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情,这也成为了英勇无比的关羽的一大污点,甚至被后人作为训诫一直反复强调,但是翻阅三国的历史,关羽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答案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襄樊战役期间关羽一度打得曹操想要迁都,吓得孙权睡不好觉。不过关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为人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为没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进攻关羽,导致关羽战败被杀。在关羽战败前陆逊曾经写信给关羽,极力的吹捧关羽,这就使得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防备,最终让吕蒙成功偷袭了荆州。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不过一些历史学家表示,关羽丢失荆州并不仅仅是因为大意,还和当时的实力对比有很大的关系。
一、三方在荆州的争夺。
在三国时期,荆州作为三个势力的中心,它的得失决定着三方实力的对比。因此,围绕着荆州,三方势力发生了激烈的互相争夺。在刘表时期,刘备和孙权就都对荆州垂涎三尺,想要把它收入囊中。可是,最后捷足先登的却是曹操。他在平定北方后,不待自己的水军完全练成,就挥师南下,直取荆州。
当时刘表刚刚病亡,荆州一片混乱。继位的刘琮听从部下的劝说,投降了曹操。曹操在轻易夺取荆州后,又追击刘备取得了胜利。志得意满的曹操不顾自身的困难,想要一举解决东南的问题。结果,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发生激战,遭到了惨败。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了南郡和江夏,其余的江南的四郡由刘备占据。在周瑜去世后,在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斡旋下,孙权将南郡又借给了刘备。这样,曹操占据荆州北方的襄阳、南阳两郡,刘备占据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东吴则占据了江夏郡。这样,刘备成了最大的赢家。
这一切当然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说等夺取凉州就将荆州全部归还。孙权对刘备这样的答复十分不满,认为是刘备故意推脱之词,派军队去夺取了三郡。刘备和关羽率领军队前来争夺,险些酿成火拼。只是因为曹操攻占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与孙权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暂时解决了争端。
但是孙权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觊觎。他在鲁肃去世后,与吕蒙商议,决定武力夺取荆州。在关羽出兵襄樊的时候,他与曹操勾结,以攻打关羽来向曹操效忠。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并且当关羽回师争夺荆州的时候,利用自己夺取荆州得到的关羽部下的家眷,瓦解了关羽的军队。关羽势穷,被迫退守麦城。在后来突围前往西川的路上,被东吴的伏兵抓获,旋即被杀。至此,刘备所有的荆州地区全部落入东吴的手中。
二、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根本原因。
其实,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战略计划的冲突造成的。孙权在与鲁肃相见的时候,就为东吴的前途制订了相应的战略方案。当然鲁肃的《榻上问对》说道,孙权的江东应该先全据长江,建号帝王,然后再北向争夺天下。
可是,刘备和诸葛亮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就制订了《隆中对》的战略。这个战略里,是要先跨有荆益,然后两路北伐。其中的一路就是以荆州为基地,攻打宛洛。这样,刘备集团就必须要占有荆州,这也是刘备向孙权借南郡的原因。
这样,孙权与刘备的战略在荆州就出现了冲突。孙权和刘备都要占有荆州,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因此,双方不可避免的就要发生冲突。孙权屡次向刘备索要荆州,而刘备则赖着不还,这才是双方最后兵戎相见的原因。
