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丹青:一个活出了一口真气的人

0
分享至

陈丹青:一个活出了一口真气的人

文|荠麦青青

台湾画家蒋勋曾在《孤独六讲》里说,“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这种对自我的诚实,对社会的诚实,对这个世界的诚实,且卓尔不群的勇气,有时不亚于壮士断腕。

因代价不菲,少有人为。

但钟南山是例外,李文亮是例外,方方是例外。

包括曾经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后的文士”的陈丹青。

父亲当年给他取名,用意深藉——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自幼便喜欢画画。4岁时,由于父亲被打成“右派”,家里的书籍、画册悉数被抄,父亲遂领着他到公园、马路去画。举凡风景人物,他均临摹得栩栩如生。

儿时的陈丹青与母亲

1968年,陈丹青14岁,刚进初中,便随美术教师学习油画。他曾登上脚手架,在几米巨幅的铁皮和墙面上画了两年,画出了120张领袖画像。

初中他只上了两年。十年浩劫的开始,让他和千千万万的学子被迫中断了学业。

少而未壮,16岁的陈丹青成为了一名“知青”。

在派出所,他眼看自己的名字在户口簿上被一笔勾销,之后,远离故乡和亲人,辗转于赣南与苏北条件恶劣的农村:“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

“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

第二天早晨下雨,雨点砸在瓦片上,没有任何诗意可言。

一夜之间,他仿佛就完成了一个匆忙的过渡,成为一个被命运强行摁住,举行了成人礼的大人。

16年前全是大都市的记忆,16年后,他“下地插秧,一边插,一边手指缝渗血,山里的地,是沙地。伸到水田里晃晃,血迹淡了,继续插秧……”

唯一的快乐是,插秧回来,他躺在蚊帐里读普希金。

肉体沉重,灵魂轻飏。

以艺术消解痛苦,成为他唯一的救赎。

1973年,陈丹青辗转又到了苏北的农村接受锻炼。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蹲在村办的骨灰盒厂画了近千个骨灰盒。

那是他第一次那么切近地接触死亡,浅灰色的阴云盘桓在他20岁的天空。

不久,他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天天画连环画,让他开心至极。

当年,陈丹青一口气出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

初露峥嵘,他接着被调到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开始画革命油画,尽管才情卓然,但不久又被“打道回府”。

1975年,陈丹青插队已整整6年,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南京商业局招收的装卸工名额。

表填完,体检通过,最后一分钟被否决。

因为他是上海知青,招了他,就占了南京知青的名额。

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幸运儿奔赴各自的新天地,他淋着大雨赶回去,为此发高烧大病一场。

从1970年到1978年,在农村插队的这八年,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和艰苦异常的劳动之余,他一直坚持绘画。

他的诸多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名声大噪的“知青画家”。

1978年他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生班。当时他已经25岁,人家让他填写学历:“我就填小学毕业。他们说不可以这样填,你是同等学历,但我坚持这样填。”

在美院,他师从诸大家,学养懿范皆有所获。他忆及靳尚谊教授讲什么是美术:

“靳先生忽然伸出右手掌:你们看,手!皮下面是肉,肉里面是筋,是骨头。你画这只手,就要画出皮、肉、筋、脉、骨!”

“画虎画皮难画骨”。为了画出那种纤毫毕现的神韵,他将自己变成一心面壁的苦行僧。

1980年,陈丹青二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七幅油画,后来统称为《西藏组画》。

“我记得在七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画那些画,光线差,黄昏就挪到门口,就着过道的光继续画……”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高度的写实描绘出藏民的日常,避免了泛英雄主义、革命主义的壮怀激烈,画作公开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特殊的历史年代,他公然摒弃虚假浮夸的画风和一统江湖的“苏式传统”,还原艺术的真诚,这样的创举在当时的画坛尚属首次。

《西藏组画》奠定了其在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地位,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并扬名海内外。

1982年初,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陈丹青移居纽约。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给了他无比开阔的视野,也让他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进一步拓宽与丰富了创作题材与风格。

但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名气到了异国他乡,并没有给他带来巨大的助益,他需要重新开疆拓土。

“我第一天到美国,就面临一个生计问题,我必须卖画讨生活。”

他并未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好在我是‘老油条\\\\'了,插队落户的前科,结结实实地垫着。”

能够垫底的不是他在国内的声望,是他曾经受过的那些实打实的苦,和那颗在苦水里泡大的粗粝的心脏。

在他看来,苦难不仅有人生价值,也有审美意义。他欣赏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活得像个人。

1983年6月,陈丹青的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之后,他在美国取得了属于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成就。

在纽约,除了办画展,他最大的惊喜之一是遇到木心。

此前,他只知道木心是搞工艺美术的。1982年偶然在报上读到木心的文字:“以前我从来不看中国当代文学,看了木心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看当代文学了。”

陈丹青立刻打电话给木心,随后见面。两个人一直聊到天光既白。

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称他是“唯一衔接汉语传统和五四传统的作家”。

但在当时的国内,知道木心的人寥寥无几。

木心一生命运多舛,堪称传奇。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木心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美国大学的同一教材中,陈丹青希望将这位不该被埋没的文学大师介绍给国人。

