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史话:阎锡山易帜,惨遭痛殴。蒋宋联姻,蒋介石重掌军权

分享至

民国的众多军阀中,阎锡山是个另类。

当别人忙着打仗争地盘,他却秉承儒家传统思想,努力保一方安宁繁荣。

由于不掺和军阀混战,所以在北洋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阎锡山都是透明人,看不到他的存在。



不过,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不代表阎锡山就没有争雄天下的野心。

只能说,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盘子小,经不起折腾。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封喉见血!

1926年初,主政山西十余年,也韬光养晦了十余年的阎锡山,终于等到了出手机会。

当时,冯玉祥触犯了直奉两系利益,张作霖、吴佩孚正欲联手夹击国民军。

而夹击冯玉祥,山西的战略位置很关键。

如果晋军能从南面出击,国民军就会陷入三面被围之势。

见胜算极大,有利可图,阎锡山接受了张作霖邀请,派兵参战。

这次站队,阎锡山获利颇多,从冯玉祥手上抢到了绥远。

自此开始,“晋军”也变为“晋绥军”。

就在冯玉祥惨遭群殴期间,国民革命军在南方誓师北伐。

7至10月,北伐军摧枯拉朽,以极短时间打垮了吴佩孚。



紧接着,北伐军又在东南战场取得胜利,打得孙传芳溃不成军。

大势所趋,革命军北伐奉系,已是指日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成了香饽饽,张作霖和国民党对其极力拉拢。

手里有筹码,阎锡山并不急于站队,他选择待价而沽,先看看再说。

1927年5月,唐生智从武汉出发,会合杀冯玉祥,席卷河南,歼灭数万奉军。

阎看到这一形势,判断张作霖必败,旋即改变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倒向了国民政府。

6月6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并通电全国,宣布易帜,山西全境降下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

山西易帜后,阎锡山派兵东出井陉,占领石家庄。

张作霖觉得阎锡山还可以“挽救”,便没有立即反击,只是派人到太原劝阎不要“误入歧途”。

阎锡山这边,由于实力弱,因此拿下石家庄后,也没敢有进一步动作,想着等北伐军渡过黄河后再出手。

可是,阎锡山等了两个月,南边却一直按兵不动。



怎么个情况呢?

说来话长。

阎锡山易帜的当月,唐生智在武汉扬言要东征南京。

蒋介石担心后路空虚,就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回防。

如此一来,苏北的防务就空虚了。

孙传芳逮住机会,趁势攻占徐州。

听闻徐州丢失,蒋脸上挂不住了。

要是没有调兵南下,哪会有这事?

为了挽回面子,老蒋便亲率第一军一部,外加第六、第十、第三十七、第四十军等部,向徐州发起反击。

反击期间,白崇禧建议稳扎稳打。毕竟北洋系统治江苏多年,熟门熟路。

但蒋介石不听。他觉得孙传芳新克徐州,必然立足不稳,主张速战速决!

蒋一意孤行,结果怎样呢?

惨败!

孙传芳见蒋介石孤军深入,后路空虚,逮住机会,派兵迂回攻击,竟然反包围了北伐军。



沿津浦铁路南下的北洋军

1927年8月2日,蒋介石率北伐军攻至徐州南郊的云龙山。

正当蒋准备发动进攻时,突然得知后路被抄。

前有坚城,后有拦截之兵,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能跑了。不然就得被包饺子。

但问题是,孙传芳会让蒋总司令黯然撤退吗?

自然是不会。当天夜里,孙传芳会和张宗昌,倾全力反攻,打穿了北伐军防线。

为了掩护蒋介石撤退,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死战不退。

最后,一个团全军覆没,另外两个团战损过半。

第二十一师是新建的模范师,被老蒋寄予厚望。结果组建还不到半年就被老蒋坑没了。

当时,要不是冯玉祥派来一个师牵佯攻徐州,拖住了孙传芳,蒋的损失会更大。

战后,蒋令王天培、贺耀组在蒙城、宿州构筑防线。

张宗昌、孙传芳集结两个军又四个师的兵力趁势穷追猛打,再次击穿防线。

仗打成这个鬼样子,无可救药,蒋只能下达总退却令。

就这样,北伐军溃逃六百余里,直接从徐州退过了长江。



败得这么惨,必须要找人承担责任。

蒋自然不可能担责。

于是,王天培就成了背锅侠,惨遭处决。

然而,大家又不瞎。从北伐开始,老蒋打过几场胜仗?

横扫两湖,第四军居功至伟。

血战江西,第七军贡献最大。

号称“党军”的第一军在蒋指挥下,根本就是银样的枪头,看上去还不错,实际中看不中用。

现在是创业阶段,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你蒋介石要是打仗不行,就让贤吧!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政府的十几位军长纷纷向武汉方面投怀送抱。

唐生智手上有了筹码,随即又开始叫嚣要东征讨蒋。

老蒋刚吃了败仗,没底气,便让桂系去对付唐生智。

结果李宗仁、白崇禧阴阳怪气,公开顶撞,表示你闯的祸,为什么让我们来收拾?



蒋介石闻言心有不悦,咬牙切齿道:“什么意思?如果这样,我就走开,让你们来坐这个位置好了”。

没想到,李、白二人完全不给面子,白崇禧当即回怼:“为团结本党,顾全大局计,总司令此时离开一下也好”。

当时,蒋手上的筹码仅剩第一军。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的态度至关重要。

用蒋后来的话说:如果何敬之说句话,我何至于下台?

然而,何应钦在关键时刻装傻充愣,一言不发。

蒋介石终于感受到什么叫透心凉,心飞扬。

1927年8月13日,蒋在万念俱灰之下,通电下野,拂袖而去。

蒋黯然下野,李宗仁、白崇禧摇身—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话事人。

李、白二人上台后,猛然发现,身居高位确实爽啊,看谁都是俯视。



蒋介石下野后发布的安民告示

但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