尤其是刘备占有的南郡,原本是孙权的领地。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不顾所有的困难,直取江陵,就是要完成东吴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在经过一年的争夺后,周瑜才夺取了南郡,完成了全据长江的战略。
可是,当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区借给刘备后,孙权没有一天不想着夺回这个地区。在湘水之争后,南郡划入了刘备的势力范围,孙权只得与吕蒙商议,决定武力夺回南郡。由于刘备和孙权的战略计划的冲突,造成了双方的军事争端,这才是孙权袭取荆州的根本原因。
三、关羽在失荆州上的责任。
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多次遭受了曹魏的攻击。在历史上记载,关羽就遭到过文聘、李典、曹仁等人的攻打。这些人对关羽作战中取得的任何战果都受到了曹操的嘉奖。从这一点来看,关羽守荆州还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关羽只是单方面的把曹操当作了对手,并没有把东吴当作敌人。这就使得关羽在抵御曹军的进攻卓有成效,可对付东吴的袭击上却屡次吃亏。在湘水之争的时候,关羽的主力还是在江北防御曹军。结果后方被吴军夺取,吃了大亏。
在荆州之战中,关羽又再次重蹈覆辙,荆州被东吴袭取。这个挫折不能说不是关羽的责任。当时,关羽在沿江地段,设置了烽火台。如果东吴前来攻击,烽火台就可以报警,关羽就可以迅速得到信息,抵抗吴军。
可是,吕蒙派人伪装为客商,白衣渡江,一举夺取了烽火台。这样,关羽精心布置的防御措施没有发挥作用就失败了。这虽然是东吴的投机取巧,可是这与关羽的麻痹大意有关。这是因为关羽对东吴的袭击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他的部下自然也没有准备,这使得东吴钻了空子。
关羽对荆州的得失漫不经心,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关羽对东吴的判断。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时期,一直采取的策略是北拒曹操,东拒东吴。因此,他的有限军队东调西遣,没有休息。不过在他北伐襄樊的时候,依然留下了足够的军队,防备湘水之争的重演。
东吴针对关羽的思想,采纳了陆逊的建议。让陆逊代替吕蒙,对外宣扬吕蒙养病。陆逊在上任后,给关羽写信,吹捧关羽的功绩。关羽在看了书信后,认为陆逊有巴结自己的意思,因此放松了警惕,将防备东吴偷袭的军队抽调北上,给东吴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关羽还有一个补救错误的机会。那就是东吴孙权向曹操写信,要讨伐关羽来向曹操效忠。曹操为了收取坐山观虎斗的渔利,将孙权的书信射入了关羽的军营。但是关羽不愿意放弃眼看要到手的战果,不愿意离去。当他知道荆州被东吴袭取的时候,率领大军回师的时候,已经晚了。
四、关羽对荆州失守的深层责任。
关羽在荆州失守的时候,主要是在襄樊前线,与曹军进行着争夺。但是,他的荆州丢失得过于容易,也让人不由得要有所疑问。这是因为,沿江的烽火台可以说是疏于防范,被东吴袭取,但是那两座军事重镇公安与江陵的丢失,不能不让人们感到疑惑。
这是因为公安是刘备经营多年的军事重镇,它的名字都是来自刘备的名字左将军。而江陵更是关羽经营多年的重镇,在后来曹魏军进攻的时候,东吴军队依托江陵的防御措施,让曹魏军队寸步难行。
这样严密设防的重镇的失陷,都是因为主将的投降。公安的守将傅士仁与江陵的守将糜芳,都是毫无抵抗的就对东吴献城投降。这是因为关羽平时对待两人是否能轻视,让两人都产生了二心。当东吴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两人为了自己的性命,很轻易的投降了东吴。
尤其是糜芳的投降,让江陵城中的关羽部下的家眷都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使得关羽率领军队南下争夺荆州的时候,自己的大军离散。关羽迫不得已,只得走保麦城。后来关羽在逃亡西川的时候,被吴军的伏兵擒杀。
总的来说,荆州丢失并不完全怪关羽,大意失荆州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毕竟关羽在出兵樊城之前,已经设置了沿江烽火台、公安城、江陵城三道防线!尤其是江陵城,它乃是关羽亲自都督修缮,坚固无比,按照吴军的攻城能力来看,他们不可能短时间内突破这三道防线,而只要关羽得到消息,立马回军,就可以稳住局面,所以关羽的计划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谁会想到,孙权会表面示好关羽,暗地里进行偷袭,而糜芳、傅士仁这两个老伙计,跟随刘备近20年的忠诚部下,竟然也会临阵投敌,这谁能想到?谁会想到这种人会叛变呢?#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