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毅夫三万字超长演讲实录:经济大历史观视角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0
分享至


作者: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本文首发新经济学家智库,由新经济学家智库根据林毅夫在“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现场发言整理,略有删改,未经本人确认,标题为编辑所加。

林毅夫最新3小时三万字超长演讲实录(上):经济大历史观视角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读书活动来跟各位交流一下我对二十大报告的一些心得,我想这是大家都在学习都在关心的事情。 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随时可能发生升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二十大报告当中也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从现在开始的中心任务,我想这也是各位在中央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中心任务。二十大报告也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想这也是各位工作的首要任务。

那么在今天上午的报告,我想从这些年我提倡的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提出来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来谈谈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什么这个变局在加速演变?我们怎么样来驾驭这个变局?同时我来谈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同时也来谈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至于怎么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我想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一些分析,来谈谈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些任务我们怎么样来实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各位都很清楚,是总书记在2018年6月份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论断,那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不同的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那一方面我是经济学家,二方面经济是基础,所以我就想从经济格局的变化来谈,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百年我们就应该从一个百年的跨度来看有几个变化。

百年的话,可以讲从20世纪刚刚开始,也就是1900年的时候,当时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各位都很清楚,那么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跟奥匈帝国。

这8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列强,为什么是列强?一方面是他们兵强马壮,二方面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这8个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他们的经济总量占到全世界的50.4%,也就是这8个国家,他们经济规模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也就是因为他们的经济规模那么大,经济那么发达,才能够支持他们国防工业军事工业才会变成世界的列强。

因为他们是世界的列强,要是跟他们有矛盾,他们就用武力来解决,因此就组出了联军,来攻打北京。

那么在2000年的时候,世界上又有一个八国集团,这八国集团是哪八国?那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日本,这7个国家跟八国联军前面的7个国家完全一样,基本没有换,只换1个国家,8国集团当中包含了加拿大,那么为什么奥匈帝国被取代?我想各位也清楚,因为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匈帝国崩溃了,分成了奥地利、匈牙利还有东欧的其他国家。

那么由于国家崩溃了,经济变少了,那么就退出了世界列强的行列,加拿大就取而代之。这8个国家为什么要组成八国集团?因为这8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到全世界的47%,同样接近50%,从50.4%下降3.4个百分点。由于经济是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整个20世纪那100年当中,世界上是和平还是战乱,基本上决定于这8个国家的关系。

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爆发的,这是八国联军当中的德国跟奥匈帝国组成了同盟国,而其他国家是协约国,那么同盟国跟协约国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爆发了一次世界大战。同样的情形,二次世界大战怎么爆发的?是八国集团当中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轴心国。那么其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等,他们是属于同盟国,同样因为经济政治地缘利益的冲突就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在整个100年当中,世界发生大的战争,基本上是这8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上要是有其他事情,按照程序就有这8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开个会,自我决定来解决,而实际上其他国家基本上就按照八国国家的决议来进行。

到了2018年的时候,总书记为什么讲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从经济格局来看,是非常清楚,在2018年的时候,8国集团的经济总量就从2000年的47%下降为34.7%,只比1/3多一点。那么经济地位的下降产生什么影响?我前面说在整个20世纪100年当中,世界上是和平是动乱,基本上取决于8个国家的关系,世界上要是出现什么矛盾冲突,基本上这八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开会来决定怎么应对。

但是由于经济地位的下降,就造成了这8个国家应对世界决策能力的下降。最明显的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爆发了世界金融经济危机。过去也曾经发生过多次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那么过去基本上就八国集团的领导人来提出办法来应对。但是在2008年这场世界金融经济爆发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八国集团无能为力应对。因此就在12月底的时候,小布什总统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20国集团的峰会,共商怎么样来应对2008年这场世界金融经济危机。

那么实际上从2008年年底到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治理机构由八国集团变成20国集团的峰会。为什么在整个20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那么稳定,基本上就是8个国家。而且你看他们的经济总量,1900年的时候占到世界的50.4%,到2000年的时候,仍然是47%,接近50%。

为什么进入到21世纪?短短10多年的时间,他们的经济规模就从47%下降到2018年的34.7%,而前面100年只下降3.4个百分点,后面这18年又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仔细推究起来是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造成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全世界的占比是6.9%。到了2018年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的占比提升到16.8%。各位可以上看我们6.9%增加到16.8%,就上升了9.9个百分点。而八国集团的经济占比它从47%下降为34.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这12.3个百分点的下降当中,80%是由于中国经济规模的提升带来的。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比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际影响也提高了。我曾经到世界银行当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全世界经济学家最高的职位,那我是第九任,我前面的8位的首席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在美国在欧洲著名大学教书的大师级的经济学家,而且不仅是说大师级的经济学家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包括当过中央银行行长,当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当过美国财政部部长的经济学家。

那么为什么我能够作为第一个来自于中国,也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因为水涨船高,中国的经济发展快,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提升,那么世界银行它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减少贫困,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有机会得到这个全世界被认为是经济学家最高职位的首席经济学家,这是表明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谁的失落感最大?可想而知是美国的失落感最大。因为美国在1875年左右,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它的经济规模超过英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那么随着美国的经济规模的提升,它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样提升。我们提到,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跟奥匈帝国的同盟国,跟其他6国的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开启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它的战场主要是在欧洲,德国跟奥匈帝国的联军横扫欧洲、把法国等这些欧洲国家占领了。

那么在那种状况之下,美国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参战的,它是看到德国跟奥匈帝国的联军基本把欧洲大陆占领,只剩下英伦三岛,那么随时可能要拿下英伦三岛,这样的话美国才参战。

美国参战了以后,它因为是最大的经济体,那么资源源源不断,我们知道战争是消耗战,那么德国奥匈帝国经济规模相对小,那么在战场上面它损失了一个大炮,损失了一个坦克,或者海军上面损失了一艘军舰,它要替补的速度就慢。

美国因为经济规模大,替补的速率就快,因此在战场上,美国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投入武器装备,然后就靠它钢铁行业,就把德国打败。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同样,德国、意大利还有日本他们组成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横扫欧洲,后来德国为什么又被打败了?是美国加入战争投入武器,然后又从诺曼底登陆,把德国打回去,最后柏林被包围,那么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

在远东战场基本上也是这样。轴心国当中的日本在远东战场开始的时候,狂妄想要三个月往返,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还没有想到中国的抗战能力那么强,所以狂妄的目标没有实现。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的半壁江山被日本占领,同时日本不仅占领中国的半壁江山,还下南洋,为了控制太平洋,日本派了海军偷袭珍珠港。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的舰队,它的武力被消灭了一半,巨大的损失。

那么有一段时间有一年多时间,日本是控制了整个珍珠港,后来日本为什么被打败?固然在珍珠港,美国的军舰被打到一半,但是美国的经济规模大,生产能力强,海军的战舰投入的速度会非常快。

一艘一艘不断的投入,而日本这边同样经济规模小,他在战争上补充战舰就相对困难,现在一般讲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是中途岛,如果我们从海战本身来讲,日本跟美国打的是敌手,因为两边损失航空母舰的数量差不多,分不出胜负。

但为什么讲说中途岛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固然从战场的角度来看,日本补充的速度比美国慢,美国的海军军舰不断的投入,飞机大炮不断的投入,日本就从太平洋逐渐就被打回到本土,最后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就宣布投降。

所以从这些事来看,我们可以看美国作为从19世纪70年代中开始,整个20世纪美国是最大最强的一个经济体,也可以讲是世界上最强的一个主导的国家。

但是在2014年的时候,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的时候超过美国,中国变成第一大的经济体,这个是美国百年来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我前面讲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就跟着提升,美国的影响是相对的下降。那么在那种情形下,美国的军事力量,科技力量,金融还有话语意识形态方面还占有优势。

