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兵时和上海笔友暗生情愫,她考上大学我考上军校,却分道扬镳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当兵第一年,我任连队文书。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在上海读高二的女孩,成为了笔友。彼此敞开心扉,相互鼓励。后来,她考取了大学我考取了军校,我们却渐行渐远,失去了联络……



作者当兵第二年留影

01

70年代初,我出生在安徽皖南的一个小山村。父母及往上三代,皆为农民。

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年轻时都有武侠情结,谁没有读过几本金庸、梁羽生或古龙的小说呢?!

都梦想着能骑着白马,仗剑走天涯。远方是什么样子,天涯在哪里?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才好奇,才有出去闯的动力和勇气。

1992年7月,我高中毕业,没考取大学。最接近武侠梦的地方,就是军营了。

年底,响应号召,更为了圆梦,我应征入伍,来到了江西万安武警某部二总队。

新兵连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九支队某连(我们虽然是武警,但从基建工程兵改过来不久,当时还称为连队)。

因为我是高中毕业,钢笔字写的也还不错 ,下老连队后被挑选为文书,住在连部,和通信员一起为连队各位首长做好服务。



作者当文书时在连部留影

02

连队订阅了很多报刊杂志,既有《解放军报》、《武警报》这样的必订报纸,也有《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知音》等这类文学刊物。

通信员从支队拿回每期新的报纸、杂志,基本都是我第一个浏览、阅读。

那时好多杂志的正文最下方,会有人留下一句话(交友宣言)和姓名、通信地址。如果你感兴趣,写信过去,对方收到你的信后回信了,你们就成为笔友了。

笔友,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交友方式。其实也类似于现在的网友。只不过笔友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互相了解。网友,是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进行联络。

93年5月份的一天,我在浏览某杂志,里面有一则征友信息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是一名读高二的女孩,希望认识一位军营里兵哥哥,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下面留有姓名、通信地址:上海某中学高二3班,王萍(化名)。

也许是我刚离开学校不久,对高中学生感到比较亲切;

也许是我来自农村,看到对方是上海大都市的女孩,感到很好奇;

又或许是青春期对感情有懵懂朦胧的期待……

我提笔写了一封交友信,简单地把自己介绍了一下,说了下兴趣爱好和在部队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按照杂志上的地址,就把信寄出去了。

原本对这种交友方式,没有抱多大希望,可在寄出信后两个星期左右,我居然真的收到了回信。



03

拿到信的瞬间,我竟有点激动,信封上字迹娟秀、落款为上海某某中学,我的心扑通扑通地加速跳起来。

我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小心翼翼地把信拆开。

女孩名叫王萍,是正在读高二的学生。

王萍说,她之所以给我回信:

一是看到我写的字刚劲有力、潇洒飘逸,她相信字如其人,人应该也会不错;

二是因为我是军人,并且是文书,她感到非常亲切。

原来,她爸爸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后来转业到了上海崇明。

她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她爸爸连队里的文书,就经常带着她玩,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所以她对军人、特别是文书有天然的好感,认为可以信赖。



作者新兵第一年在连队侧门留影

她希望我收到信后能给她回信,并把部队里一些有趣的事情和她分享。

我当天晚上就奋笔疾书,把收到她回信激动的心情迫切地表达出来,也把我的基本情况作了更详细地介绍。

就这样,一来一回,我们通起信来,成为了笔友。

慢慢地,我们在信中聊得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信任对方。

她会把在学校、在班级里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喜欢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些女孩子的“小秘密”,都告诉我。

我也会和她说,在部队里发生的一些开心的事,还有不愉快的事,把自己的苦恼、烦恼也向她诉说。

我们相互关心,相互开导,彼此鼓励。

在信中我们聊得很投机,仿佛是认识多年的知心朋友。过了两个多月,我们互寄了照片。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点曲折。

在其中一封信中约定,下次我们互寄照片,我把照片随信寄过去了,到了大约应该收到回信的时候,却没有等来她的信。

我心里想了种种可能,是不是收到我的照片后发现不是她想象的样子,不想继续和我做笔友了?还是最近她学习太忙了,要准备期末考试没时间回信?

等待是令人煎熬的。可是我不想写信过去问她为什么?我怕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过了有半个月左右,我收到了她的来信。

我一看信封上没有“请勿折叠”几个字,就非常失望。因为如果随信寄了照片,就会写上这几个字。

但我还是急忙打开了信,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一口气把信读完,更疑惑不解了。她在信中说,上次随信把照片寄给我,一直没有等到我的回信,是不是我看了她的照片,不想和她继续交往了?还是我跟部队出去执行任务了,没有收到回信。

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想了又想,她还是要再写一封过来,问问我是什么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之前,我没有收到她附照片的信啊?

我突然想起来了,前段时间,连队里也有人反映家里女朋友寄过来的信里照片不见了,还有人发现信被拆开又封过的痕迹(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这件事)。

大家都怀疑是通信员所为,连队领导找他谈话,但他没承认。

通信员是我同一年兵的老乡,晚上,我“威逼利诱”,“连哄带诈”,他终于承认了。他从支队拿到我的信,看见里面有照片,就好奇私自把信拆开看看。

正准备用浆糊把信重新封口时,我从外面回到宿舍了,慌忙之间他把信和照片揉成一团,放到裤袋里。事后一看,已不成样子了,干脆就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我气得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通,我说如果不是看在是老乡的份上,我肯定要告诉连长、指导员。通信员就千恩万谢,说再也不会了。

不过,后来他的事情还是被人反映到了警务股,受到了处分。这是后话。

我给笔友王萍回信,就把这个可笑又可气的事情和她详细地说了。

王萍很大度,回信还让我不要责怪通信员,是战友又是老乡,还是要和他处好关系,估计他是一时好奇,没有什么恶意。然后又随信重新寄了一张照片过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