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流失的一块领土,当年“弃中投俄”,如今成亚洲最穷地区

分享至

图瓦在中国历史上的身影,可以追溯到那个辉煌的唐朝。那个时代,丝绸之路如同一座璀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商贸,更在无形中将图瓦与大唐紧密地绑定在一起。随着贸易的繁荣,图瓦的独特文化和丰富的物产引起了唐朝的浓厚兴趣。丝绸、茶叶、瓷器与图瓦的毛皮、宝石等在市场中交换,文化的交流也在这交换中悄然展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瓦逐渐臣服于唐朝的强大之下,成为了大唐的藩属国。唐朝对图瓦的统治也日渐稳固,将其称为“唐努乌梁海”地区,并正式将其纳入唐朝的版图。这一决策无疑加强了图瓦与中国的历史渊源,也为后来的图瓦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明朝初期,唐努乌梁海地区是一块被游牧民族瓦剌所控制的土地。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以其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瓦剌是一个以游牧经济为主的民族,他们在这个地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掌握着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在这个过程中,明朝与瓦剌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虽然明朝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瓦剌仍然控制着唐努乌梁海地区。

到了明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并逐渐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中,蒙古打败了瓦剌,重新控制了唐努乌梁海地区。

蒙古族不同于瓦剌,他们更加注重农业和定居生活,开始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他们修建了城市、发展了农业、兴办了商业,使得这个地区逐渐繁荣起来。

在公元16世纪,沙俄的铁骑踏入了广袤的西伯利亚,他们手中的火枪声响彻天际,震撼着草原和山林。那些曾在这片土地上驰骋的蒙古人,被这强大的力量无情地驱赶走了。沙俄的旗帜开始飘扬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上空,标志着这片富饶的土地正式进入了沙俄的殖民统治时期。

然而,沙俄的统治并未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图瓦人,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他们心怀不满,对沙俄的统治深感痛恨。他们不愿屈服于外族的统治,多次发动叛乱,试图重获自由。然而,沙俄的军队强大而残忍,他们的反抗一次次被残酷地镇压。



在这样的困境中,图瓦人决定寻求外援。他们与准噶尔部结成了联盟,共同对抗沙俄的统治。准噶尔部,这个曾经在草原上驰骋的强大部落,他们的英勇和智慧成为了图瓦人新的希望。在准噶尔部的帮助下,图瓦人开始逐渐恢复了一些失去的土地和权力。

到了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历史的车轮再次转动。清朝的军队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使得唐努乌梁海地区重新回到了清朝的管辖范围内。这一刻,图瓦人终于摆脱了沙俄的殖民统治,重新找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在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沙俄的冒险家们带着对财富的渴望,踏上了寻找金矿的旅程。他们深入到了“唐努乌梁海”这片神秘的土地,终于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发现了金矿的踪迹。这个发现引起了沙俄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始有意蚕食这一地区,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沙俄与清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谈判和交涉。他们先后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这些条约,沙俄得以割让乌梁海周边的土地。这些条约的签订,无疑是对清政府的巨大打击,也使得乌梁海地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在沙俄的蚕食下,乌梁海地区的领土逐渐被侵蚀,其原本的归属也变得模糊不清。

在1911年的历史舞台上,外蒙古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这股浪潮也波及到了远在东北边陲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这片与我国领土没有直接相连的飞地,在历史的无垠大幕下,也开始萌生脱离我国的想法。然而,它的独立运动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反而引来了一头贪婪而强大的饿狼——沙俄。

沙俄,这个北方的巨兽,一直觊觎我国的广袤土地。它瞪大了眼睛,贪婪地注视着唐努乌梁海这块肥肉。沙俄的触手无处不在,一方面,它鼓动沙俄商人蜂拥而至,试图垄断唐努乌梁海的商业活动,排挤大清商人的生存空间。

这些沙俄商人如同饿狼般疯狂地抢占资源,挤压当地人的生存空间,使得唐努乌梁海的经济命脉逐渐被沙俄所控制。

另一方面,沙俄并未直接动用武力,而是采用了更为狡猾的手段。它威逼利诱“唐努乌梁海”地区民众,以各种甜言蜜语和承诺,让他们相信加入沙俄可以带来更好的未来。

这些手段让部分民众在利益和幻想的驱使下,走上了背离祖国的道路。他们在沙俄的诱骗下,一步步放弃了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和主权。



