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切为了让每个家庭更好地看上电视 ——江苏有线电视创业史系列专题报道

0
分享至

编者按:有线电视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那个时代能看到的电视节目很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处于嗷嗷待哺的“空窗期”。从0到1,往往是最难的,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启了有线电视行业的精彩发展路。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有线电视行业处于螺旋式上升阶段的今天,重温前辈们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对激励有线电视从业者们汲取力量、保持定力、接续奋斗、再创辉煌,无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视觉中国供图

本期人物:邢海鹏,曾任南京市广电局有线电视管理处处长,南京有线台副台长,南京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南京广电集团副总经理等,系南京市有线电视的创业元老,有线电视筹建“七君子”之一。

问:有线电视如何从无到有的?

答:有线电视的出现,与其说“横空出世”,毋宁叫“应运而生”,这个“运”不是运气的“运”,而是时势的产物。最开始的时候,电视还是“无线”的天下,频道很少,南京地区只有大概五六个频道,信号差、雪花多,真正能收到并且清晰的也就两三个。另外,管理上也有问题,因为当时老百姓已经开始自行安装闭路电视,内容上、施工上都有管理漏洞,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少但是很难管,所以群众强烈要求管理部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为了回应用户的需求,我们才开始筹建有线电视。

刚开始遇到了很多障碍,“怎么搞”“由谁来搞”是个难题,最重要的还是“钱从哪里来”,国家没有这么多资金可投。面对困境,我们乘着1992年改革的春风,彻底解放思想,另辟蹊径,提出了“市场化改革,使用者付费”的新思路。这在当时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有的老百姓不理解:“怎么看电视还要收钱呢?”业内有些人也不太认同:“已经有无线电视了,还要有线电视干什么?”

当时我们算了一下,除了千方百计募集到的资金,还要贷款一两百万,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借钱办事,能否一炮打响,大家心里也没有底,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认准了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干。当有线电视开播后,老百姓反应好得不得了,还被列入了市政府的“十件大事”,到这个时候,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激动、豪迈,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回想起来,有线电视能够搞成,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特别的聪明才智,而完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是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精神趁势而上,拼尽全力把事情办成了,这就是“应运而生”。

问:从立项到开播,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

答:这段历程我终生难忘。当时一无所有,真正是“白手起家”!钱,钱没有,边干边申请,市政府、市计委、市广电局虽然很支持,但资金都紧张,分好几次给了点钱当作开办费,杯水车薪;人,人少得可怜,东拉西找,左调右借,陆陆续续抽调了几个人,还坐不满一个大办公室;事,事千头万绪,每个人都得像八爪鱼一样到处跑、亲手干。

通过争取拨款、银行贷款、让施工单位垫资等方式,穷尽了各种手段,最后我们筹集了约400万元资金。这些钱不是一笔到账的,就跟水龙头一样,滴滴拉拉,其中的180多万还是老百姓听了我们进小区的宣传后预付的收视费。买设备、建基站、架电缆,样样都要钱,当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就这样硬着头皮干,终于“熬”到了开播。

光有钱也不行,还得有批文。报批的过程令我记忆犹新,到现在还觉得很自豪,因为我们七天时间就把批准书拿下来了,七天时间啊,不可思议!我做的是第一道“工序”,起草上报文件,通过省广电厅向上申报。还记得当时分管副厅长跟我讲:“我这可是用办新闻的速度来给你办这个批文的!”星期六下午(当时还是单休),分管副厅长喊住准备下班的打印员说:“先别走,把这个红头文件打印出来,这是需要上报给国家广电部的。”

当天晚上,我们筹建组的两位“女将”就拿着文件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两天两夜,整整四十八小时,一刻不敢耽误,为的就是到了北京赶上星期一,接下来的过程就像打仗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从办事员开始,到科长、处长、司长,最后到副部长那里呈签。得知时任分管副部长正在生病住院,她们又赶到医院,部领导体谅她们的不容易,在病床上现场签了字。拿到批文后,她俩又连夜坐火车赶回南京,激动得睡不着,也不觉得累,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啊!

问:当时还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答:那就太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多事仍然历历在目。举个例子,当时我们要在延龄巷安装四五个大“锅”,但是基础条件不达标,碍于特殊情况也无法重新选址,技术人员经过精心勘测和科学计算,硬是在原地堆了几十吨的水泥把底座架好,最后终于把卫星接收站建起来了。

再举一个例子,为了采购播出器材,我们的同事项满才一个人到处出差,光是在广州、深圳就待了五十多天。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经费又少,他只能在话费最便宜的半夜三更到小卖部打长途电话,甚至后来有好长时间都联系不上,就跟失踪了一样。市广电局领导放心不下,委托其他单位的一位局长趁着到广州出差的机会,顺道去看看他,好不容易找着了,用那位局长的话说,他的状态就是“马瘦毛长,野人一样”。当时参与筹建的其他同事,像赵卫朝、陈敖如、周祥玲、钱东来、庆祖辽、丁润宝、江厥建、吴汉平等等,每个人都像上足了发条的钟摆,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日没夜地干,就想着能把事情干成干好,让老百姓更好地看上电视。

问:对于现在的有线电视事业发展,您还有哪些建议?

答:主要还是内容和服务,无论什么时候都得用心。当初有线电视每月收视费四元,安装费一百八十元,在当时,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到群众中去,说他们能听懂的话,耐心地宣讲、解释,打消他们的顾虑,拿真心换真心,老百姓是支持的。我记得我们第一户、第一批成功收费的是在锁金村,我当时就在现场,群众愿意为还没见到影子的有线电视提前支付费用,我心里是很感慨的,直到今天,我还珍藏着当时第一批付费的前十户的名单。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搞好内容、做好服务。当然,形式上可以更活泼一些,也要学学现在的互联网,视频内容上长、短结合,满足年轻一代的需要,把电视打造成好看又好用、男女老少各取所需、全家共享其乐融融的视听娱乐产品。

记者张昌永 王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苏有线视界互联
江苏有线视界互联
创新媒体生态平台
988文章数 1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