在陈丹青的极力促成下,2006年,木心作品终于得以出版。这时距他离开人世,只剩五年了。

2011年的冬天,木心在尚未醒来的乌镇悄然离世。

在恩师去世后,作为最完整记录木心世界文学史讲座的听课学生,陈丹青开始着手整理工作。他将当年的5册听课笔记,共85讲,逾40万字,“一字字敲下去”,历经数载,结集出版。

《文学回忆录》发表后,掀起了木心热。沧海遗珠,终熠熠于世人面前。

其后,陈丹青又多方奔走,四年后,木心美术馆在乌镇建成,他亲任馆长。

临终前,病床上的木心看着属于自己的美术馆的设计图喃喃地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他特别喜欢木心这样的句子。

无论大雪纷飞,抑或冷雨浇头,在苍茫和混沌里趑趄前行。

这也仿佛注定了他这一路走来毁誉相随的蹇途。

2000年,陈丹青重返故土。去国18年的异乡客,站在 “京沪尘土飞扬的大街上,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那一年,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但仅仅4年后,51岁的陈丹青愤然辞职。

“专业前3名的永远考不进来,由于外语达不到那个分数,因此他们的画形同废纸。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

遥想当年,27岁的陈丹青因为《西藏组画》,一跃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创造力的画家,制造了第一次的舆论轰动。

24年后,一封措辞激烈的辞职信,使陈丹青再次成为中国画坛最有脾气的艺术家。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陈丹青的观点随即引发了一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热议和批评。

一时间,陈丹青被赋予了反抗不合理的招生体制,对当今社会、文化进行广泛深刻批判的猛士形象。

从清华“出走”后,陈丹青的身份也从画家渐渐转变为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他没有单位、没有职称、没有官衔。

回国十几年,陈丹青陆续推出多部文学作品,包括《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荒废集》等,传播甚广。

陈丹青在《鲁迅与死亡》中说:“鲁迅之所以是鲁迅,乃因他天性是个异端。”

而“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不妥协,不盲从,以独立之精神,行担当之道义。

他的很多文章和观点之所以振聋发聩,就在于一针见血地直斥人人置身其中,却熟视无睹的种种时弊。

有时他所揭露的不过是一些常识而已,却已令人感觉惊世骇俗,可见,多少暗潮汹涌在冰山之下,“我所眼见的世态比我偏激得远了。”

“我是个清楚自己的言论不可能改变任何事物而索性开口说话的人。”

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社会,不能总是万马齐喑,总要有人去揭开一些“疮疤”,捅破一些真相,长啸或者怒吼几声。

“如若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弊端都取旁观的姿态,那其实是自欺欺人的集体自戕——你所纵容的邪恶迟早有一天会在你的身上发生效应——其实,无所谓‘旁观’的。 ”

当年扁鹊见蔡桓公,从“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的警告,皆被置若罔闻,直至“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讳疾忌医的蔡桓公并非个案。当整个社会都病了时,需要有人当头棒喝,有人大声疾呼,就像当年的鲁迅,执笔为刀戟,做一个前驱的战士,以呐喊引起“疗救的注意”。

痈疮处处,却说灿若桃花。“粉饰”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荒诞。

评论家王晓渔说过,一个社会全是正能量反而是负能量,没希望。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有破有立,有扬有弃,批判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源泉,否则陶醉于夜郎自大的假相里,必将阻滞不前。

有一次,电视台邀请他去做节目,他坐到摄像头前却令人猝不及防地冒出一句:“我要说一些你们全不能用的东西。”顿时让主持人冷汗直冒。

接下来介绍身份,画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文化人,他都不买账,主持人让他自己定义,他不假思索:“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

黄集伟有一句话:风云翻滚,是一种气象,云深不知处,也是一种气象。

他的万千气象在洞察秋毫时的入木三分,在众声喧嚷里的清醒凛然,在假大空成时尚语境里的真实坦荡。

在一次采访后,有人给他递了一张纸条,说:“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是要退步的。”

于是,有了《退步集》。一语双关,不仅自云“退步”,更是对百年中国诸多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察和追问。

“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全是权力问题!”

面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城市原有的文化生态和历史记忆摧毁殆尽 ,他痛心疾首:“江南水乡没有了!”

当年梁思成目睹北京古建筑的被大规模拆毁,肝肠寸断:“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从《纽约琐记》到《退步集》,从《退步集》到《荒废集》,人皆以为他辗转腾挪,进退自如,但正文反作,未尝不是一种黑色幽默和巨大的反讽。

陈丹青曾说:他们一旦看见一个不愤怒,不骂人的陈丹青,就觉得这不是陈丹青了!

