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张一曼: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驴得水》电影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几个“品行不端”的知识分子,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三民小学”。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几位其乐融融,自在自得。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既有的安宁,因为学校隐藏着一个关于“驴得水老师”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眼看丑事即将败露,幸好,一位铜匠的及时出现带来了转机,岂料,厄运才拉开序幕……

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气质随命运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连最“正义”的孙佳(校长女儿)也做了让步妥协(同意与铜匠举行婚礼),而即便最“冥顽不灵”的铜匠老婆也对生活开始错愕,不似过往般笃定了。

这些人物中前后表现落差尤为剧烈的,男的要数周铁男、女的要数张一曼,前者活生生换了一副皮囊,经历枪下活命刺激后由热血男儿变为苟且鼠辈,后者则发疯失灵,继而自杀身亡。

据了解,张一曼的结局设定(发疯继而自杀)历经一番较大修改调整,百度上有导演的如下解释:

比如关于“一曼”这个人物的命运:在2012年6月木马剧场首演轮的时候,“一曼”最后在第四幕也变成了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但不少观众以及扮演“一曼”的演员任素汐都感到这个转变即不合乎人物的内心逻辑也不符合生活逻辑;刘露和我意识到,在“一曼”最后的处理上,我们一不小心犯了“操纵人物”的大忌;于是我们经过复排,修改了这一人物的命运结局,让“一曼”不是变坏而是发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