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4两会:代表委员对医保提出多项建议

0
分享至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已在中国医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3年CDE共批准40款1类新药上市,较2022年同比上涨81%(22款),创下近年新高。有行业人士预测,到202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7916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随着政策支持、产业投入和国际合作的推动,呈现出加速繁荣的格局。但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是创新医药发展关键点滞后所带来的行业瓶颈,同靶点扎堆获批、竞争环境形势严峻等,都是盘桓在中国医药人心中的未解难题。

2024年全国“两会”如火如荼进行中,多位医药界代表委员就源头创新、新药定价、入院机制等行业热点发声。

激发全链条式创新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提交了关于全链条创新发展的建议。他指出,国内创新药企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在海外推进临床试验并实现全球化上市、与进口产品价格比拼,另一方面国家医保谈判大幅降价。有限的创新回报和高昂的研发投入影响下,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受到挑战。

吴德沛认为,可以持续推出更多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举措,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生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间产品管线交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管线交易合理优化领域布局。

对于如何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吴德沛认为,可以集中组织创新药企前往“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品推广,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亚投行等机构作用。

寻找医保的创新准入支点

创新药定价,是当前行业热门话题。一直以来,医药界都在寻找创新研发与医药费用负担的平衡点。医保作为本土最大的支付方,是大多数创新药现实支付的土壤,医保的一举一动都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就提出,在创新药定价方面,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比如5年内的自主定价,并在医保谈判与支付上突出临床价值导向,制定合理报销价格,提高报销标准。对已纳入国家医保的创新药,适当延长谈判周期,把新增适应症自动纳入报销范围,稳定市场预期。

吴德沛也建议创新药新增适应症直接入医保,他表示,可以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建立高价值创新药上市保护期机制,保护期内以指导价销售。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认为,医保体系应当不断探索完善,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医保政策惠民利民的双赢。

创新药如何定价,是一个经济学和科学问题。目前,医保谈判的评审专家主要为随机抽取,尚未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和队伍。葛均波认为,要组建专业评审委员会,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明确入库专家资质和条件。将创新药谈判由一年一评调整为随时申报,缩短患者获取时间。

打通创新进院‘最后一公里’

创新药“进院难”问题怎么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对此深切关注,她指出,目前医疗机构采购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创新药自身存在民众认知不足、价格相对偏高等短板。

李燕希望能兼顾市场准入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环节进行通盘考虑,整合解决,“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系统地开展新药准入工作,保证创新药的市场准入。”

为提高创新药的患者可及性,她还提出要完善创新药“双通道”管理机制,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创新药实行阶段性单行支付(包括不占总额,出组计算等)。医院可以在严把药品生产质量关和订购关的基础上,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药品价值评估等方式,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健识局
健识局
医事药闻,一图解局。
5812文章数 858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