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第一次到淄博的外地人来说,常常都有过一种怪异的经历;这种怪异,小酉就曾经遭遇。
曾几何时,国内的交通市场比较混乱,长途客运甩客、倒客的问题比较突出;当时小酉第一次去淄博,是应一个朋友邀请、考察一个项目。因为担心被甩客,就选择了坐火车。
火车是国营的,国营单位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底限是有的,至少不会甩客。可是,等小酉到了淄博、下车后,就直接晕掉了:我本来要到淄博啊,火车却拉到一个叫张店的地方停了车!
小酉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被火车“甩客”了!由于事先和朋友说好、他要开车到淄博火车站接我,于是赶快给他打电话,说下车的地方是张店、不是淄博,问怎么办?结果,他笑了……
后来、在路上,朋友讲了这么一段经历:他有次从张店坐车回临淄,到站下车时、一老大爷就是不车,愤怒地说:“我到辛店去、为什么非要拉我到临淄?我不下车你们把我送到辛店去!”
而实际情况是:辛店即是临淄;民间多称为辛店,而官方在正式场合则称之为临淄(淄博的一个区)。
和朋友一起的另一个朋友也有这样的经历。他是淄博另一个区淄川的,曾有路人问他淄博怎么走,弄得他一脸懵逼,最后他问具体到淄博什么地方,然后给他指了路;还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和邻座聊天、邻座说去淄博,他就问淄博哪里,她说就是去淄博;朋友只好给她解释了在淄博的五区三县里,没有一个地方叫淄博。
原来,小酉的经历不是个例,很多朋友到了淄博都曾经一样地懵逼。原因是淄博是不多见的组群式城市,各个城区彼此分离,之间有一定距离,每个区都有独立而互不相同的名字,几个城区合起来才叫淄博。当地人,都用区的名字来区别地名,任何一个区都不叫淄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到了“淄博找不到淄博”的情况。
外地人很不习惯:比如济南,有历下、历山、槐荫等多个区,但是无论哪个区,都叫济南,而淄博则是无论哪个区都不叫淄博。接下来,小酉发现,淄博让人困惑的地名还不止这些的,还有高青(田镇)、沂源(南麻)、桓台(索镇)……
于是,小酉便特意研究了一下淄博的地名,就有了下面的收获。
淄博的名称是辖内淄川、博山两个区的合称,最早的淄博市就是指的这两个区;当时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淄川、博山两地的煤矿都在开发,由于两地相邻、于是就被合称为“淄博”。
淄博市车牌为“鲁C”,电话区号为0533,身份证前4位(行政区划代码)是3703,邮政编码是255000,目前下辖五区三县,每个县区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下面将各区县名称及由来介绍如下。
淄川区
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张店区
张店,古称黄桑店;由于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时,黄桑店中有一户张氏人家的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到了元代、始称张店。目前,淄博的汽车站和火车站都在张店。
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周村区
战国前,此地位于丘陵、平原交接处,故名为皱;也曾以为此地人少聚居而名为昼(昼,古时日出尽头的意思)。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而居,称昼屯。北宋时演变为周村。
博山区
博山之名是多山之意: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另有说法是,此地境东南有一座"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博山古称颜神,因孝妇颜文姜而得名。据称,颜文姜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后代。
桓台县
因辖区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齐桓公好治宫室、狗马、苑囿(yòu),为游玩之乐、在后花园筑台戏马,故曰“戏马台”。但《今县释名》的说法是:广饶县东北有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按柏与桓字形相近,桓当即柏字之讹。
高青县
1948年,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取两县首字而得名高青县。高苑县位于今天高城及邹平苑城一带,青城县旧称青平县(镇)。
沂源县
沂河的发源地位于境内而得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