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许江:诗性铸艺心

0
分享至


诗性铸艺心

许 江


又是国美哲匠颁奖的日子。飞花漫烟絮,春雨催新绿。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参加哲匠提名竞选的老师们表示敬意,向获奖的老师们表示祝贺。

去年颁奖时,我曾将头四届哲匠颁奖的致辞作了回顾。致辞如家书,读来颇长。当时,我还谈到美院哲匠的三乐,并以“公竞渡河”的旧案,引出“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的哲匠风华。前一段,我在北京开两会,封治国让我按往例给颁奖会拟楹联。在半封闭的环境中遥想西湖,一份兴味腾然而起。我写道:

柳如韵,水如薰,岁时曾几度,春风又识君;

教无悔,学无尽,苑里谁不知,诗性铸艺心。

上阙“年时曾几度”,是借自旧有的诗词,“春风又识君”,是赠给今年的获奖者们。下阕“诗性铸艺心”,这个诗性,却是要献给湖畔国美代代传承的纯粹精神的。

中国最传统的教育始于诗教。《诗》以其洋洋大观的名物,以其温婉淳厚的情愫,包容了上古中国风土人情的纷繁样态,抒展讽喻和抒情,沟通王政和民情,并完成着庄敬典雅的仪式。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它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歌诗待宾和赋诗言志是远古西周上层社会流行的交往方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掌握《诗》的官员们可以在宴飨宾朋、樽俎鼓乐之间,借助《诗》来言说国事,抑扬强权。如果一个士人大夫不具备吟赏品诵和灵活应用《诗》的素养,就无法在往来酬酢的场合中有效地传声发言。所以,孔子才一再提醒孔俚:不学诗无以言。《诗》不仅塑造了上古的贵族文化,而且以氤氲着一般人温婉谦谦的表达习惯。于是“含蓄”成了中国人说话的显著特点:委婉灵活,比兴相连,意在言外,多留余地。所以孔子对孔俚的训导实际上是一种美学的塑造。

孔子强调说:诗可以兴。上古的“兴”,最早特指巫觋通天时的升腾的精神状态。它使人超越认识的局限,而与天地鬼神相感应。于是“兴”成了达于“天”的自我提升的过程。《诗》由众多名物支撑起草木葱茏、繁华满眼的世界。通过草木之名,人们切近了生活的生活情景,让君子士人的忧怀得以宣释。这种“兴”成了一种方法,将草木之名转化而为意蕴丰厚的审美之象,因此而进入一个心灵自由的境界。兴让人以微妙的距离感和若即若离的体验来收获文明的方式,并互相传递和深度濡染。诗可以观,可以群,尤其可以怨。这就用诗为难以避免的怨愤找到了出口。诗的唱答方式,把争吵变成情赠兴答、相刺相酬的境界。审美的意象把人的积怨净化,把生命的磨难淬化,实现了独特的意趣盎然。那种哀怨郁愤,唯其真切,却在诗的转释中成为沉郁之美,升华而为浑厚华滋的意象。

我们学校是一所守着西湖成长的学校,对诗有如对湖山的亲情。1928年创建我院的一代人,便是有诗的一代。李金发先生被誉为中国象征诗作的始俑者。但我似乎更喜欢潘天寿先生和吴大羽先生的诗。在杭州的九曜山建有潘先生的诗廊。吴大羽先生留下几十万字手稿,其中不少是诗稿。他们的诗虽十分不同,却都有着一种罕见的沉郁,一种与他们的画作相匹配的浑重的风骨。这种纯然的风骨从语言的魔咒中喷然而出。这尤让我想到了林风眠先生,想到他的“士志于道”的心灵,那种与湖山陶然兴答的诗性意志。


林风眠先生有四张肖像久久地落在我的心头。这四张肖像,笑意横出,春风满目。这张清癯的面容,此刻沉浸在放怀的笑意里。尽管他的人生充满磨难和坎坷,尽管他的生命旅程总是那般孤苦和冷寂,但是他总是以那无边的宽怀,来容受磨难和孤独,来面对世事的迁变、人情的寂寒,来在丧妻儿、别家园、遭冷落、遇沉沦、焚画作、被轻辱的痛切之中,冷静处穷,空谷洁身,并以这种放怀笑意,化炼磨难,淬啄生机,用他的绘画铸炼美、用这种美陶养他的善心。这种陶然大笑,正是这位美与善的师者化炼苦难、尽美尽善的写照。