大家看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就想利用他现在所拥有的各方面的优势,军事,科技金融,还有知识形态的优势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知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那么这种老大跟老二的竞争在媒体上面或是在国际上面经常讲,两只大象如果在吵架,那么脚下的这些草就会被踩得一塌糊涂,对世界稳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那么美国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讲说是从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开始,开始的时候是奥巴马提出了重返亚太,什么叫重返亚太?实际上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各地都有驻军,他所讲的重返亚太,事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的这些航空母舰,这些战机调到太平洋,加强日军舰队,那么目的是想着用军事力量来围堵中国。

那么特朗普上台以后就变本加厉,用各种莫须有的借口,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中国一些企业像华为,就被列入负面清单,要跟中国这些企业脱钩。拜登上台之后,奥巴马提出的重返亚太同样去支持,那么特朗普提出的贸易战科技战同样继续执行,而且可以说是变本加厉。

拜登还提出了组织民主国家的同盟,用意识形态作为理由来组织同盟,同样也是为了围堵中国,中国稳定继续发展,中国发展速度比美国快,我们在世界上经济占比不断上升,美国就会不断的相对下降。那么美国为了维持它的霸权,那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遏制中国的发展。

现在已经是美国两党的共识,共和党民主党的共识,并且在美国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所谓的政治正确性。比如说在美国现在即使一些学者还是比较客观的,比较理性的,但是如果他在公开场合讲一些客观理性的话,那么就会遭到一些媒体遭到一些网络的这种攻击。

原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杰佛瑞·萨克斯,他是一个比较客观比较公正的人,然后在媒体上面,在他的微博上面发表一些比较公正的言论,基本上就是遭到这种网络上面的谩骂,还有攻击,最后他一气之下把他的微博关掉。现在在美国基本上很少有人敢在公开的场合讲客观的话。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就像我前面讲老大跟老二之争会给世界带来各种不确定性。

那么由于我们中国发展是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继续发展,这样美国失落感就会更强,他对中国的遏制各种手段就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对这种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必须有心理准备,我想这个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来伴随着我们,那么这种状况对中国不利,其实对任何国家都不利。那么什么时候能够缓解或是什么时候能够在世界上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我想这是我们需要考虑需要研究。

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有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这个世界变局的产生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最主要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而让世界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实际上同样需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发展到什么时候,我个人的看法是开始必须等到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时候,比如说中国人均GDP现在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看,是美国的25%不到30%,如果按照市场费率计算,我们现在的人均GDP是美国的七分之一不到六分之一,那么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去看,中国的人均GDP能够达到美国一半,我认为美国就会心悦诚服接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

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14亿人口,美国现在3.3亿,中国是美国的四倍多,而且我们人口老龄化,人口继续增长不会增长的很快,美国人口增长也不会很快。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四倍,这个基本格局在未来20年30年是不会变化的。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中国经济总量就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影响力就是美国的两倍,那么中国的影响大一点,这是第一点。这是美国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能动员的力量动员的物质比美国多一倍,这是事实。

那么第二点中国内部当然还会有些地区差距,会有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还有东部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是我们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

当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时候,我想这三市五省的人均GDP可以达到跟美国同一水平,这三市五省的人口现在是4亿多一点点,美国现在3.3亿,它会逐渐的增加。

那么总的来讲这两个经济体人均GDP水平同一水平,人口规模中国这边略大一点,这两个经济体的规模大致相当,更重要的不是说这两个经济体的规模大致相当,更重要的是人均GDP的水平,人均GDP是什么含量?人均GDP其实代表是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事情,平均劳动生产率代表什么?平均的产业跟技术水平。所以我们三市五省比较发达的地区,它的技术水平它的产业水平,跟美国同一水平。美国现在为什么可以卡我们脖子?因为美国的科技力量比我们强,它先进产业的水平比我们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在科技上面来卡中国的脖子。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可以动员的物质力量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对军事力量的支撑是美国的两倍,再加上它在高科技领域,它在产业上面基本上跟中国的发达地区持平,它已经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军事力量的优势。

第三个非常重要,它不仅没有优势,到那时候他自己的发展就业稳定需要中国,比如说美国会有一些企业它是属于高科技企业,它是属于高科技企业,它是财富500强当中的企业,是美国领先的企业,是美国发展的以来力量,它继续发展它必须有这些500强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进入财富500强,是因为他技术优势,可是这些技术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些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当取得技术以后,它到底有多大的利润?决定到底有多大市场。

到那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其实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按照购买力平价最大的市场,但那时候中国是美国两倍的市场,美国它自己发展依赖的力量的这些高科技,它如果能够拥有中国市场,就能成为高盈利企业,如果失掉中国市场,可能就变成低盈利。

然后对这些企业来讲,它影响不是说盈利高低的问题,因为高科技企业如果维持它继续的领先,需要不断的研发投入,而它研发投资的能力决定于达到多高的利润水平。

如果利润越高,它研发投入的能力就越强,然后它就可以继续维持技术领先,但如果它的利润水平低了,它的研发投入能力就低,然后可能就会从全世界领先的企业被人家取代掉。

如果没有中国的市场,这些企业基本上可能要退出世界财富500强。所以美国的这些领先的企业,有没有中国市场对他来讲是生死攸关的。同时一般老百姓也不能没有中国的贸易,我们知道贸易是互利双赢,而且一般小型经济体得到的好处会大于大型经济体。

美国到那时经济规模是中国的一半,那么跟中国进行贸易美国得到的好处比中国大,所以不管是说美国这些推动美国发展的这些先进的企业,或是美国一般跟生活跟消费有关的这些生产生活活动,不能脱离中国,我想美国就没有力量改变这个格局,而且美国需要中国,我想那时中美的关系就会从现在的这种摩擦,变成了必须接受中国。到时候中美的关系可能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友好的这种格局。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两个经济体,而且比第三第四大经济体规模大得非常多的经济体。比如说现在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规模只有我们的1/3,到那时候这个差距会远远加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能够和平共处,就给全世界的稳定提供安全的环境,世界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和平的稳定的格局。

所以如果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的缘由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世界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同样需要中国快速的发展,我们常讲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实际上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样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发展,要应对这种由于世界百年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给我们的挑战,具体的办法是中国的稳定发展,这是第一点我想讲的。‍

林毅夫最新3小时三万字超长演讲实录(中):经济大历史观视角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现在讲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讲是西方式的现代化,我们现在讲中国式现代化,那中国式现代化,跟原来我们讲一个西方式现代化当然有它的共同点,那么共同点是什么?什么叫做现代化?现代化是相对于全现代社会,15、16世纪以前基本上都是农业国家以农业为生,当时的生产率水平非常的低,中国是农业社会,西方也同样是农业社会,95%的人基本上都是从事农业生产,而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实际上当时的人距离生存线是非常近的。

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稳定了人口发展,它就会出现粮食不足,就会出现饥荒,就会出现这种内部社会的不稳定,或是国家之间为了争夺资源的战争,然后如果发生战争和饥荒发生,人口就会减少,人口减少了以后,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时期,利润就会增加,人口就会增加。

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我们有一个学者叫马尔萨斯,把它称为马尔萨斯循环。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讲说当时世界是平的,比较富的比较穷的地方,但他们差距都非常小,实际上都是在生存线边缘。

那么这个状况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15世纪16世纪的时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然后出现大航海的时代,发现新大陆以后开始,葡萄牙西班牙,就从美洲大陆抢夺了很多黄金,然后带回一些新的农业品种,这些可以在相当贫瘠的土地上生产,产量增加,能养的人增多,他们的收入水平就开始有所提升,但是提升的速度还是非常慢。

