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涛(泽涛)修撰家谱记叙
通过近几年对我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漳河店镇野庄东村一支《王氏家谱》的整理修撰,以及邯郸市丛台区牛堡村《王氏家谱》的整理学习,感触颇深。有感而发,整理这篇文稿作以记叙。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载土风;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华夏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也。
记录我王氏家族历史:村中家谱族子在动荡年代被焚毁,遗留下的只言片语的传言,也成了无法追溯的传说,还好我族重点迁居史尚存,野庄村王氏一脉自牛堡村迁居而来,这个是史实,而今重修家谱,使其可以详细记录家族的正史、经验、技术和文化,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史料。个人记录信息归结为十二个字就是“详生殁,记葬处,别亲疏,睦宗族”。使我《王氏家谱》成为留给家族成员的一份宝贵教科书,有助于经验的借鉴、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启迪。
明确家族血脉:历史传承、分支脉络。家谱能够告诉家族成员自己是谁、来自何方,强调血缘的重要性。另外祖、父辈及吾辈接受新学,提倡男女平等,故将吾族有史可考之女性均列入世系录,有建树者均上外亲传介,这对于保持家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
传承家风和家族精神:我国民族素重血缘、亲缘、乡缘之关系,历时既久,形成强烈宗族观念,乡土观念,进而融合为国家观念,此我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历五千年经久不衰之奥秘所在。家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记录,还是家风的承载者和精神的传递者。它包含了先辈们的规范和期望,对后世的子孙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供历史文化信息:家谱涵盖了家族的起源、发展、传统习俗、重大事件、家训及家族故事等内容,是研究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寻根溯源和身份认同:吾村王氏,实际传承关系仅从现在可追溯至鯁、鱨、鯤弟兄三人,再向上无从依考。村中曾传言我支当念王子荣为先祖一事,后又依据老文书找出王思敬、王道传、王道火、王道长三人与王子荣有传承关系的名讳,终得续祖有望,是喜亦是悲,喜是始祖二世祖名讳查得,悲是中间有断层,辈分仍不能和牛堡村联系起来。而老文书中还有王珂、王狗、王培经等人名讳无从考证,以及王秀振先祖王玉振一支和其子王道龙、王道远、王道德也无法从牛堡村家谱中找出世序名讳,由此不难看出家谱对于寻根溯源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家族成员而言,家谱提供了寻找个人出身和家族根源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建立个人的身份自豪感和归属感。
教育和启发后代:吾曾浏览晋、冀、豫等省诸家老谱牒百余本籍,然大多或掇拾高门,强为联络;或实出一本,不屑记叙;或借重于名公巨卿之撰序;或假托隐逸文人之笔墨,大失牒谊,均难启后。且多仅记世系神主,史料支离,无传世价值。谱牒者,家之序也,有如参天巨树,毋论其树冠枝叶如何繁茂而其主干为一;亦如黄河发自青海,东流入海,毋论其沿途注入百千支流而主流仅一条耳。倘或谱牒不叙,不惟祖功宗德无由以彰,窃恐后之子孙支繁派广,世远年湮,而视亲支为途人,以近族为陌路矣。谱牒作为家族之史料,对于研究家族史,乃至整个社会史,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因而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族人岂有不重之礼乎!
家谱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记载,更是对未来的启示。自宋代以来,儒家认为先祖的嘉言懿行不宜听其湮没,家族世系不可以无考,亲族齿序不可以无稽。于是,士庶之家俱各修谱树牒。通过对家谱的学习,后代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勇气和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孝道文化和门风教育:家谱体现了孝道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通过修撰家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孝道精神和优良的家风。吾曾与族中长辈多次切磋,推敲谱例,研讨体载。谱源以一九九二年家谱为根,后由吾族王国峰、王泽润多方协调考证补充,终定谱牒为单卷分叙式。各部分既独成体系,明其一端,又相互印证,合而为一。我不敢假托以失真,亦不敢借重以矜美,谨以祖宗实际纂辑成册,以昭伦序,以传后世而已。
新闻编辑:王荣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