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同为尚书房大臣,为何张廷玉笑到最后,佟国维却栽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雍正王朝》中,若论权谋,随便拎出一个人来,都能施展两下子。毕竟能在高手如云的朝堂生存,没有两把刷子,也活不了几集。

在这些人精里面,有两个人给观众的印象最深刻,他们就是同为尚书房大臣的佟国维和张廷玉。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是满族大臣的代表,一个则是汉族大臣的代表。

按理说,佟国维的权势远在张廷玉之上,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可是,最终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早早便退出朝堂,回家养老了。一个则历经三朝而不倒,以汉臣的身份,配享太庙,成为一代传奇。

那么,作为官场上的顶级高手,他们两个的为官之道有何区别,为何结局不同?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同为尚书房大臣,为何身为汉臣的张廷玉笑到最后,满臣的佟国维却栽了?



一、

佟国维和张廷玉第一次出场,并不是开局的朝堂议事,而是老四胤禛南下江南赈灾之后,康熙帝的一次召见。

佟国维为尚书房首辅,马齐是老二,平时我们也能常看到他俩在一起嘀咕,而张廷玉则自成一派。当时,老四胤禛在江南赈灾,一口气参了三十多名官员,因此引发了朝廷热议。佟国维针对这事,跟马齐一样,觉得老四胤禛操之太急:

“这差事交给八阿哥他们干,准不会这样干!”

但是,随后走进来的张廷玉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现在的官员太那啥了:

“这大清的江山,还真得四爷这样的人,痛加整顿不可!”

马齐倒是个随风草,听他俩这么说,觉得这差事很难干,操之过急不行,不这样狠也不行,索性唱开的有关老四胤禛下江南的歌谣了。

他们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讨论,其实是事出有因的,那就是老四胤禛参其他官员的折子多,其他官员也没闲着,反过来参他的也很多。而康熙帝把大家找过来,就是来探讨这件事的,而皇上的态度将会决定未来的朝局走向。

事实上,作为尚书房大臣,除了给皇上出主意以外,也需要时刻揣摩圣意,不能经常跟皇上唱反调。

在情况不明朗之前,闭嘴就是最好的策略,果然,康熙帝就问太子胤礽,问他怎么看这件事。结果,这个傻太子,巴拉巴拉说开的老四胤禛坏话了,也说他操之过急,没有仁心。



二、

也就是说,其实《雍正王朝》一开局,这几位大臣的政治取向就已经表明了,也决定了他们的结局。

在他们看来,太子胤礽实在扶不上墙,康熙帝对老四胤禛的赞许就显露在脸上,他还哪壶不开提哪壶。当时在场的佟国维、张廷玉和马齐,都是表情怪异,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康熙帝也很无奈,只得就此打住,不提这事了:

“那个天津桂顺斋进上来的沙琪玛,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而太子胤礽给老四胤禛拆台,也不止这一次,后来的追缴户部欠款,他又拆了一次。当时已经胜利在望,皇子们即将搞定,老臣们也摆弄的差不多了,太子胤礽依然不改背后告黑状的毛病。

当时康熙帝就有点反感了,来了一句,既然下面的人有问题,你当太子的就要管一管嘛。

结果,这个太子理解成了老四胤禛有毛病,得去叫停追缴。得到消息后的康熙帝,直接懊恼的来了一句:

“这就是我大清国将来的皇帝吗?”

皇上能感觉到太子不行,当大臣的自然也能感觉到,再加上刑部冤案的爆发,佟国维和张廷玉,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并最终分道扬镳。

刑部当时归太子胤礽管,天子脚下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问题所在。所以,皇上对这件案子的态度,将会决定了太子胤礽未来的走向。



三、

所以,在这件事上,佟国维表现得非常积极,也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发话:

“天子辇下首善之区,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请皇上处分。”

佟国维非常聪明,这句话一出,等于就给还没审的张五哥案定了案,这就是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按照规矩,就得严查到底。到那时佟国维得观察康熙帝的表现啊,他们心里都明白,彻查的话必然会牵扯到太子。

见康熙帝没啥表情,佟国维又来了一句:

“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会牵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将无功而返。”

佟国维这句话非常有杀伤力,里面也藏着好几个信息,其实就是在将皇上的军,你到底查不查太子?会不会像上次追缴户部欠款一样,最后顾及太子的面子,从而不了了之?

康熙帝也故意装傻,反问什么器是谁,又,又是怎么回事?

佟国维见目的已达到,回了一句:

“圣明莫过于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们所能明言啊。”

虽然康熙帝强调,你有话就直说,不说的话,要你宰相有何用?

但是马齐却蹦出来,给了个神解释,什么宰相是百官之首,对于百官之上的皇子们就不归宰相管了。

直到康熙帝直接拍板,这一次不管查到谁头上,都要秉公处置,由此,便拉开了决定未来储君动向的刑部冤案事件,并一发不可收拾。



四、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皇上身边的尚书房大臣,佟国维知道到了自己该站队的时候了。

佟家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有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高风险,则意味着高回报,既然太子胤礽这条道儿就要黑了,何不“弃暗投明”,早早下注?

正发愁没法睡觉呢,老八胤禩就找上门送枕头了,询问佟国维,要不要接下调查刑部冤案的差事?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来……八爷,其有意乎?”

