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化校城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0
分享至

原标题:深化校城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地方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担当,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好应用型大学的必答题。高校与区域同频共振,已形成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相结合,着力提升创新驱动效能”。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科学研究的应用性、服务发展的适应性,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展现新作为,是提升创新驱动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民办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民办高校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作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其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紧迫,必须在区域高质量发展逻辑中找准新方位,树立与地方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通过建立“零距离、冒热气、不松劲”的长效化、可持续校地合作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型融合局面,在提高地方人才供给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动能,不断探索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坚持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凝神聚气。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民办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保障。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善用社会大课堂,运用地方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实践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山西实践中、晋中答卷中。

融合地方实践,建设特色思政教学资源库。着眼于解决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改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历史文化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山西、在晋中实践的典型案例,形成全面呈现区域实践特色和优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素材和资源库。用生动鲜活的地方实践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支撑和创新思政课理论教学,逐步推动建构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对接地方特色,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群。坚持面向地方产业链办学,主动适应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需要,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学科专业结构与层次类型、办学质量与服务水平等关系,把优势学科专业做强,把国家和区域急需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做实。着力解决地方产业发展的“痛点”,以产业链牵引教育链,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建立区域和行业指向性明显的需求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锚定学以致用,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着力培养胜任职业需要的优秀职业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导向,注重发挥思政课实践与专业实践融合育人作用,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落实在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分型培养中。要根据产业用人需求进行能力分级并搭建项目实战梯队,通过拆解企业真实项目搭建教学任务库,把企业发展面临的真实问题作为教学科研“真题”,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社会调研、撰写研究报告,以项目申报、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延伸实践教学成果,着力重构面向实践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努力培养一支当地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强化协同育人,提升产学研用一体人才培养实效。作为地方高校,学校应主动对接晋中市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构建新型校地合作关系和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拓展地方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及区域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开设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促进校企合作由单一的实习模式向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双主体办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思辨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养成研究探索、创新创造的习惯,逐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人才培养格局。

把握产业布局,推进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以实践为导向,确立不同类型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方式,加大培训和应用力度,及时跟进新经济发展需求和地方产业布局,注重教师的创新价值、能力和实际贡献,如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的“卡脖子”难题、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等,将教师参与校地合作的工作量和贡献度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并在职称晋升上给予充分体现。

紧扣产业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引入、对接、共建、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校企、校地、校校、校所多元协同,建立知识库、案例库、实验数据库、软件库等共享资源,联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做到日有精进、月有成效、年有收获,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成为服务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霍世平,作者为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3122文章数 110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