最明显的变化是在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了工业革命,我们经常讲的话就是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因为在全现代社会的时候农业经济,一方面生产力水平非常的低,而且生产发展的速度会涨得慢。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在十五六世纪之前,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形式,人均GDP的增长非常慢,每年只有0.05%,包括像西欧这些现在发达的国家,研究他们当时的这种经济形势,每年人均GDP增长情况是0.05%,需要1400年的时间,人均GDP才能翻一番,然后进入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像英国像德国他们人均GDP的增长20倍,从每年0.05%提高到1%,人均GDP要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就从1400年下降为70年。

然后西欧这些国家他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增长速度突然提高20倍,到19世纪中叶到现在人均GDP增长又翻了一番,从每年1%提升到每年2%,如果2%的增长,35年人均GDP就能翻一番,那么由于这个工业革命在西欧这些国家率先发生,然后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赶上工业化的浪潮,还是原来农业经济的形态,它经济增长速度就很慢。原来各国之间的差距水平非常小,然后率先工业化这些国家,他们变成西方的列强。

前面讲的这些八国联军西方的列强都是工业化成功的国家,然后其他国家它由于没有进入到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国家它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差距就越来越大,研究现代史的人就取一个名词叫大分流,本来世界是平的,现在变成先进的工业化的国家,还有落后的农业化国家,但经济是基础,所以那些搞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就变成世界的列强,然后在世界上各地占领殖民地,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

那么到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原来被殖民的国家,当然不愿意永远被奴隶,因此在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又出现了所谓民族主义风起云涌,各个地方都在革命,各个地方都在抗争。

那么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就纷纷取得政治上的独立。那么二次大战以后,那么殖民地国家或者半殖民地的国家,都取得政治的独立,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那么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以后,在这些革命家领导下,目标他们是希望能够发展经济赶上发达国家,共同愿望就必须从农业经济变成工业化经济。

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现代化变成了潮流,是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怎么样能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基本上会从发达的国家成功的国家取经,认为工业化现代化要成功,那就必须按照成功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来做。

经济上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组织方式,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当时国家在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些共同认识。

但是到2000年的时候,这100年间,我前面谈到,领先的八个国家他们的经济规模是从50.4%下降为47%,只下降了3.4个百分点。含义是什么?在8个国家之外的国家它只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且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如果从人均GDP来看的话,在整个100年当中,即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际上收入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

也就是说按照当时根据西方的经验来推动现代化的努力,在发展中国家普遍是不成功的。因为你如果从人均GDP人均收入水平来看,这个差距是扩大不是缩小。那么我们现在要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想用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复兴当然是在物质生活各个方面都赶上发达国家。那么从这个来讲,如果我们走西方式现代化的道路,从历史经验来看它基本不会成功,我们觉得要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来追求我们自己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跟西方式现代化。

实际上我们从历史经验来看,按照西方式现代化的道路不太行,我们的现代化在政治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那么经济上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想大家知道,强调市场的作用不是政府的作用,我们实际上是政府市场两只手都要用,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既要有效市场,也要有为政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除了政治跟经济的组织方式不相同,中国式现代化也会是比西方式现代化,更好的现代化。

为什么?因为有五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我们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你如说西方式现代化,从15世纪开始到现在已经500多年,如果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也将近300年,但是到现在为止,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人口只有12亿人,那么在世界人口当中的比重只有15.8%,中国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

如果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人口都翻了一番,从15.8%变成33.8%,因为增加了18%。当然怎么样让14亿人同时实现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已经几百年的历史,只是让12亿人实现了现代化。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人口这么多,条件差异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它实现现代化成功的影响大,困难也会更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减少贫富差距。而西方现代化固然从收入水平提高就非常显著。由于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收入水平总体水平提高的非常多,出现了大分流,但是对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然后从马克思到现在又1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不仅没解决,而且还更严重。

前几年有一个法国经济学家叫皮凯蒂,提出了21世纪资本论,对西方这些发达的国家收入分配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发现了这些发达国家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而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收入差距越来越小,我们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三个我们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西方式现代化物质跟精神它基本上是割裂。然后由于这种道德的沦丧精神文明的丧失,从个人来讲会发生很多矛盾,也会造成社会的很多矛盾。所以我们就看到西方社会基本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是由于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是背离的,不是协调的,我们是要协调发展。

第四个我们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西方现代化在工业革命以后,造成了对自然巨大的破坏。我们现在讲说全球气候变暖,是工业革命以后,它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急剧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对物种的破坏持续下去,然后这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以后,消失不了,慢慢的积累,就造成了我们所讲的温室效应,因此地球的温度就不断上升造成南极北极的冰山的融化,还会带来海平面提升。

我们知道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主要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海岸线旁边,如果海平面提升,传统的城市,包括像纽约伦敦,还有我们刚才沿海的上海什么这些城市可能被淹没,而且不仅是这样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就造成极端气候不断出现和风灾水灾不断的出现,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现代化叫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要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这是我们的现代化跟西方式现代化一个很大的不同。

第五点是我们要走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那些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的列强,那么开始的时候在世界上各地占领殖民地,并且由于他们这些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包括地缘政治,包括争夺资源,包括争夺殖民地爆发的世界大战,而我们要求的现代化是和平的发展,我们要发展,但是我们以和平的方式,不仅是说以和平的方式,我们的发展给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跟方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目标,那问题是怎么样来实现?当然有非常好的愿望,如果不能变成现实的话,大致是一个梦想。

我们怎样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在人口这么大的国家,同时实现各个地方现代化。我们在财富提高的过程当中,怎么样让大家都分享这个财富共享富裕,我们怎么样在物质跟精神同时发展,物质要增强,精神要丰富。同时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仅是为这代人的发展,我们也要给下一代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更智能的环境,同时我们需要用和平的方式来发展。我想这是我们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的。

这5个特征都非常的好,但问题是怎么实现?那么在这一点我从这些年提出的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自己发展经验,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来讲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解放市场,实事求是,根据各个地方现在有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他现在有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这是马克思所讲的物质的优势,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然后在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让比较优势从潜在变成实在,变成这个地方的竞争优势,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都能够同时实现。

首先来讲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之大,有14亿人,那么各个地方的贫富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东部沿海发展比较快,资本积累的比较多,人也比较多,自然资源少,然后中部基本上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好,它资本相对来讲跟东部沿海比相对少一点,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

然后西部地区基本上是地广人稀,人相对少,资源比较多,如果你从物质第一性来看,各个地方的禀赋条件是不一样,根据禀赋条件比较优势是不一样,比如说在资本相对多的地方,它非常优势的产业是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你在自然资源上有比较优势的,基本上就会是在自然资源相对比较密集的产业,在农业资源比较好的地方,它的比较优势当然就会在于土地需要比较多的这些产业。各个地方它不管当前是什么条件,如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它总是有比较优势。

其实比较优势这个概念有时候经济学上它很抽象,你现在有什么根据你有的能做的好,那就是你的比较优势。然后把能做的好的,在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帮助企业家把这些能做的好的做大做强。在国内国际市场有竞争力那就能发展得好。

然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你现在的条件是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根据你有的什么东西能做好,然后把它做大做强。如果能这样子的话,那各个地方都能发展,不管他现在条件怎么样,他总是有他能做的好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你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首先来讲各个地方按照比较优势发展都可以发展的快,然后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它是效率并且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各个地方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首先来讲的话,从全国角度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比,中国现在人均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12,000美元,美国已经七万美元了,我们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高,人均资本多。我们当然跟改革开放前我们现在资本多了,但是我们人均资本相对少,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在多用劳动力少用资本的产业。