但“议论既多,谤亦相随”。

某杂志曾经登过一篇文章《我不喜欢陈丹青》,作者列出了三个理由。

记者拿这件事去问他,他说这篇文章我读过,我没有意见,希望他是对的。我瞧着这些批评,就像看见我年轻时。

在很多人眼里,觉得骂人渐少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意见领袖了。锋芒渐褪,温良恭俭让不应属于他。

他不辩一词。波涛汹涌也罢,清流激湍也罢,不过是江河的两种外在形态,一路向前,未曾中途易辙。

命硬学不来弯腰的人,毁誉参半,笑骂由人,亦如郑板桥笔下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常道:“佛畏因,人畏果”。

佛知果报,所以为了避免恶果,首先杜绝恶因;而人,是一种吃到苦果才会去悔不当初的动物,甚至,造成恶果,吃到苦果,有的仍执迷不悟。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一个人,一定要像人,不能活出鬼的样子,信口雌黄,满身戾气,或者出卖良心,底线全无,把自己扭曲得面目全非,背离了人的属性。

但在一个快速裂变的时代,被同化,被异化,甚至被妖魔化,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因此他说,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所幸,他的“阵地”一直在。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辈子叫板,但是孝顺、善良、心软。”

大情大性的人,总是有着“水深火热”的爱与憎。

他从不自诩是个“文化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尽管他的画作拍出过天价,尽管他的言论一纸风行。

他更在意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活出了一口真气的人。

有人说,人一辈子最珍贵的品质其实就两样:一是热血,一是天真。

得大天真者未必是火眼金睛,世事洞明的人,而是《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唯一说了真话的孩子。

故,所谓“狷狂”,不过是良知犹在,赤心未泯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专家:三个因素驱动所致

我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专家:三个因素驱动所致

壹知眠羊
2025-08-23 07:20:55
9月开学后,整个教育方向都要变了。

9月开学后,整个教育方向都要变了。

玉辞心
2025-09-12 07:19:15
女优东实果拒绝公开年龄,片商:1亿人的梦中情人!

女优东实果拒绝公开年龄,片商:1亿人的梦中情人!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4 12:24:16
知名车评人宣称永不碰小米,曝小米汽车众多问题,更多车主参战

知名车评人宣称永不碰小米,曝小米汽车众多问题,更多车主参战

云景侃记
2025-09-14 11:28:13
眉毛飞上天,下巴戳胸脯,《灼灼韶华》这个戏混子演技真可怕!

眉毛飞上天,下巴戳胸脯,《灼灼韶华》这个戏混子演技真可怕!

小娱乐悠悠
2025-09-13 07:23:29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谛听骨语本尊
2025-09-14 18:25:17
特朗普三招连发,37国联手围攻中国,中方的反击震惊全球!

特朗普三招连发,37国联手围攻中国,中方的反击震惊全球!

谈天谈地谈天地
2025-09-14 09:35:43
顶流明星下海,这部禁忌新作值得一看

顶流明星下海,这部禁忌新作值得一看

来看美剧
2025-09-14 18:25:27
库里删除勇士简介引热议 联盟震动勇士管理层压力巨大

库里删除勇士简介引热议 联盟震动勇士管理层压力巨大

乖囧貓儿
2025-09-14 12:57:15
加热15分钟出三菜一汤!预制菜比外卖便宜一半,有人用来待客

加热15分钟出三菜一汤!预制菜比外卖便宜一半,有人用来待客

娱乐白名单
2025-09-13 22:06:48
华为新机突然定档:11月份,重磅发布!

华为新机突然定档:11月份,重磅发布!

科技堡垒
2025-09-14 11:37:38
2岁宝宝梅毒阳性,婆婆大骂儿媳,不料全家血检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2岁宝宝梅毒阳性,婆婆大骂儿媳,不料全家血检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4-08-15 01:10:02
孙立人高龄去世,棺椁35年未下葬,儿子参加九三阅兵后提出要迁葬

孙立人高龄去世,棺椁35年未下葬,儿子参加九三阅兵后提出要迁葬

小莜读史
2025-09-11 13:31:20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何嗀爱捕渔
2025-09-13 18:16:33
外媒:梅西的新秀卡以150万美元成交,创球星卡交易价新纪录

外媒:梅西的新秀卡以150万美元成交,创球星卡交易价新纪录

懂球帝
2025-09-14 17:25:04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火山诗话
2025-09-12 06:02:07
徐文龙,被查

徐文龙,被查

新京报
2025-09-14 10:40:03
追梦:乐福被针对了一辈子 却在总决赛G7最后30秒突然决定防一次

追梦:乐福被针对了一辈子 却在总决赛G7最后30秒突然决定防一次

直播吧
2025-09-14 10:30:08
最新民调出炉,郑丽文获一边倒力挺!郝龙斌尴尬了,韩国瑜出手!

最新民调出炉,郑丽文获一边倒力挺!郝龙斌尴尬了,韩国瑜出手!

李博世财经
2025-09-14 14:07:04
iPhone 17标准版预售创纪录:官网到货时间延至10月

iPhone 17标准版预售创纪录:官网到货时间延至10月

TechWeb
2025-09-13 09:32:06
2025-09-14 23:40: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6066文章数 117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王毅表态:中国是负责任大国 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头条要闻

王毅表态:中国是负责任大国 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英伟达澄清:RTX 50 系列公版显卡暂时售罄,没有停产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手机要闻

澎湃OS再次公布进展通报:7大问题已解决,你遇到了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