事实上,这个差事能接的就俩人,一个是老四胤禛,另一个便是老八胤禩。老四胤禛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还张五哥一个公道,好好刷新一下吏治。但他身份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旁人根本就不会去理智的看待其行为。

很简单,刑部冤案可不是只牵扯到太子胤礽,还有一个老九胤禟呢。

老八胤禩接这个差事,名义上是为了救老九,事实上更是为了扳倒太子。太子倒了,对八爷党来讲是天大的好事,也意味着老八胤禩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可老四胤禛若接了,就像邬思道给分析的那样,刑部冤案结案之时,便是太子胤礽倒台之际。到那时候,四王爷也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不容于皇上。

那么,为什么佟国维和邬思道对待刑部冤案一事,竟然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呢?



五、

很简单,就是刚才提到的,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的身份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老四胤禛此时名义上还是太子胤礽的人,刑部冤案一事,若他不能秉公办理。不仅在众臣心目中失去了价值,也让刚刚对他有点青睐的康熙帝,大失所望。最后很可能,太子胤礽没事,他倒成了替罪羊。

若是秉公办理呢,太子倒台之际,就是自己众叛亲离之时。按理说,太子倒了,其他皇子都有了夺嫡的希望。可老四胤禛原本就是太子胤礽的人,他要想夺嫡,也是依靠太子原先的班底。但是自己这样一做,势必得罪了这些人,夺嫡更无望了,还给老八胤禩做了嫁衣。

所以,虽然康熙帝也十分愿意让老四胤禛来接这个差事,但他还是搞了场冰火两重天,生了一场大病,躲了过去。

扯远啦,言归正传,佟国维是开了彻查刑部冤案的头,而张廷玉却给这件事做了个了结。

张廷玉跟积极站队的佟国维不同,他曾经曰过“百言不如一默”,意思就是说,没事在那猥琐发育,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别说话。

所以,当康熙帝拿着老八胤禩关于刑部冤案的结案奏折,找到张廷玉时,他恨不得戳瞎自己的眼睛,但事已至此,要想全身而退,只能将其一烧了之了。

面对康熙帝惊诧的目光,张廷玉潇洒的来一句:

“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六、

要不怎么说,没事就多加加班,正因为这一次加班,张廷玉跟康熙帝便拥有了一个小秘密,并最终决定了一起去热河狩猎。

当然,他们俩的小秘密也不止这一个,后来查出八大山庄被围时的调兵手谕是假的,也是他们俩共同保守的秘密。甚至于后来南下江南,也是张廷玉跟着去的,那封逼太子胤礽造反的圣旨,也是出自他之手。

同志们,没事在单位多值班(加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张廷玉很清楚,朝廷上的事,自己确实可以参与,但是皇上的家务事,还是少知为妙。他的做人原则就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党不群,无派无系。

虽然张廷玉知道,康熙帝还是护着太子的,但就刑部冤案的处理结果来看,佟国维押宝的老八胤禩反而更胜一筹。

因为,当康熙帝带着众皇子从热河回来的时候,老八胤禩已经成了亲王,招待蒙古王公时,也是老八胤禩代替皇上出席,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太子胤礽也被废了。

为了试探一下康熙帝,老八胤禩甚至把自己府上口称“八王大”、“大八王”的神秘道士张明德,都带到了康熙帝面前,任由其发落。

可康熙帝却来了这么一句:

“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因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各位全都震惊了,震惊之余,佟国维觉得,自己即将大功告成。



七、

当佟国维联络众位大臣,一起上书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时,张廷玉是没有动静的。其他人也看不出他的政治取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以至于佟国维都拿奶茶讽刺他:

“马大人,今天茶房奶子沏的不错,赶快趁热喝了吧,一会儿凉了,再喝那味可就两样了。”

但太子胤礽因何被废,别人可能不清楚,但张廷玉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也就有了,朝堂之上,张廷玉突然掏出一份密折,单独举荐废太子胤礽。

可以说,在场的人中,除了康熙帝不意外,其他人都深感意外。甚至连一直在一起办事的马齐,自认为看透了张廷玉,也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你单独有一个密折,我怎么不知道?”

佟国维更生气,直接当着康熙帝的面,大骂张廷玉就是一奸臣!

是啊,废掉太子的时候你在场,举荐废太子你又在场,你到底什么立场?

再说了,别人都是实名举荐,你呢,见康熙帝有复立废太子的意思了,你“嗖”的一下从衣袖里掏出了密折,谁知道你衣袖里到底藏着几份密折啊?

不会是左袖里是复立废太子的,右袖里是举荐老四胤禛的,腰上还别着一封举荐老八胤禩的吧,你这个奸臣!

由此可见,张廷玉一直是孤军奋战,坚持君子不党,如果说他有什么政治取向的话,也就只有一个皇帝,万事善于去揣摩圣意。



八、

佟国维最终倒台的原因便是结党,张廷玉很忌讳这件事,佟国维未必不清楚!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谁也别嫌弃谁身上长毛,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康熙帝。但凡一个正常的皇帝,基本都会忌惮下面的官员结党的,就算是以宽仁著称的康熙帝也不例外。

再说了,在佟国维之前,康熙帝又不是没有办过其他大臣,像鳌拜、索额图、明珠,哪一个罪状上都有结党营私这一项。

可是,佟国维当权的这些年,正是其佟家蒸蒸日上的阶段,被称“佟半朝”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这也就导致,已经做到尚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再做任何决定,都不是一个人,而是背后的整个佟派势力。

也就是说,佟国维不管做什么,都会成为背后势力的表率,想不结党,都难!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