如果我们中国都发展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重要的是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所用的劳动力比他们多,就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为什么重要?我们来看,收入水平高跟收入水平低的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收入水平低的人比较穷的人,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就业,而富人的收入更多的是靠资本。而如果你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你让这些收入水平低的人能够充分就业,他是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更重要的是经济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会发展的很快,资本就会积累得很快。

然后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反过来讲的话,劳动力就会从相对丰富逐渐变成相对短缺,劳动报酬增长速度就会非常的快。比如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当时劳动力跟现在比,劳动力跟资本比,当时资本相对比较低,劳动力相对多,当时80年代家里雇个保姆多少钱,我想就说20块钱40块钱吧家里做个保姆,进入90年代雇个保姆大概200块,现在雇个保姆多少钱呢?在北京还七八千快至少,可能要上万块,因为劳动力相对短缺,劳动力的工资会上涨的相对比较快。

然后富人它的资产它的收入更多的是以资本的收益,资本的收益的衡量是用利率来衡量,利率整体来讲是在下滑,一个跟80年代90年代比利率是在下滑的,速度不快,但是相对工资来说,比如说在80年代的时候,工资三四十块,利率6% 、7%,现在工资七八千块,利率4%、5%,富人拥有的资产在急剧贬值。

所以各位可以想想看,穷人拥有的资产相对在升值,而富人拥有的资产是急剧在贬值,在这种状况之下收入分配会越来越好,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就能够实现效率跟公平的统一,而且你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发展非常快,政府的财政税收也会增长非常快,然后政府财政税收在增加的时候,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这样的企业不需要保护,因为他自己有竞争力,他自己的发展靠自己经营就可以了。

政府只是需要给那些所在的行业不是比较优势的企业保护,如果各个地区发展产业都不需要政府,政府财政税收就可以更多的在二次分配来解决一些先天的差异和地区差异。

并且政府可以有更多的钱来用于提高就业能力的教育,这样的话当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过去一般讲是在一次分配重视效率,二次分配重视公平,后来我记得是在十一五的时候改成在一次分配同时实现公平和效率,二次分配更重视公平。

实际上这个说法最开始是我提出的,然后我就对这个说法是经过大量的事实研究,实际上也可以发现,从跨国的数据来看,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国家,它的基尼系数越低,也就是收入分配。

然后我也做了大量的跨省的数据,国内跨省的数据也同样越按照当地的比较优势发展的省,它的基尼系数越低收入分配越公平,比如说我们现在把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各位可以看看浙江的发展是最按照比较优势。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就是跟第一个原则一样,必须按照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然后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就能够实现公平效率,因为你效率才能富裕,然后又能实现公平。二次分配的话又可以把这些先天造成的不公平予以解决。

并且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发展快,物质水平可以提高,如果能够实现共同的富裕的话,实际上精神的水平也提高。因为中国有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大家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他就会更重视礼节,更重视荣辱。反过来讲,如果大家都贫穷的话,为了生存,对礼节对荣辱就不那么重视。我们所谓文明之邦,但是饥荒的时候,为了生活他,甚至对人的生命还是不重视的,那是因为贫穷所以必须富裕。因此要让精神文明跟物质文明协同发展,必须是大家是共同富裕,只能按照比较优势发展。

第三第四个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人跟自然也会和谐。因为如果说大家都共同富裕了,越来越富裕,在那种情况之下的话,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就会越来越高,美好生活的期望是十九大提出的。我们也要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生态环境,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对生态的文明会有追求。然后政府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有追求政府的政策就会更注重生态。

然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的话,政府有生态环保这些政策,企业愿不愿意执行?如果企业自己都活不了,那么它对这些生态的绿色的政策积极性不高,如果它要是做基本上也经常只是做表面功夫,只不过政府有环保队伍来的时候,它做给你看,环保队伍走了之后该怎么污染怎么污染,大部分都是由于企业没有比较优势不赚钱,没这个能力。

反过来讲,如果企业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是有自身能力的,这种状况之下,他落实环保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并且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一方面是要满足人民大众的情况,政府关心地方的经济发展,没执行能力的是政府需要保护补贴的。

在那种状况之下,政府在执行环保政策,其实也会三心二意,因为他如果真要执行环保政策的话,可能大部分企业都必须关掉,关掉的话当地失业就增加了,当地税收就减少了,当地社会问题就很多,所以政府它在执行环保上面也不会真心实意的。这一点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同样发现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产业,企业执行环保的力度就越强。

同时一个地方它的发展越符合比较优势,那么这个地方政府在执行环保的力度也同样是越高,所以也是要讲到人跟自然和谐发展,它的前提也必须是各个地方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如果各个地方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各个产业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必然是和平发展的道路。

那么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我们把它发展好,这样的产业它又可以占领国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反过来讲不符合比较优势的,我们国内生产成本高,我们就要利用国际资源,也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它必然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是要通过一个全球化开放的经济来发展。

然后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展越快,我们的市场开放,我们也会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提供我们的市场。然后各个地方都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的,各个地方都可以通过贸易互利共赢,这不是像西方式现代化的时候,他们是靠殖民掠夺,我们是透过全球化透过贸易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发展,这样当然也就是和平发展。所以讲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但是如果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物质第一性,按照各个地方现在所有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它的要求跟它的结构是一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同时实现各个地方共同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大家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并且人跟自然可以和谐发展,那么我们的发展是精神物质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且好像是共同富裕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仍然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我们必须先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搞清楚,在二十大报告当中讲高质量发展基本上讲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另外一个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理念两个很重要的内涵。

然后这个问题就是说第一个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大家知道它有5个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对我们干部来讲是一个挑战。

如果只讲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各个地方他还能知道怎么做。我们现在讲新发展理念5个方面,经常就会出现什么?丢三落四。

因此当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论以后,发现各个地方在落实的时候,经常比如说为了绿色牺牲了发展牺牲了协调,为了协调他可能又牺牲掉绿色开放共享,为了创新牺牲了开放牺牲了共享,因此才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当然这5个方面都很好,问题是怎么完整准确全面,这是最大的挑战。

但仔细想起来的话,其实它又是统一的,我们知道创新是第一动力,因为新发展理念也要发展,发展一定要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话,那就必须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创新。

现有用的技术创新它是创新,产业升级也是一种创新,最关键的创新在作为第一动力的时候,必须遵循什么原则?实际上必须遵循对方的比较优势。你要用海外的新技术一定要符合当地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非常优势。你要进入到新的产业,这个新的产业也必须符合当地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那么其他几个方面基本上都能够达到。

因为在这一点认识上非常关键,我们传统上基本上会认为越先进的技术越好,越先进的产业越好,这是一般的看法。但实际上你要发展必须得发展的产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的话要保护补贴,要保护补贴的话,首先来讲它就不会开放,因为一开放你没竞争力就死了,怎么敢开放。然后这里面可以举一个例子,80年代的时候,我们汽车产业相对落伍,然后为了提升我们汽车产业水平,我们就开始用合资的方式,以市场换技术。

我想各位都还记得这个词,我们第一个跟外资合资的汽车产业是武汉二汽,跟法国雪铁龙合资生产富康车。各位 可能还记得,富康车是80年代,我们跟法国世界上外国第一个合资的骑车产品,富康车当时我们要求必须跟在法国生产富康车,完全同样的技术,它要求是什么?全自动化的技术,因为法国工资贵了,所以它基本上生产流程当中大量利用机器人来替代工人,从劳动生产力水平来看非常高,因为整个工厂没几个工人了,我们基本上认为劳动力生产力越高越好。所以我们当时的要求必须完完整整的把法国的生产权搬到中国来。