《人类的痛苦》林风眠 1929


《摸索》油画(局部)林风眠 1923

林风眠先生原是画油画的。他的大型油画《摸索》、《人间》、《痛苦》、《人道》等在抗战纷乱之中消失殆尽。正是在救亡痛彻之时,中西融合的启蒙思考啐然跳出。1938年,他带着破碎的心离开学校之时;在他孑然一身横穿半个中国,孤行在嘉陵江畔的田陌泥路之上;面对国破家亡,残山剩水,感怀人世的迁变挫败之痛,融汇中西的命题却被重新提出来,提到了流放似的道途之上。林风眠先生意识到:东西融合的命题首先是个人创造的命题。人生的困境,让他无法再画油画,却让他专心地临对水墨绘画的实践,让他义无反顾地深入中西融汇的思考,让他回返水墨的传统来破解新绘画的命题。这一段岁月是清贫的,却是放松的;是逼仄的,却又是放怀的;是凡人不堪其忧的,却又是风眠先生不改其乐的。林风眠先生在嘉陵江畔的草庐之中,面对西南山水的丘壑,沉浸在东西两种不同的艺思的结合之中。他以“方纸布阵”改变传统文人画的形制;以水墨宣纸的材料来切入静物和风景,又以圆形、菱形和方形,让桌上的花蔬果盘直立起来,进而打开立体派的形式革命,创立了方形构图的简放模式。他以板刷化开水墨,以晕笔勾勒形体,以粉彩塑造光色,以两面着色氤氲一种丰沛而又迷离的效果。他将笔墨完全放开,去接近汉画像砖,接近魏晋和盛唐的绘画。他的线描单刀直入,可曲可折,以优雅、匀细、圆润来体现东方女性的妩媚与温馨。这些纤细而柔和的线条,这粗放而浓郁的板刷,塑造起一种蕴着光、蕴着风的静谧世界。林风眠沿着孤独、冷寂的江畔歧途,走出了一条融汇中西的崭新之路,走出一条屈原“惜诵”式的独立的骚体。在这里,他牺牲了过去20年的光荣和地位,开创了中国绘画的诗性风格。他从东方走到了西方,又在这里,在江岸山林的孤单寂静中,从西方返回东方。


嘉陵江


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

从嘉陵江畔回到西子湖畔,后来又到上海南昌路的孤楼,林先生画各类的仕女,画灿烂的丽花,画夕阳里的青山,画芦荡丛中的飞鹭,……所有后来盛行中国的中国题材,几乎都先在林先生笔下图将好景。林先生一如既往地以飘洒的笔墨,意写他的零落而布满诗情的视界;以方形的结构,化解塞尚的形式意图。他几乎将中国的仕女、花鸟、山水的题材都用他的新笔墨叛逆而生动地践试了一遍。在他的这些“香草美人”的宁静而抒情的背后,他的现实人生却在不断地沦落。从西湖侧畔主动隐于上海闹市一隅的小楼,从一家人难得的聚合又面对分飞劳雁的别离,从一位曾经闻名于世的艺专院长和艺术界的掌灯之人,渐渐地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自由业者。这一系列悄然而深刻地变化,深深地压在林风眠先生瘦弱的身躯之上。某种意识形态的烈火却始终烧向他,一顶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帽子悬在头上,随时可以砸下来,砸碎这平静的一切。而且这个预感在文革中被完全地证实,林风眠先生,他的人和他的艺几乎被完全地毁灭。在1999年的《林风眠之路》的大型展览上,我们曾经用十米的黑墙来衬托那个孤零零的马桶。正是在这里,林先生毅然决然地毁去数百件作品。接着,又领受了四年的牢狱生涯。但是,正如他家的那盆宝石花一样,林风眠先生以他顽强的生命力,闯过牢狱之灾,活转过来了。他又用他后来的几近二十年的岁月,重画失去的绘画,重访艺术的高峰。


“林风眠之路——林风眠世纪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墙上挂了一幅抽水马桶的黑白照片,一旁写着小字 ——20世纪60年代末,林风眠把大量作品冲毁在这个抽水马桶里……


《罐》纸本设色林风眠 1940年代


《静物》之二 纸本设色 林风眠 1940年代


《江上》 纸本设色 林风眠 1940年代

我们苦难的老院长林风眠先生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观”、“怨”来熔炼生活的磨难,淬化艺术的风华。面对现世的困境,他可资辗转的空间很小。黄庭坚先生诗言:“一丘一壑可曳尾。”一丘一壑虽有限,却总以其坚固的深度,呼唤恒远的积极思想,赋予人以坚守常乐的充盈。林先生的孤楼何其小?但他却一面以淡然的笑意来抹去岁月风雨;另一面,依旧画他的“香草美人”,以此化炼苦难,淬磨艺术。在他的画中纵然有无尽的风色,无尽的烟雨,无尽的块垒,但都与现实的怨结无关。诗化的艺术之“兴”,以其顽强的生命体验和灵知,让他的笔和色既接受苦难的淬磨,却又不让苦难将自己支配。在这若即若离的炼化空间里,那现实的“怨结”已然净化,化为中国式风景的沉郁和惜诵,化作诗性风骨从现世的魔咒中喷薄而出的光华。


《小白花》 纸本彩墨 林风眠 1960年代初


《荷花仕女》 纸本彩墨 林风眠 1960年代初


《宝莲灯》 纸本彩墨 林风眠 1950年代中

最后,让我们把话语转回哲匠。哲匠是美院精神的一面旗帜,这样的理解,便于我们追问它的内涵。很多国内的同行同我说:你们真牛,将最好的词用了去,作为一个品牌。我同他们说:哲匠的诠释并不重要。我们学校久有“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的规箴。每一年颁奖,在我们心里总有林风眠先生那代先师的哲匠榜样。年轻的哲匠们从一开始,并不自知是哲匠,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从思与技的两个方面去接近和实现美院的先师榜样,接近和实现林风眠先生、潘天寿先生身上所兴发和淬磨出来的诗性风骨。西湖是诗,先生们的作品是诗,美院的精神也是诗。吴冠中先生说:艺术真正的品质与精神就是诗。哲匠的使命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让纯粹的诗性从语言的囿闭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形成某种“士志于道”的高度。这些正是我今天颇为吃力地讲诗、讲林风眠,所想要送给新一届的哲匠者们的。


编 辑|王慧乐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徐 元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网易号
3236文章数 75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