的光明大道。以后,我在这条革命道路上从未退缩过。”



一年后,国民党要求跨党人士必须作出选择,已经是少校队长的陈奇涵毅然辞职,宣布脱离国民党,带着一些共产党员回到赣南开展工农运动。

朱德的军官教育团组建后,陈奇涵兼任参谋长,掌握电台和密码,负责与武汉的中央军委保持联系。

名义上是国民革命军的教育团,实际上受到中共中央的领导。也正是在这过程中,朱德成为陈奇涵的战友兼好友。

大革命失败后,陈奇涵先疏散了部分教育团的学员,又假扮成回乡葬父的国民党军官,成功回到家乡兴国与战友取得联系,继续进行革命运动。

也正是在这时,蒋介石邀请陈奇涵担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可以随时陪伴在蒋介石身边。



面对这一巨大的诱惑,陈奇涵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转而加入南昌起义大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之后,陈奇涵随部队前往南丰驻防,掩护南下主力部队,没想到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能带着剩余的同志重新返回家乡兴国。

此后的时间里,陈奇涵重新组织了失散的共产党员,同时恢复了兴国县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

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陈奇涵还与其他同志一起组建了游击队,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游击战争,并积极发展农村党组织。

在赣南红色革命如火如荼之时,当地反动派却极为愤怒,不仅悬赏5000元捉拿陈奇涵,还烧了他的家,杀死了他两个弟弟。



最危险的一次,三百多反动派包围了中共赣南特委驻地,陈奇涵一枪一刀杀入敌人之中。

一把大刀挥得敌人不敢靠前,随即跳入附近的池塘当中,成功应对这次危机。

不久后,陈奇涵又组织了兴国农民暴动,形成了几百里的红色割据局面。

1929年,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时路过赣南,陈奇涵立即按照要求举行暴动响应,并筹款筹粮,安置了受伤的战士。

彭德怀的红五军转战兴国时,为了让部队得到更好的休整,陈奇涵千方百计发动群众,终于筹集了足够的粮食和武器。

可以说正是陈奇涵开创的赣南根据地,为红军从井冈山转移提供了落脚点,在“九大”召开时,毛主席将陈奇涵称为“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