各位可能印象很深刻,当时认为富康车质量不错,但是富康车跟法国的合作非常不易,因为亏损累累。那条生产线投资了200多亿人民币,80年代200多亿我想如果放到今天至少2000多亿,生产线投资那么大,那成本就会很高了。

固然我们国内的汽车当时的关税保护是210%,一辆汽车在中国卖的价格是在法国的三倍,即使是法国的三倍,一个那么大的资产投入还是不能盈利。法国到中国来合资生产目的是什么?他是为了赚钱,他不赚钱,就会不愉快就退出了。90年代我们广州开始跟日本本田合资生产雅阁,这个合资就比较愉快了。

那么我们知道富康车它排气量是1.6升,雅阁的排气量是2.0升,富康车在国外叫康贝卡,是一个经济型的汽车,然后雅阁是中高档。为什么广州跟日本合作生产雅阁非常愉快,合作非常好。因为赚钱,为什么能赚钱?他那条生产线只用二十几亿人民币,照理说雅阁的档次比富康车高一个档次,如果在日本同样都是全自动化,他的投资可能不止20亿,他可能要是上百亿。

但实际上我们国内劳动力便宜,所以大量能够让工人取代机器人的地方,所以我也到雅阁的工厂看到大量的工人。我们在市场上现在是总成本的竞争,因为雅阁大量用廉价的劳动力替代昂贵的资本,他生产成本就低啊,他们对这上面有竞争力就能赚钱。

所以在这里我想首先来讲,确实如果你说雅阁,技术当然比原来广州汽车生产的技术或是我们上海牌的汽车,那些老汽车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它使用技术实际上是要结合当地的要素与资本禀赋相对优势来决定他应该想要什么样的技术。

这个技术当然跟过去比是新技术是创新,但这个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必须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如果你进入当地,有比较优势才有竞争力才能赚钱。你只有符合比较优势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护补贴就不能推动经济发展,新发展理念一定要提高生产水平,一定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你是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它有竞争力,经济发展就快,在经济发展快了以后,政府的财政税收就会更大的增加。而且政府财政税收增高以后,你发展的产业有竞争力,又不用保护补贴了,你要发展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企业有竞争力你不用保护补贴,到时候财政收入就可以用来补短板,来缩小城乡差距,来缩小地区差距,来投资于教育等等这些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属于短板事情,这就是协调的内容。

如果你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没有比较优势,政府它就没有能力去做协调,因为做协调需要花钱。如果发展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收入水平会提高很多很快,大家对环境的需求就多,对绿色的发展会有需求。政府应该反映人民的需求制定环保政策,然后企业它符合比较优势,它就有能力来按照环保政策要求来执行。反过来讲,如果企业是不赚钱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它对环保只会做表面功夫,所以我们要绿色发展,实际上前提就是我们各个地方发展的必须符合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

那么像从家庭、从政府、从企业都会有积极性的能力来追求绿色的发展。然后开放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当然我们有比较优势的,我们把它发展好可以占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我们没有比较优势的,当然要更多的依靠国际上的资源,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

反过来讲,如果你不按照比较优势,企业没自身能力,自己都不能活,你怎么开放,所以开放也是按照比较优势。如果你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能够最好的创造就业,能够最好的让所有人来更享受发展的成果。

反过来讲,如果你不是按照你的比较优势发展,低收入群体,他就不能达到充分就业,怎么共享?所以这样讲起来的话,实际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是必须先了解它是发展理念,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提高竞争力,当然要创新。

创新的时候必须针对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采取适合这个地方的新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地方相对多的要素,比如说你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时候,你就要多利用劳动力的技术。如果你能够这样做的话,当然就能够同时实现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怎么样来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个对干部来讲又是一个挑战。因为他有两个目标,如果你给他一个目标的时候,他大概都会知道怎么做。但是你跟他提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目标要同时实现的时候,他经常就会蒙的。尤其我们提出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说法刚提出的时候,国内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多的关注。

因为我们过去发展我们讲的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那个说法的时候,大家认为中国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然后你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放弃了过去的外向型的发展方式,叫做一个内向型的发展方式,那么中国向来就是世界上最大贸易国,中国发展方式的改变影响不仅是中国,影响是全世界,我前面谈到贸易是互利双赢的,然后在互利双赢中小型经济体得到的好处是大于大型经济体的。

我们现在跟世界上一百二十几个国家,我们是第一大贸易伙伴,跟其他七八十个国家我们是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在美国经济指标大约跟我们相当之外,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所以贸易的时候它得到的好处更多,所以如果说中国转向内向型的发展方式,影响的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全世界。

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我觉得为什么要提出新发展格局?那么怎样才能贯彻新发展格局,这也是大家必须去考虑的。

首先来讲的话,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不是我们的发展的思路点?那么就要提出为什么总书记是在2020年3月份的时候开始讲,5月份的时候政治局会议通过,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我想有短期的因素。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最早爆发我们的防控很有效,2020年年初爆发以后,我们大概一个季度就控制住了,第二季度开始我们的生产生活基本就恢复到正常。新冠肺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这边控制住了。那么欧洲美国其他国家基本上新冠肺炎疫情就爆发了,他们没有控制好,所以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他们生产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国际贸易就急剧的萎缩,第二季度我们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可是国外除了对防控疫情防控产品跟口罩有很大需求,其他需求大量减少,我们生产增加国外需求减少,当然要靠国内更大的市场来消化,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是这个原因我想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政策,所以我想新冠肺炎疫情不是主要原因。另外一种大家可能就想说,是由于美国要跟我们脱钩,在这种状况下当然会影响到贸易。可是美国它跟我们脱钩的只是一些高科技产品,而这个产品当然如果美国对我们真的是卡脖子,这部分必须靠国内来供应,可是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我们当然要进到国际市场了,我们不会自己把市场关掉,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可能美国会脱钩,但是这些高科技产品有的是德国拥有的,韩国拥有的,日本拥有的,并不是像美国为了维持霸权,所以他为了跟中国争霸,他继续封锁中国卡中国脖子,欧洲那些企业那些政府不也有积极性吗?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只要我们有市场,而且这些产品如果他要卖,那时候还是比自己生产便宜点,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贵的方式来生产。所以我觉得这个地缘政治也不是主要原因。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什么是主要原因?我觉得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基本反应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道理。这个基本道理是讲现代经济的规模,现代制造业规模经济非常大,然后规模经济非常大,如果国内的市场规模越大,国内消化的比重就会越高。同时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当中服务业的占比越来越高,而服务业当中有很多它实际上是不可贸易的,所以服务业如果在一个经济当中占比越高,实际上它的国内循环的比重就越高,怎么来说?

