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郑洞国:45岁死而复生,49岁被离婚,至死不肯与所爱复合

分享至

郑洞国曾是国民党将领,他一生共做过两件极具争议的事——

第一件事是:辽沈战役中,他竟在给蒋介石发完“来生再见”的电报后,并未自杀,而是选择了投诚共产党;第二件事是:他深爱第二任妻子陈碧莲,却在妻子求复合时坚决拒绝。

这两件事,不只普通人无法理解,就连郑洞国的子女最初也很不能理解。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他是黄埔第一期学员。



郑洞国

抗战爆发后,他先后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著名战役,且战功卓越。后来,他又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并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

也因为战功赫赫,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越发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1945年,他被委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代总司令等职。

1948年3月,郑洞国驻守的长春成为一座孤城: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永吉、攻克四平后,对长春采取了久困长围的方针。此时,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所率的国军只有十万人,而解放军则有几十万。

在这种情况下,郑洞国等要想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突围,以减少无谓伤亡”,几乎已不可能。

但“不可能”也要尝试,于是,郑洞国数次率部进行了突围,可每次他们都遭受了痛击。突围部队回来时都感叹:“共军太能打了”。面对这种情况,郑洞国一筹莫展。

150多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后,国军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10月20日。 此时,国民党败局已定,可郑洞国却依旧在“坚守”在中央银行大楼内。他这最后的坚守,和他同年同月出生的对手肖劲光大约看明白了:他一辈子战功赫赫,肯定宁可死也不肯投降。



郑洞国

肖劲光猜对了。就在20日晚,郑洞国就给蒋介石发了最后的电报,电报内容极其具有文人气息,大意是“来生再见”,具体电文如下:

  • “新七军死伤惨重,已转移阵地,以中央银行为据点。职等一秉革命牺牲精神,誓流最后一滴血,以报党国,决不有负钧座付托之重。”

也因为懂得郑洞国的这一心理,即使胜利已在眼前,肖劲光却只“围而不攻”,他这样做,自然是想给他一个“体面投降”的机会。

蒋介石接到这封电报后喜形于色,此时的他深知:国军极其需要树立典型。在遭受辽沈战役的大败后,能树立一个“自杀殉国”的典型,无疑可以很大地鼓舞士气。

可就在蒋介石等着郑洞国“自杀殉国”之际,准备于第二天凌晨自戕的郑洞国却发现,藏在枕头下用来自杀的手枪不见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