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蜀后,邓艾在刘禅宫里发现了什么,才知诸葛亮为何救不了蜀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从此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十几年前,林俊杰的《曹操》又一次将东汉末年、三国分裂、尔虞我诈、枭雄粉墨登场的历史,拉回到了所有人的眼前。

由于三国演义的关系,所有中国男人最心驰神往的年代,变成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末年,在那个时代里有最激烈的碰撞,在那个风云的社会有一个个堪称奇迹的传奇。

东汉解体之后,原先的各个诸侯各个军阀打得不可开交,催生了三国乱世,但是无人可以想到,在最后留在桌上的三个人,竟然无一是最开始时候的那些诸侯。



三人之中,尤以刘备的存在显得更加励志与传奇,可惜的是他生了一个无用的儿子,也就是刘禅。只是,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的一无是处吗?

蜀汉末期,邓艾通过偷渡阴平打入了成都,他在刘禅皇宫里发现一件东西,才明白即使是诸葛亮也救不了蜀国,也就代表着并非刘禅无能。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长坂坡救阿斗

长坂坡之战发生在汉建安十三年,曹操这一年亲自率军南下,南方的荆州一下子变得十分危险,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当年的荆州牧刘表却在八月去世。

首领去世,荆州一夜之间群龙无首,无奈之下新接手的荆州牧自知无力防守,于是就率众投降了曹操。此时,早已与曹操决裂的刘备见状迅速逃亡。



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经提出想要刘备趁此机会攻打荆州,之后再依托荆州的险要,再和曹操一较高下。刘备自知自己实力尚且浅薄,手下士卒此时与曹操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他假借大义的名义,放弃了这个计划。

刘备虽然没有进攻荆州,但是荆州的投降,使得城里的许多主战派投降了刘备,他见状自然大喜。不过,另一个问题爆发出来,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执意要带百姓一起逃,这就导致了行军缓慢。

果然在不多久之后,就被曹操的5000精锐骑兵追上,这支骑兵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部队的战斗力原本就不是寻常部队可比的。刘备一共十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民众,若是直接遭遇,顷刻之间一溃千里可想而知。

虎豹骑在长板追上刘备军时,后者的军队迅速被击溃,由于兵荒马乱,刘备的两个夫人也被曹操的兵马冲散,其中还有幼子刘禅,赵云此时是直奔曹操阵营而去。



由于独木难支,为了让赵云顺利逃离,糜夫人最终选择留下刘禅自己投井自杀。赵云丝毫不惧怕虎豹骑,返回途中击杀了许多的曹军将领,尽管危机重重,但是赵云依旧靠着自己的勇猛无敌冲出了重围。

最终,他成功将刘禅送回了刘备的身边。在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前赵云七进七出单骑救阿斗,这是刘禅第一次出场,也是最值得吹嘘的一件事情(我小时候单挑过曹操百万大军)。

看到了这里,或许有很多人会想,赵云为什么要去救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呢?还不如让他在此时死了一了百了,那么后来诸葛亮就不会累死。

可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如此不堪吗?或许并不是如此。不是刘禅扶不起来,而是他无法挽救蜀国,哪怕诸葛亮复活也不一定能做到,为何这么说呢?就不得不提到邓艾的发现。



邓艾偷渡阴平,蜀汉灭亡

邓艾的家族曾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可惜的是,邓艾自幼丧父,再加上又生活在战争频发的年代,所以他自小生活就非常的艰苦。值得一提的是,邓艾的母亲非常有眼界,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让儿子读书。

这一个决定可以说是影响了邓艾的一生!公元208年,曹操攻下荆州,虽然赤壁之战最后失败了,但他却将荆州的大量人口北迁,这其中就包括邓艾与其母亲。

为了生活,邓艾当过放牛娃,但却志向远大,多年后终于凭借自身的才干,成为了曹魏的典农都尉。当然,邓艾最喜欢的还是军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指点江山,心中构想一幅军事地形图。

皇天不负有心人,邓艾在最佳的年纪遇到了司马懿,这是他的贵人,也是人生的转折点。靠着司马懿的重视,邓艾在曹魏的官场上一步步攀升,最后成了军中的将领。



时间来到公元263年,邓艾与魏国大将钟会一起讨伐蜀国,当时姜维想要凭借剑阁的地利坚守,以打退魏国的进攻。然而,邓艾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带着一万多人穿越七百里阴平。

他半路上,他击败了蜀国最后的守军,大军来到了成都城下。远在剑阁的姜维根本就支援不及时,最终身处绝境的刘禅,选择投降了邓艾,而后被带到了魏国,蜀汉灭亡。

蜀汉的灭亡让许多人不甘心,刘备花费了毕生心血创下的基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护的江山,最后居然在刘禅的手里丢了,“无能”的帽子就被扣在了他的头上。

只是,蜀汉或许是亡在刘禅的手里,但亡国真正的原因,并不全是刘禅的因素,甚至于更进一步来说,刘禅不是主要因素,亡国另有缘由。



邓艾发现的一样东西

刘禅投降、邓艾进入了成都刘禅的皇宫,在里面四处搜寻值钱的东西,然后搬回曹魏的京师。也就是在搜索的时候,邓艾的手下发现了一本“户籍册”,并上交到了他的手里。

邓艾翻看之后,上面清晰地记载着蜀汉的人口信息:“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蜀汉有25万户人家,94万的人口,士兵10万,官吏4万人。

普通人看到这些数字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对于既有治军能力,又有治国能力的邓艾来说,他一眼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弊端,亦或者说蜀国的弊端。

蜀汉一共有94万人,但却有着10万的士兵和4万的官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致就是80万人要白白养活14万人,平均6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官吏或者士兵。



对于我们现代来说,这个比例勉强可以,但古代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从六个人的嘴里拿出一份口粮,分给另外一个人,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刘备没有入蜀之前,蜀国的老百姓生活安定、经济富足,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和平幸福的生活早已残破不堪。虽然称不上怨声载道,但民心却是没有了,这样的蜀汉又怎么可能得到天下呢?

邓艾早期曾帮助过曹魏在东南修筑过民生水利,主要就是为了与东吴对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防御力量才得到加强。曹魏与东吴一有战事爆发,军资、粮食便可直达战场。

从这里来看,曹魏在与东吴的角逐中,一直保持实力最强的状态,与邓艾早期的“发展民生”有很大的作用。从这点来看,魏国最后能统一天下,靠的也并非谋臣的头脑,而是将士的奋勇杀敌,更有庞大的地盘和经济。



用现在的话来说,打仗拼的是综合国力,而在古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地和人口。曹魏拥有当时全中国最大最肥沃的土地资源,以及全中国最多的人口,文臣武将也比吴蜀两国多。

在这样实力的碾压下,任诸葛亮复生、拥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抹平这些差距,无法救蜀国。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并非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