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明悟‘空’的真谛!

分享至

前面讲完了《六祖坛经》的“自序品·第一”,接着来聊聊“般若品·第二”。

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这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菩提心,有般若智慧,所以孔子说“生而知之”,这里慧能则是说「世人本自有之」。

说的就是人人心中都有佛性,虽然人人都有,但佛性会被自己的妄念执着遮蔽,故曰「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这跟佛陀悟道时说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一样的意思。

并且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不管是愚笨之人,还是智者,其佛性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所以古德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也就是说,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就是「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



虽然如此,但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妄念执着多,就是愚人;有的人妄念执着少,就是智者。这就是「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就好比,太阳的光芒一直都是不变的,但是乌云多的时候,光芒看上去就少,乌云少的时候,光芒看上去就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