因为我们过去经常讲说我们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那么外向型经济实际上出口占我们经济的比重最高的年份是在2006年,2006年当时我们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4%,略高于三分之一。然后在2019年就总书记提出新发展格局的前一年,我们出口所占的比重从35.4%下降为17.4%,减少一半。

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当中82.6%,出口就占17.4%,82.6%也就是靠国内市场消化的,82.6%当然已经是主体地位了,那么这个变化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经济体量,现在制造业规模经济很大。如果经济体量越大,国内能消化,反过来讲,如果你经济体量越小,国产能消化的比重就越低,我们可以把2019年来做一个国际对比。

2019年的时候像新加坡它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04.9%,那我们最高的年份2006年也只有35.4%了,三分之一都不到,为什么?新加坡是一个小群体,然后它国内生产的东西国内自己能消化的非常少,然后它出口会比它GDP的比重高,为什么?因为它出口产品当中有一些靠进口原材料,国内生产以后卖到国外去,那部分也算出口产值,所以它出口这个比重也可以高于国内的GDP,所以它是我们的三倍多,最主要它是小型经济体,我们是大型经济体。

另外服务业非常重要,比如说2019年美国的经济规模大约跟我们相当,美国的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而我们是17.4%同一年,最主要的是美国它的GDP当中服务业占比达到80%左右,服务业当中有很多是不可贸易的。那么不可贸易在GDP所占比重的分母当中有很多是不可贸易,会造成分子可贸易的基础就少了,所以美国只有7.6%。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2006年我们出口占GDP的35.4%,2019年下降为17.4%,也就是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前一年它已经下降到17.4%,原因是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是2099美元,我们的经济规模在世界的比重是5.3%,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提高到10,098美元,我们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已经达到16.4%,所以我们市场规模已经变成2006年的三倍。规模扩大,国内消化水平提高。

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41.8%。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业的占比已经提高到53.6%。那么一方面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内消化能力的提高,另外服务业的占比提高,不可贸易的比重提高,就造成了我们的出口占比,国外循环的占比从35.4%下降到17.4%,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国内循环的比重就达到了82.6%。

从这两个规律来看,当然我们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还要继续发展,当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话,我们在世界的占比就会提高,我们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

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的未来所占比例会更高,这两个力量就会让我们的出口,从2019年占GDP的比重17.4%,变成15%、12%、10%。国内循环的比重就会从2019年的82.6%变成85%变成90%,这样的话国内循环占GDP的比重未来就会进一步提高。

那么既然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论断?我想提出这个论断是有利于让我们认清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势。因为过去我们老讲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在这种状况之下,由于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自外界的打压,美国打压会越来越多,美国会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要跟中国脱钩等等,那么这种状况之下,如果你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来自外部的打压就会影响我们,然后就会影响大家的信心。

如果我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国内为主体的经济,我们经济当中80%多已经都是靠国内循环,在那种状况之下可以拿一个具体的比例,中国就像一艘大的航空母舰,不管外部的风力多大,要自己把船开好,我们就能够乘风前行。反过来讲的话,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小经济体,在这样的状况下的话,国际上的风浪很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想总书记之所以在2020年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最主要是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大经济体,所以我们经济的活动是以国内为主的活动,只要把国内的工作做好了,不管外部的风雨多大,风多高浪多紧,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能够乘风破浪前去。

了解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后,原来讲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样的一个发展方式还重要不重要,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要让国内的循环占比继续提高,前提是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发展,我们在世界的范围就会继续提高。

中国如果经济继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服务业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收入继续扩大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我们才能让国内循环的比重继续提高。

中国如果经济继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物业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我们规模继续扩大,物业占比进行提高,我们才能够让国内的循环的比重继续提高,所以这样讲起来的话,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加快构建,其实是要加快发展,如果你加快发展,国内循环的比重就会加快提高,然后怎么来发展经济,从新结构经济学全面解释最好的方式,还是按照我们比较优势来,因为如果按照我们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你可以在初次分配就达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你有效率才能发展快。

当然发展快的话,我们在世界的占比就会提高的快,我们的服务业的占比提升的也会快,国内循环的比重就会提高的速度更快。但要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含义是什么?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要把它发展的好,让它变成竞争优势,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你当然就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而且即使我们国内是大市场,跟国际市场比较起来,国际的市场还是比我们大。

你比如说2019年,我们的经济占比在世界的16.4%,也就是我们国内市场的规模是全世界的16.4%,最单一市场就是最大的市场,但是从全世界来讲,全世界的市场上还有83.6%,那么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的产品,我们不仅要占国内16.4%的市场,我们当然要去占全世界83.6%的市场,所以还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另外的话,我们有不少产业是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你比如说自然资源,还有高新高科技产业,自然资源是一个土地密集型的,我们是一个土地相对短缺的国家,那么我们如果完全要靠国内的自然资源,成本会太高,另外一些高科技产品它是资本技术极端密集,我们现在人均GDP12,000,即使我们将来跨过13,000的门槛变成高收入国家,但是相对于美国相对于欧洲,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们还是资本相对比我们丰富。

那么他们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他们比较优势,他们的比较优势就代表不是我们比较优势,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进口总是比国内这些生态可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当然要让我们的发展成本低质量高,那么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当然要能够进口都应该进口,所以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当然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些产业有些产品我们不符合比较优势,尤其是这些高科技产品,我们不符合比较优势,国外可能不卖给我了。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如果他不卖给我们,我们就只能进行生产,这是没错。

但是我们要仔细分析,哪些高科技产品国外可能会不卖给我们,因为总的来讲,我前面谈到这些高科技产品是大量研发投入才能取得突破,它突破以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是希望有越大的市场,中国是最大的市场的绝大多数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除了少数可能是美国独家拥有的,他为了政治利益,他可能确实会抢中国,其他的像德国要是有,日本要是有,韩国要是有,瑞士要是有那样的高科技产品,应该只要我们发展快,我们市场开放,他们为了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去引进,所以在这个政策上面对这些可能被卡脖子,我觉得华为的老总任正非的思想是最符合实际的。

基本上华为大家都知道,它是第一家被美国抢投资的企业,它规定高通的产品不能卖给华为,华为的政策是怎么样?他对他那些进口的国外的这些高科技产品,他基本上都要跟踪都要了解。

然后基本上华为的量产化的政策下,只要买比自己生产便宜,那就应该买,只有人家不卖给你的时候,因为你是有跟踪,所以人家不卖给我,那就可以靠自己来生产,因为你有跟踪,你有技术积累,但即使你有跟踪和技术积累,只要买比自己生产便宜的时候,还是要买。所以这样总的来讲的话,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种开放的政策还是正确的。

所以总书记在新发展格局的时候才会讲,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且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所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一个开放,我们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并且利用我们的国内大市场,给我们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市场来进行开放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能够更好的克服美国想对中国脱钩的图谋。

因为其他的国家,你比如像德国,像法国,只要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经济发展是快的,为了他自己的发展就业等等,他就要利用中国的市场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美国想对中国脱钩的图谋就不能够实现。

所以来讲的话要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还是中国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然后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讲如果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该比较快速的发展,那么尤其我们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50%,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如果2019年的时候是美国的22.6%,要达到美国的50%,我们要相对于美国来讲更快速的发展,才能够从22.6%变成50%。

然后如果是要贯彻新发展,也完整整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落实新发展格局,必须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就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能不能比较快速,这个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在什么时候能够缩小跟美国的差距,达到它人均GDP的50%。

那么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当前有很多悲观的论点,对中国的发展潜力,对中国的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这种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走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甚至认为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可能就会像日本一样进入到一个低速增长。

另外一个人认为说中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整个就是像美国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我们陷入低增长,美国增长是2%~3%之间,日本现在增长只有1%~2%之间,你增长比它慢你永远赶不上,如果说我们跟美国同样的话,增长速度美国3%左右,我们只有3%左右,我们永远也赶不上,这样讲起来的话,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尤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到底能不能够缩小跟美国的差距来驾驭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同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

林毅夫最新3小时三万字超长演讲实录(下): 2035年之前我相信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是可以实现每年5~6%的增长

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当前有很多悲观的论点,对中国的发展潜力,对中国的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这种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走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甚至认为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可能就会像日本一样进入到一个低速增长。

另外一个人认为说中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整个就是像美国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我们陷入低增长,美国增长是2%~3%之间,日本现在增长只有1%~2%之间,你增长比它慢你永远赶不上,如果说我们跟美国同样的话,增长速度美国3%左右,我们只有3%左右,我们永远也赶不上,这样讲起来的话,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尤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到底能不能够缩小跟美国的差距来驾驭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同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了解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发展的本质表面上看起来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它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怎么样让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关键就是现有的产业必须不断技术创新,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要不断涌现。那么怎样让我们现有的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按照比较优势来完成,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为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果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首先我们有一个后来者优势,为什么有我的后来者优势?

