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流泪长叹:全都结束了

分享至

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流泪长叹:全都结束了

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一辆庞大的列车庄严地抵达皇姑屯车站。这辆火车名为“泰山号”,昔日慈禧太后的专车,规模宏大,共有22节车厢。乘坐在第10节车厢的正是“东北王”张作霖。



负责接待的齐恩铭上车进行检查时,发现张作霖正在10号车厢的80号客房内休息。齐恩铭为避免打扰,没有开门,只匆匆下车。

出于安全考虑,齐恩铭安排手下在沿途设立检查岗,审查所有靠近铁路的可疑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后,“泰山号”缓缓启动。



这时,齐恩铭敏锐地察觉到,10号车厢前方还有两辆“压道车”,这两辆车并无乘客,专门负责排除爆炸风险。齐恩铭不禁感慨,张作霖对安全工作的细致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短短20分钟后,在凌晨5时23分,当列车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第10号车厢被炸毁,随车陪行的黑龙江督军吴俊生当场死亡,头颅破碎,而张作霖也被炸飞数十米,生命岌岌可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除了张作霖和吴俊生外,其他人虽有轻伤,但都不严重。这次爆炸显然是内鬼的“斩首行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爆炸案传到日本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大为震怒:“一切都完了!这些家伙!居然不能理解父母的心!”随后不久,田中义一黯然辞去首相职务。



爆炸事件的起因以及其影响,以及田中义一所谓的“父母心”究竟指何,这一切都与张作霖的人生经历有关。

张作霖,1875年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海城县,出身贫寒。由于其生父沉迷赌博,张家破产,甚至无力支付张作霖的学费。

然而,张作霖得到了一位名为杨景镇的慈善老师的帮助,免费接受教育,同时还得到了一些文具。这段援助让他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也为他的性格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然而,1888年,张作霖的生父因赌债被害,使得张作霖不得不流浪街头,乞讨为生。尽管艰苦,他通过向一位兽医学习知识,掌握了一门手艺,最终开设了自己的兽医馆。

1900年,在岳父赵占元的协助下,张作霖组建了一个大团体,担任小头目,负责“治安”事务。治安实际上指的是向村民收保护费,呈现一种绿林土匪的形象。



张作霖不同寻常,他为人和善,守法守纪,甚至帮忙解决问题。渐渐地,他的声望迅速扩大,领地涵盖了20多个村子,成为他的发源地。

由于清政府统治末期,为了减轻负担,设立了招抚局,负责招抚地方武装势力。看到这个机会,张作霖决定利用自己的力量投靠官府,寻求更好的发展。

他通过大量贿赂招抚局高官,联合当地乡绅,同时消灭周围的竞争对手,成功地走上了与官府合作的道路,取得了“皇粮”供养。这一系列操作让张作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势力谋取了更广阔的出路。



1903年7月,张作霖率领的民间武装被清政府吸纳,他被任命为管带(营长),由土匪头目一跃成为政府官军军官,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成为人生的关键转折。张作霖依仗这支武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渐崭露头角。

张作霖在仕途中以武力为本,积极打压、吸收山贼,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发展到了近5000人,并直接掌握了奉天的控制权。

凭借强大的实力,张作霖开始审时度势,意识到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至关重要。命运眷顾有准备的人,而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张作霖提供了历史舞台的机会。



1911年11月,张作霖在奉天以“保安会筹备会”的名义召开会议,宣布准备独立,面对反对声浪,他亮出手枪,大声宣称:“我张某人有的是枪,有的是人,我现在天不怕、地不怕,今天你们一定要尊重(独立)意见!” 这一举动使得会场陷入寂静。

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恢复帝制后,张作霖与袁世凯迅速建立关系,发誓支持帝制。由于其忠诚表现,张作霖被袁世凯视为亲信,并被任命为第27军军长,随后吞并28军,迅速掌控东北三省,成为备受瞩目的“东北王”。

在当时,任何一个军阀要想在一方称王称霸,与帝国主义进行勾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张作霖也不例外。在日本战胜俄国后,张作霖敏锐地认识到只有获得日本的支持,他才能在东北确立霸权。因此,他竭尽全力与日本建立联系,以示忠诚。



辛亥革命后,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约”时,张作霖在多个场合表达支持,认为该条约是新政府与百姓“肝胆相照”的证明,积极支持其执行。为此,张作霖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向袁世凯和日本展示了他的忠诚,双方对此感到满意,形成了一种圆滑的局面。

在袁世凯倒台后,为争取更多日本支持,张作霖答应了日本的无理要求,为其在东北提供修建铁路、开设工厂等特权。

然而,1919年起,国内爆发了“五四”等爱国运动,掀起反日浪潮。尽管国内出现爱国情绪,张作霖却采取强硬手段,镇压各地的爱国运动,甚至下令杀害许多共产党员,包括李大钊在内。



通过卖国,张作霖从中获得一些好处,得到了日本在关键时刻的支持。他不仅聘任日本人担任政治、军事顾问,而且有的成为他的亲信。每年,他还安排日本顾问回国“疏通关系”,以获取日本高官的支持。在当时,日本总一认为张作霖是一个完美的“木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