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连蹲点司令要撤司务长的职,我坚决反对,硬是把司务长保下来

分享至

2004年,我在军区机关工作时,临近春节,军区老政委高升赴新的大军区履职,接着新调来一位军区政委。

新来的这位军区首长,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工作思路很新,非常有魄力。

部队和地方一样,有个不变的规律,每逢大单位军政主官换帅,有点政治敏感的军人都要有思想准备,那就是新任主官肯定要出新的思想。

军区机关和所属军区部队的各级首长和领导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跟上首长的思路和工作节奏,否则,再进步就很难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从古代的七品县太爷开始就倡导的作风,更何况生活在现在社会官场的达官们呢?

大领导们,肯定都有自己抓部队新的、独特的工作思路。

新上任的军区政委,走马上任后,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军区机关要为全区部队作好表率,机关干部要为全区干部做出好样子”。

虽然语言不多,话语又很平素自然,但蕴含了军区机关要进一步焕发精神面貌,加强作风建设,端正为兵为部队思想,强化为兵为部队服务意识,切实当好领头羊,树立榜样,做出好样子的决心。

这个新思路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军区新来的政委,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

军区机关具体怎样才能为基层、为官兵做出好表率、好样子呢?

元月中旬,军区召开了机关各部处和有关主要科室领导会议,军区一副政委主持会议,并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

从当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夕,军区机关处(含)以下干部,赴高原边防部队基层蹲点代职,每期3个月时间,定期轮换。

具体办法是:三分之一干部赴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定义的海拔高度)高原部队基层蹲点代职;三分之一干部赴海拔3700米以下的边防部队蹲点代职;三分之一干部在家值守工作。

赴高原边防的蹲点干部和在家值守的干部,每三个月定期轮换,必须保证一年内,机关干部全部都要在高原边防部队基层蹲点代职一次,俗称“三个三分之一”。

通知还强调,赴高原边防部队基层蹲点代职的干部,一律不准请假,极特殊情况,不能上高原边防的干部,必须报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批准。

什么年龄大上不了高原,什么高血压、糖尿病等下不了边防,统统都不是理由,如果借故有病等客观原因,不愿意去高原边防,处领导就地免职,其他一般干部调出机关下基层。

一时间,机关干部纷纷下基层蹲点代职,我是第一批赴某边防连蹲点代职的。

我代职的边防连条件比较艰苦,但与高原边防连队相比条件算好多了,因为该连驻地海拔不足千米。



其实说高原边防连队条件艰苦,不仅是连队驻地荒无人烟,生活保障困难,关键还有个高原海拔问题。

海拔超过3000 米以上的,人的生理反应就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血压偏高的人反应更难受。

4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原缺氧,连呼吸氧气都困难,人的正常活动和健康就可想而知了。

我蹲点代职的某边防连队,距其上级边防团92公里,距所属军分区198公里,距军区机关760公里。

“断路沙,闹海风,三月太阳不见踪。沙陷腿,风卷衣,死亡地带留足迹。”

这是边防连官兵们创作的一首“顺口溜”,描述了驻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官兵艰苦戍边的坚定决心。

这个边防连驻地位于沙漠腹地,总面积1604平方公里的北沙漠,在千百年来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半流动式的风沙土。

风沙泥土遇冬季大雪天气,伴随着狂风卷雪或淹没巡逻道路,或形成“闹海风”,一度考验着执勤官兵。

该边防连担负着数十公里的边境守防任务。连队防区地势平坦,多为戈壁荒漠,边境管控难度较大。

一代代边防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这块边界土地,像祖国的界碑一样矗立在边疆,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

军分区得知军区将派一位军区机关的干部赴该连蹲点代职后,便安排该连余连长休假,钟指导员主持连队全面工作,我到这个边防连队后,代理连长,配合指导员工作。

我到连队后,牢记军区首长在“军区机关干部赴高原边防基层蹲点代职”动员会上的要求,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军区机关下到边防基层的干部,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边防连的战士们都在用眼睛观察着你,看你是否真的是来基层干实事的,还是走马观花为了完成形式主义任务的。

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配合指导员抓好以战备、教育、训练、边界巡逻和执勤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处处当好表率,做好样子,自觉维护军区机关一名普通干部的良好形象。

该连守防的60余公里的边防线,贯穿沙漠、戈壁、草地等多种地形,其中一段还要穿过牧区。

除了带领战士们在边界线正常巡逻外,作为代理连长,我还要带领连队官兵,定期与联防单位一起,组织边防线上的联合演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