因为我们现在人均GDP是12,000美元左右、13,000美元,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5万、6万、7万美元,我们跟它有很大的差距,那人均GDP的差距代表人均的产业跟技术水平的差距,我们的产业跟技术跟发达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它人均GDP高,代表它的产业技术已经在世界最前沿,当它产业技术在世界最前沿的时候,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它通常只能靠自己发明新技术,自己发明新产业,自己发明新技术新产业,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失败的概率非常的高。

当然成功了以后,一本万利可以有全世界的市场,有专利保护,获利很高,那是对成功的企业,不成功的话是血本无归。所以在新技术的创新上面,我们可以用句话讲,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他成功的,当然一本万利的,但是绝大多数是失败的。

从19世纪中到现在,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增长大概是2%,然后再加上它人口增长,发达国家增长就2%~3%之间,就看它人口增长速度多快,但发展中国家它同样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那么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创新的含义是什么,创新的含义是说在下一次生产的时候,我用的技术比现在好,那就是技术创新。

发达国家因为它技术已经在世界最前沿,新技术它都要自己发明,但是发展中国家它在技术创新的时候,由于它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有差距,它可以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来源,然后引进消化吸收,当然成本跟风险比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新技术的成本跟风险是小的多。

同样在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要进入新的产业,必须自己发明新产业,风险很大,投资很高,失败的概率很高。

我们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的时候,由于我们现有的产业附加值比发达国家低,我们可以进入到新的附加值,比现在高但是实际上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同样是引进消化吸收作为产业升级,这种方式的风险跟成本会比自己发明小多了,如果它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风险跟成本比发达国家自己发明低多的,他就有可能靠这种引进消化吸收来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它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越快,那么这种可能性在发展经济学上称为后来者优势。

后来者当然代表他的收入水平低,这是一个落后的表现,但是在动态变化当中,它反而是一种优势,这叫后来者优势。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他把后来者优势用得好的话,它发展的速度可以说发达国家的几倍,比如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从1978年一直到去年,我们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是9%,我们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是8%,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3%左右,年均GDP增长只有2%,所以我们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是它的3倍,我们人均GDP的增长的速度是发达国家的4倍,靠的是什么?靠的利用跟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就基于我们的后来者优势。

那么现在问题是说我们往前看后来者的优势还有多大,就要看我们现在产业跟技术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那么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是发达国家的22.6%,差不多1/5,这相当于德国在1946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

在1946年的时候,德国的人均GDP也是美国的22%-23%之间,日本在1956年跟美国的差距也是22%-23%之间,也是韩国在1985年的时候跟美国的差距,所以如果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以美国为代表,我们在2019年的水平相当于德国40年代中,日本50年代中,韩国80年代中的时候,这三个国家在发达国家当然是表现比较好,然后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它的 GDP的增长就达到年均9.4%,连续16年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连续16年它的GDP的增长每年达到9.6%,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同样16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9%。然后我们现在当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不增长,那么我们可以把德国、日本、韩国他们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由于人口带来的这一部分扣除掉,只看人均GDP的增长,如果1946年到1962年,它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是0.8%,人均GDP的增长是8.6%。

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它平均每年人口增长是1%,人均GDP的增长是8.6%。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它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是0.9%,人均GDP的增长是8.1%。所以从这三个利用好跟美国的产业技术差距的发展优势,这三个国家,他每年都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他们如果利用后来者优势可以实现人均GDP8%以上的增长,我想我们如果利用这个优势,应该在2019年到2035,这16年也应该平均有每年8%的增长的可能性。

由于我们人口老龄化人口不增长,人均GDP的增长对于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从这样来分析的话,我想我们到2035年之前,我们应该还有每年8%增长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已经实现,这代表我们的潜力。然后跟德国、日本、韩国同样发展阶段,我们还有一个他们当时没有的优势,就是新经济换道超车的优势。新经济跟传统的像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一个最大的差异性,新经济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那么这种新经济当中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它有什么特性?

产品研发的周期特别多。你比如说现在这个人工智能里面,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ChatGPT,几个月前它发布的是3.5版,一个月以后他就发4.0版,他就已经换代了。

我想明年ChatGPT一定发5.0版,那么这种新经济它的特色,它产品的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周期特别短,它的研发投入当中最主要的靠的是人力资本,它当然需要点资本,但它的资本所用的是相对少,传统产业的研发周期可能要10年20年才一个产品周期,它当然也需要高人力资本,同样有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放,但这种新经济它实际上需要的金融资本的投入是什么?它主要是人力资本。比如说我们国内也可以看,今年大概是小米庆祝成立13周年,13年前小米怎么来的?雷军拉了一个100多人的队伍,要花一年的时间推出小米手机,你说100多人一年能花多少钱,花的钱是有限。当然他这100多人兵强马壮,技术能力很强。在这种新经济上面,由于它研发周期特别短,在这上面中国有三个优势,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我们高技术人才的数量特别多,这是我们人力资本的优势。

然后对这种新经济,如果你技术研发成功了以后,中国还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然后这种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了以后,可以推入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然后进入最大的市场了以后,你的单位生产成本就能够低,你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就能够强,这是我们的国内大市场的优势。

第二个如果这个技术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产业配套,你从想法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很明显的比如说像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发展了十几年,马斯克在美国发展了十几年,一年不过生产两三万辆新能源汽车,他到上海来投资,一年就建厂,第二年他马上就可以生产50万台,这种研发周期短的新经济上面,我们有人力资本多,国内市场大,产业配套齐全的优势,那么这个也是表现得非常的明显,比如说如果大家知道有一个指标为中国的独角兽的数量,每年跟美国是争世界第一第二,还有现在美国下载量最大的一些应用软件,前5名当中是不是中国?这就是代表我们的新经济上的优势,而这一点基本上是当时日本、德国、韩国他们在追赶美国的时候没有的优势。

所以从增长潜力来讲的话,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到2035年之前,应该每年有8%增长的可能性,当然我们在利用增长潜力的时候,跟当年的日本相比有一个不利条件,就是现在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卡中国脖子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因为日本实际上80年代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形,被美国卡脖子,现在美国要卡中国的脖子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但是卡中国脖子我前面分析实际上是杀敌1000,自损800,实际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至少自损1000。

因为现在能卡中国脖子的都是高技术,高技术都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才能取得技术突破。取得技术突破了以后,当然会有很高的利润,但是它必须有不断的研发投入,才能以维持它技术的领先。如果说它不把这个技术卖给中国,它可能就从高盈利变成低盈利,变成低盈利甚至不盈利以后,他继续研发能力的能力就不足,然后他很可能在这种技术竞争当中他就被淘汰的,所以对这些高科技企业来讲,有中国市场,没有中国市场生死攸关,我前面讲。因为现在愿意卡中国脖子的,主要是美国基于它政治的利益,基于它为了维持世界霸权,所以它宁可牺牲它的经济利益来放弃它维护世界霸权的目标。

这个政治目标其实美国的企业不太愿意执行,最明显的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华为是第一家被美国卡脖子的企业,华为的手机它大量依靠高通的芯片,就4年前美国政府就下令高通不能把芯片卖给中国,卖给华为。