在1914年的一个夏日,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伊尔库茨克总督府前聚集了众多民众。沙俄官员以庄严的口吻宣称,沙俄对该地区拥有实施保护的权利。

北洋政府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宣称,表现出了坚决的态度。他们不承认沙俄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权。同时,北洋政府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收复失地的好机会。

1918年,白俄军队的入侵,为北洋政府提供了契机。北洋政府趁机行动,同年7月,成功收复了唐努乌梁海全境。这个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21年,历史的画卷再次被涂上了一抹阴霾。白俄军队,那些曾在唐努乌梁海肆虐的侵略者,再次如鬼魅般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这片土地。此时的北洋政府,正深陷内忧外患之中,无暇东顾,无力抗击这股邪恶的力量。

沙俄,那个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血与火的国家,又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以出兵帮助为由,将白俄军队赶走,看似正义的举动,却暗藏阴谋。当白俄军队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沙俄却变脸似的赖着不走,贪婪地盯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在面对那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土地时,苏俄开始精心策划,利用各种手段挑唆当地人宣布独立。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同年8月14日,“唐努图瓦共和国”正式成立。然而,这一新生国家的成立并未得到当时民国的承认。



民国政府深知苏俄的野心,他们并不愿意让这个新生的国家成为苏联的附庸。于是,民国政府对于图瓦的独立宣言持谨慎态度,并未立即给予承认。但苏联人并不死心,他们进一步加紧了对图瓦的控制。

在1924年,苏联与图瓦共和国签订了一份所谓的友好条约。这份条约看似是一份正常的外交协议,但实际上,它却是苏联实现对图瓦实际控制的巧妙手段。在这份条约中,苏联人巧妙地规避了国际法的约束,以合法的形式将图瓦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那个时代,图瓦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体制的国家,内心深处却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梦想,那就是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开启国家现代化的新篇章。然而,仅凭图瓦自身的力量,这个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此时,苏联的出现,似乎给图瓦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的梦想,图瓦开始对苏联的援助寄予厚望。苏联则趁机大肆鼓吹,宣称要帮助图瓦实现工业发展,为其铺平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样的承诺和诱惑下,图瓦产生了强烈的加入苏联的愿望,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使自己的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1944年,图瓦共和国正式宣布加入苏维埃联盟,成为了苏联版图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苏联的这种无耻做法,我国始终不予承认。



1945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关于外蒙古独立和唐努乌梁海归属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背景复杂,双方最终选择了搁置争议,未在条约中明确提及这些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逐渐被淡忘。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独立,图瓦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俄罗斯政府认为图瓦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试图炒作此事,鼓吹分裂势力抬头。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与图瓦方面进行了多次谈判和协商,最终于1992年3月31日签署了条约,正式将图瓦纳入俄联邦的版图中。

在辽阔的俄国版图上,图瓦位于中西伯利亚的南部,那是一个远离俄核心经济区的边陲之地。那里的天空高远而清澈,仿佛可以触摸到飘渺的云端,而地面上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和连绵起伏的山峦。这里的生活节奏与俄核心区域截然不同,仿佛被世界遗忘的一隅,那份静谧与世无争,让人不禁想起“天高皇帝远”的古语。

尽管图瓦远离繁华,但这片土地却拥有着丰富的宝藏。地下的矿产、石油资源富饶,是俄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而广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也为粮食和畜牧业的丰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图瓦的人民英勇奋斗,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图瓦为苏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苏俄对这片土地和其人民的反哺却少之又少。似乎只有索取,而没有回报。这使得图瓦在俄国经济体系中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地区同等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图瓦作为一个俄联邦的成员国,深感自己有责任为和平出一份力。然而,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国却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由于经济落后,图瓦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提供大量的资金或先进的武器装备。当欧美国家纷纷向乌克兰输送现代化武器装备时,图瓦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图瓦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决定向俄罗斯提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