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的红夷大炮来自何方(上)——明朝自制与初次外购

分享至

第一百三十二章:没有好评的朱由校——天启年间辽东三名帅(十九)

宁远之战令袁崇焕名声鹊起,同时也让红夷大炮一战成名。



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一鸣惊人,由于它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死亡,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那么这让袁崇焕成名,令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铩羽而归的利器,它到底又有多少门?是从何方而来呢?

何为红夷大炮

红夷就是红毛番,在明朝的时候特指的荷兰人,因为他们的胡须和头发是红色,而佛朗机则是指的葡萄牙人。

明白了何谓红夷,我们也就明白了所谓的红夷大炮指的是荷兰人的大炮。

这个还真不一定。



在明朝人的笔记中,葡萄牙人的外貌也是须发皆红与荷兰人无异,所以明朝人对西方人的划分其实非常地随性。而且明朝的所谓红夷大炮也并不是特指的哪一种火炮,它是明人对来自西方的前装滑膛大炮的一个统称。由于这种火炮明人最早是在荷兰人的船上见识到的,因此这类火炮就被先入为主的统称为了红夷大炮。

明朝自制西洋大炮

现在网际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明末罕见的技术型官僚徐光启督造出了红夷大炮。对此码字的可以很负责地说,徐光启虽然上书向朝廷提出建设使用西洋大炮的新军,并为之奔走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造出红夷大炮来。

对于明朝使用红夷大炮的历史,有一点大家肯定会十分意外,明朝最早拥有的红夷大炮竟然不是进口的,而是自行仿造的!



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西班牙-葡萄牙联邦殖民者对在菲律宾群岛上的当地华人进行了两次血腥屠杀,我遇害同胞超过5万之众!

菲律宾群岛上的同胞两次都向明政府求援,这一消息在菲律宾当地传播开来后,当地殖民者畏惧明朝的报复吓得纷纷逃离当地。然而过了很久却没见明朝有任何的动静,原来此时的万历皇帝吸饱了了福寿膏后只对刮地皮感兴趣,对于万里之外华侨的悲惨遭遇他漠不关心。

但是菲律宾吕宋岛上400余西班牙殖民者,凭借着大炮击败了3、4万福建华侨起义军的消息却引起了一些明朝官员的注意,他们就此对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华侨镇压起义的帮凶——西班牙前装膛大炮产生了兴趣。

哎,数万同胞罹难不在意,倒是对杀同胞的凶器来了兴致,这大明朝啊。



黄克缵

真正史有明载,第一个督造出了红夷大炮的明朝大员名叫黄克缵[zuǎn]。

这位爷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出任了工部尚书,其后又在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出任兵部尚书。在此期间,黄克缵奉旨对吕宋大铜炮(西班牙前装滑膛炮)进行仿制。

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教做人后,被彻底打痛的明朝这时已经顾不得什么天朝上国的体面了。宛如溺水者一般,这时的明朝有啥抓啥,威力巨大的吕宋大炮自然也就成为了明朝的救命稻草之一。

根据黄克缵在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沈之战后的奏章中所述,他在万历年间一共铸造了28门吕宋铜炮,最大者重3000斤(明朝一斤为597克),另有2000斤和1000斤以上者数门,但大部分火炮重量都在千斤以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