然后在这种状况开始的是有三个月的时间,华为就大量的储备芯片,它很快的就芯片用光了,用光了以后它就没有办法生产手机。本来华为的手机在2019年的时候,它已经超过苹果,它的销量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了,但是因为它现在买不到高通的芯片,所以它就在世界手机的占有率就下滑了。

可是去年开始,华为的手机怎么又开始复苏?比如说我用了华为的mate50它怎么来的?实际上是讲高通受不了,因为高通30%的芯片是卖给华为的,如果它一个芯片都不卖给华为的话,可能华为还没死高通先死了。

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两年前高通就去跟美国国务院申请,它现在除了5g芯片不能卖给华为之外,其他芯片都可以卖,所以华为就生产不是5g的手机,可是其他的性能都非常好,而且华为自己也在攻关,也许今年10月份又可以推出5g芯片的手机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你可以看看连美国自己的企业,它为了自己的生存,都不太愿意去执行美国政府的政策,并且高通它只是不能给华为卖5g芯片的,他可以给小米一样,他可以给vivo,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完全技术攻守。

所以在这种模式之下的话,我想固然我们现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会被卡脖子,真正的被卡我们脖子是那些美国独家拥有,德国干嘛要遵循美国的政策,法国干嘛要遵循美国的政策?因为遵循美国的政策,对企业来讲是杀敌1000自损1000,甚至更多。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其他国家实际上只要我们开放,只要我们维持增长,他实际上还是愿意把这个技术卖给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总理到中国来访问,带着一个很大的企业团跟着来,还有法国总统到中国来,往往是带很大的企业的访问团一起来,因为重视中国市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真正会卡我们脖子的应该是数量非常少。

那么我们采取的政策就是前面我应该讲按照华为的方式,如果他真不卖给我们,我们就自己生产,而且在这一生产上面我们有一个优势,这是我们有新型举国体制,那些只有很少的东西的时候,我相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短则一年两年,长的3年4年应该都能够突破。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我前面分析到2035年之前,我们应该有8%的增长潜力,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可能被卡脖子,所以我们要跟踪要花钱,如果真被卡脖子的话,我们就不能引进,那会受到一点影响,而且要集中优势兵力来攻关要花钱。

同时我们现在还要实现双碳目标,要把我们一些现在有的这些设备从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高变成了能耗低、然后绿色,这个变化当中都要用资本,我们把这些都考虑下来的话,我相信我们在2035年之前,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换道超车的优势,并且来兼顾统筹安全跟发展,那么也要实现双碳目标,那么把这些的综合考虑,我相信再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是可以实现每年5~6%的增长,然后同样的分析,我们在2049年之前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并且我们说安全跟发展,同时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等等,我相信我们还可以实现3%~4%。

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的话,我相信到2049年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50%,为什么?因为实际上是讲我说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2.6%,如果到2049年还有30年,到那时候我们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50%,含义是什么?含义是我们每年人均GDP的增长必须比美国高2.7个百分点。

美国过去五六十年,它平均每年人均GDP的增长是1.8个百分点,我们要比它高2.7个百分点,就代表我们人均GDP的增长必须达到4.5个百分点,我们现在人口基本不增长,就是人均GDP的增长是要达到4.5个百分点,从2019年到2049年,那么如果说我们在2035年之前实现5~6%的增长,然后2036年到2049年实践3~4%的增长基本上到2049年就可以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

我前面讲我们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我们就驾驭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我们如果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而这个过程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首先来讲的话,我做了一些研究,在2019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的国家,人均GDP高于世界高收入的门槛就是13,205美元有70个国家,当中有28个国家,他们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或更高,这28个国家基本上包括这些欧洲的老工业化国家,像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这些,以及东亚的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以色列,再加上一两个石油生产,以及像摩纳哥,还有一些像卢森堡这种极小的以金融业为主业的这些国家。这28个国家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那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按照二十大的标准要变成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如果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就是像德国、像法国、像瑞士、像瑞典,像日本那样的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先进的发达国家。

那么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并且我前面讲的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就能实现,并且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那就可以完全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且也可以落实新发展格局,最快速的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且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就可以从利用国内大市场来撬动国内国际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都能够相互促进,我想我就把我对这些二十大的报告的这些精神做了一些梳理,并且从按照马克思主义物质第一性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来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当中强调的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作用之下,来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作为实现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这些中心任务,跟首要任务的抓手,跟各位分享,也提供各位参考,谢谢!

林毅夫最新3小时三万字超长演讲问答部分:新阶段,宏观政策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和调整?

互动环节:

Q1:我想问的问题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和调整?谢谢。

林毅夫:当然对新发展阶段也要仔细分析它的含义是什么。因为过去我们经济规模相对小的时候,我们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充分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当时并没有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没有来自外部的打压可能随时出现,所以在那时候来自于外部的冲击,来自于外部的调整,相对会少,我们现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我们就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然后发展跟安全的关系二十大报告里面也讲得很清楚,如果没有安全发展就不可能,但是没有发展安全就不可持续。所以怎么来统筹安全跟发展,我想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一方面按照我们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发展得很快,然后就是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跟关键。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来自外部的各种打压,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被吓死,对那些可能我们没有比较优势的这些高科技产业可能被卡脖子的我们要跟踪,然后少数的美国独家有的,我们知道美国它宁可牺牲经济利益或者换取政治利益,对那一部分我们就要用新型举国体制来去应对。

另外我们现在收入水平比以前高了,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那么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对环境对绿色发展要提上议事日程,对新发展理念提的经济发展过去跟未来都是要靠创新,但是在发展阶段上面,我们有传统产业,还有很多是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的,因为我们跟发达国家有差距,还可以引进消化吸收。但是随着我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我们也有不少产业已经到世界前沿,比如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我们在家电产业,我们在高铁,还有我们在5G通讯,我们在世界前沿,还有换道超车的新经济,我们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但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有三个优势,我讲人才的优势,国内市场的优势,产业配套的优势,所以这样这些产业我们的创新就必须靠自己研发新产品,已经在世界领先的要继续领先。

还有换道超车的可能我们必须自己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要是被卡脖子的地方,我们也必须自己研发去努力,那么这个跟过去来讲都不同,所以是一个新发展阶段。

但总的来讲的话,我想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有什么,我们什么东西能做好,然后把它做大做强,但是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的东西不一样,机会不一样,挑战不一样,所以政策着力的地方也要有调整。

Q2:我第一个问题记得是在2012年年初的也是在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这个讲台上面,您作为经济学家给大家讲文化复兴,那么现在就想请您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角度来看,您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考体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问题有经济学家总结了林毅夫观察,简要但是不一定准确的来概括就是说为什么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国家行,然后以及为什么实行市场经济的优等生这样的国家不行,那么从林毅夫观察这两个问题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来看高质量发展,想听听您有没有什么新的补充谢谢您。

林毅夫:非常感谢你对我写的东西还高度关注,确实在中国的经济学者当中,我大概比较早就讲这个文化复兴,经济发展跟文化复兴结合在一起。我也很高兴现在中央讲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实际上讲的是说跟中国的实际状况,也就是我刚刚前面讲的,按照各个地方的物质第一性的要求禀赋结构,来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发展经济,这是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讲的是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其实这也是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必然会有的要求,因为我们要素禀赋结构,会决定你的生产结果,什么产业什么技术是符合比较优势的,是能够让你最有最大竞争力,能够创造最优也能够让你高质量发展,但是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潜在比较优势,因为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跟技术,只是让你的生产成本能够最低,但你的产品跟技术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总成本,包括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就决定于基础设施合适不合适,跟上层的制度安排合适不合适,这会影响交易费用。

因此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决定生产力水平,而且当然也会决定生产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经济学家智库
新经济学家智库
关注增量
1664文章数 26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